到清朝末年,爱新觉罗家族的王爷们突然集体进入了低迷。在外人看来,他们似乎已彻底将祖先的优秀基因丧失殆尽,不但在政治上无所作为,甚至连整个江山都拱手让给一个女人做主,而他们则集体拜伏在后者的石榴裙下混日子。这个女人,便是叶赫那拉氏的慈禧太后。于是在清王朝的最后五十年,爱新觉罗皇族的天下居然由一个女人说了算。且不说早年的八大铁帽子王已基本靠边站了,即便是后来崛起的怡亲王、恭亲王、醇亲王等新派铁帽子王,又何尝能重振祖先的声威呢?
就拿清王朝后期最能干的恭亲王奕訢来说,尽管成功掀起了晚清第一波改革大潮,但是这次“自强”运动并没有使王朝走向质的蜕变。实际上透过表面的辉煌人们依然会发现,就像《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一样,铁帽子王爷奕訢从来就没有摆脱过头上的“紧箍咒”。正如孙悟空无法逃脱如来佛的手掌心一样,奕訢也无法摆脱另一位“佛”的掌控,那就是慈禧太后“老佛爷”。
奕訢与慈禧,堪称整个晚清最令人瞩目的政治组合。在长达三十八年的时间内,这二人之间时而合作,时而较量。随着奕訢的地位骤升和声望日高,权力欲极强的慈禧太后按捺不住了。1865年3 月31日,籍籍无名的翰林院编修蔡寿祺居然上奏弹劾奕訢,说他揽权纳贿,徇私骄盈。蔡寿祺不过是一名品级很低的学术圈官员,他居然敢摸老虎屁股,显然不是借酒撒疯,一定是来自高层的授意。果然,一向对恭亲王偏袒有加的慈禧太后突然翻脸,免去奕訢议政王和其他一切职务。而奕訢则开始意识到,如今的大清不需要“周公”,一切权力归“圣母”。据记载,最终恭亲王像个犯错的小孩,来到在太后面前“伏地痛哭、无以自容”,恳求后者的宽宥。鉴于当时的形势还离不开奕訢,慈禧太后见好即收,“慷慨”地允许奕訢重新上岗,不过还是顺便剥夺了其“议政王”的头衔。[page]
经过这次沉重打击后,奕訢终于明白了一个硬道理:权力是太后给的。在此后的政治生涯中,这一教训就像达摩克利斯之剑,数十年如一日悬挂在他的头上。虽然后来心气颇高的恭亲王也曾在局部战场上予以反击,但最终的结果只能是遭到更沉重的打击。1868年,正是在奕訢的大力支持下,山东巡抚丁宝桢果断杀掉了慈禧太后的亲信太监安德海。此事虽然着实令奕訢出了一口恶气,但不可避免地招致了慈禧太后的忌恨。1872年,当同治皇帝准备重修圆明园作为对母后的献礼时,又是奕訢纠集一班大臣极力劝谏,从而进一步触怒了慈禧太后。1881年,随着慈安太后的去世,奕訢失去了在宫中可以制衡慈禧太后的唯一力量。
1884年4月,鉴于清军在中法战争中失利,慈禧太后指责军机处负有人事之责,颁布诏书开去奕訢一切差使,家居养疾。这一结果几乎令所有人大跌眼镜。而更令人唏嘘的是,回想起二十年前初次遭慈禧太后打击时,朝中几乎所有大臣都出面为奕訢求情,而这次军机处被连锅端了,朝臣们竟出奇地平静,就那样冷漠地注视着恭亲王萧然的背影。
从此之后,恭亲王长期隐居在北京西郊的寺庙,几乎不问世事。该寺有一棵著名的“卧龙松”,为寺内的“五大名松”之一。奕訢不但把自己比喻为不得志的“卧龙”,还题写了“卧龙松”三字刻在石碑上,立于松下,支撑着古松的主干,至今仍留存原处。而这种消沉得近乎绝望的状态,也直接体现出其真实的心境。整整十年后,随着帝国与日本兵戎相见,国事纷乱之际,慈禧太后在舆论的压力下又重新起用了这位当年以办外交著称的铁帽子王。可惜的是,此时的恭亲王再也不是当年的恭亲王了,正所谓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虽然再度回到了总理衙门这个曾经最为熟悉的岗位,但脱离权力核心多年,奕訢显然已无力回天了,反倒是多了几分暮气。昔日的那位“鬼子六”,早已将所有的功名都视作了“浮云”。四年后,正当康、梁等人鼓动光绪皇帝厉行变法之际,满腹忧虑的恭亲王与世长辞,终年66岁,谥号“忠”,配享太庙,入祀贤良祠。[page]
恭亲王死后,国内外惋惜声如潮。美国传教士、外交官何天爵(ChesterHolcombe,1844—1912)认为,恭亲王是精通东方外交艺术的老手。他总是将外交对手放在假定的情境中去认真研究,而不是放在具体的问题上。他既高傲又谦和,既粗鲁又文雅,坦率而有节制,有时办事迅速,有时拖拉磨蹭,显得既有心计又脾气暴躁——所有这些特点都根据他的需要,按照角色的变化随时转换使用。他成功的最大秘诀在于他能够事先判断出需要妥协的时机。他不断转换面具并不说明他是个优柔寡断之徒。隐藏在众多面具之后的恭亲王在认真琢磨着对手,判断对方的意图,再决定自己的对策。
