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中国历史,看历史知识,尽在讲历史网

​李悝变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变法 使魏国空前强大 开创战国改革的先河 李悝改革为何能取得成功?

来源: 2022-10-09 12:00:07 人气:
字号: 小号| 大号
【内容导读】战国初期,李悝被魏文侯任命为丞相,主持魏国变法,使魏国成为当时第一大强国。李悝在魏国的变法,在当时便对其他各国震动很大,从而引发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轰轰烈烈的全国性变法,为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渡,铺平了道路。

战国时期,魏国的魏文侯任用李悝为相,进行变法改革。李悝的改革,使魏国因此而富强。李悝在魏国的变法,是中国变法之始,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此,中国文明进入更广泛、更深刻的阶段。

法家主张以法、术、势来治理国家,法是指健全法制,术是国君驾驭群臣的手段,势指的是国君掌握军政大权的权势。李悝创立法家以后,法家思想迅速在各国得到发展和运用,涌现出了一大批法家代表人物,他们虽然同为法家,但是却又各有侧重,比如说商鞅偏重“法”,申不害偏重“术”,慎到偏重“势”,而且都在一定范围内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由此法家成了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发展最为广泛的思想之一。

到了战国末期,韩非子集法家思想于大成,将“法”、“术”、“势”三者紧密结合,创立了著名的法家学说,为秦始皇建立一个中央集权制国家提供了理论依据,以致于后世都以为法家创始人是韩非子,而实际上其真正的始祖应该是李悝!荡去历史的尘烟,我们清晰地看到,始于魏国的李悝变法,开启了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的先河,并且取得了相当的成效,只是由于后来被秦国的势头盖过,才归于默默无闻。

机遇垂青有准备者

这场变法,始于魏文侯和相国李悝的一次推心置腹的谈话。魏文侯说自己一心想尽快使国家富强起来,也采取了一些措施,但总觉得达不到理想的目标,问李悝怎么办。李悝深思熟虑后,提出了“尽地力”的农业政策。一是鼓励农民勤劳耕作,提高产量,适当减轻徭役和赋税,给他们一定的利益。同时,鼓励他们开垦荒地,把田头道边的土地充分利用起来,扩大耕种面积,实现粮食增产。二是搞综合开发。针对当时魏国粮食品种单一的状况,鼓励农民根据地势和土壤的不同,选种不同的作物,发展多种作物兼种和套种,能种瓜的种瓜、会养桑的种桑、善植麻的种麻,实现多种经营,做到人尽其才,地尽其利。

李悝的话切中时弊,也切实可行。要改革就得动根本。在私有制时代,土地就是最大的资源。把土地资源盘活了,就能解决好百姓的吃饭问题。魏文侯一听这个策略有理有据,就让李悝全权负责国内的农业经济改革。李悝责无旁贷,立马发布改革文告,让魏国百姓先行先试。老百姓们立即动手,打破旧有的阡陌封疆,不断开垦土地。随着土地面积的扩大,粮食产量大增,农民过上了安稳的生活,国库收入也随之得到大大提高。

农业丰收了,种粮难问题解决了,卖粮难问题就接踵而至。为了让农民持续增收,李悝奏请魏文侯,又在经济上实行“平籴法”。他把丰年和饥年份成三等,丰年分大熟、中熟、小熟;饥年分大饥、中饥、小饥。按照年成的好坏确定应纳税额和农民自留粮的数量,由国家平价收购,使粮价不至于暴跌;荒年时再平价出售,保证粮价不暴涨。这样,丰年不会出现因粮价低而伤农的现象;遇饥年也不会出现因粮价高而百姓买不起粮食。这个政策执行下来,市场上的粮价一直很稳定。百姓安居乐业,生活安定,国家收入稳中有升,魏国日益强盛达十年之久。

经济政治改革同步进行

经济改革要往前推进,就得着手政治改革,破除“肠梗阻”。为此,李悝提出了“选贤任能,赏罚分明”的国策,广泛招