在最后时刻来临之前,他丝毫没有妥协投降的迹象,显得积极应付,毫不屈服。正当对手集中全力要发动最后一击的时候,会发现恭亲王突然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满脸微笑的谦卑的伙伴。作为所谓的“防御外交政策”——中国迄今为止只有这一政策——的领导者,恭亲王显得出类拔萃。帝国中还没有人像恭亲王那样明白帝国可能的未来和帝国自身的弱点。帝国活着的人中还没有人像恭亲王那样富有经验,担当重任……实际上,在他的整个政治生涯中,恭亲王是政府政策制订的主心骨,也是执行这些政策的精明强干的政治家与外交家。后来甚至流行着一种普遍的看法:如果恭亲王不死,可能会挽救国家很多的不幸。
按正史,清朝皇帝的死都是正常病故,即使是突发性猝死,也记录的非常冠冕堂皇,例如清太宗皇太极之死,正史记载是“端坐而崩”。然而,野史、传说就不同了,五花八门的死因,让史家至今争论不休。其中,嘉庆皇帝的死因最为离奇,野史传说他是遭雷击而亡,且说法不一详情>>
慈禧太后曾经统治中国47年,她虽然只是太后,但是实际上的女皇帝。关于这个人,大家可能从电视里边见过好多次了,那么我今天讲的呢,是历史上真实的慈禧太后。有些电视里的情节、有些电影的情节,那是艺术创作,并不可靠。那么我今天呢,希望给大家介绍一个比较可详情>>
赵云是怎么死的?话说赵云在80多岁时,一天妻子给他洗澡时看见他一身白皙,说将军一生在疆场上拼杀竟然没受过半点伤,和他开玩笑说,今日切身就让将军见红,说罢就用绣花针扎了一下赵云。谁知赵云竟血流不止,后来面色惨白,妻子知道不妙连忙用手去堵,但未时以晚详情>>
据说,汉宣帝刘询即位后,公卿相们开始议论该立谁为皇后。大将军霍光的女儿霍成君,是上官太后的姨母,典型的白富美,大臣们都倾向于她,但都不敢道破。于是汉宣帝下诏寻求微贱时的一柄宝剑,大臣们知他有“糟糠之妻不下堂”之意,因奏立许平君为皇后。这是为什么呢?原详情>>
蜀国,可以说是三国中最为弱小的国家,夹在东吴与魏国之间,好在军师诸葛亮,才得以生存。不过历史总是那么的有趣,在蜀国后期曾经出来一位名将,叫做赵云,但是却一直得不到诸葛亮的赏识,这让大家都十分的奇怪。那么诸葛亮为什么要害赵云?赵云为什么得不到诸葛亮详情>>
张说,唐朝开元名相,生于公元667年,卒于公元730年,名说,字道济,也有人说他字“说之”,是现在的河南洛阳人。张说一生三次拜相,三次被贬,仕途可谓是坎坷崎岖,但和他仕途相反的是他在文坛的地位是当之无愧的第一人,曾统治唐朝文坛三十年,死后被开元时详情>>
曹操杀华佗,似乎自断后路,所以后人多有疑者。《三国演义》的作者,是反曹派的大将,他写到曹操的儿子及自己生病,悔杀华佗时,得意之色,纸不能掩。不过我们知道,《三国演义》里的许多故事都是杜撰的,比如关羽刮骨疗毒,这个事是有的,但不是华佗所为。古时详情>>
绿珠,今广西博白县双凤镇绿罗村人,生双角山下,西晋石崇的宠妾。也是中国古代美女之一。绿珠,传说她的原姓是姓梁,生在白州境内的双角山下,她那绝艳的姿容让世人青睐也世所罕见。图片来源于网络据说,古时越地民俗以珠为上宝,若生个女儿则称为珠娘详情>>
慈禧太后曾经统治中国47年,她虽然只是太后,但是实际上的女皇帝。关于这个人,大家可能从电视里边见过好多次了,那么我今天讲的呢,是历史上真实的慈禧太后。有些电视里的情节、有些电影的情节,那是艺术创作,并不可靠。那么我今天呢,希望给大家介绍一个比较可详情>>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我国损失惨重,其中日军对我国的侵华战争,伤亡比例更是高达16:1,初期日军大半年就攻下中国,那么为何随后8年并没有再进一步?详情>>
绍兴十年,岳飞在北伐过程中,相继在郾城、颖昌大败金国,准备乘胜收复汴京开封时,宋高宗赵构以金字牌御札将其召回,北伐之功毁于一旦。假如说赵构在绍兴十年绝对信任岳飞,全力支持岳飞北伐,岳飞能取得多大的战绩?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买官卖官的事时有发生。一般到了王朝末期,国库空虚时,政府就会通过卖官来增加收入。其中最出名的,当属汉朝。东汉末年,桓灵二帝无道,卖官之事十分猖獗,直到后来曹操主政,才通过唯才是举的方法改善了官员的层次。网络配图同样,清朝末年详情>>
钟灵的美,并非美在绝美的丽容,而是美在美目盼兮,巧笑倩兮灵动,一提裙时的天真娇俏,脸上的笑容,春水一样荡漾,又若三春暖阳的明媚,即使是不笑的时候,俏丽的脸庞也蕴满了笑意,真是说不出的令人喜爱,还记得段誉触到她脚的时候,小脸儿羞羞的,满面红晕流霞,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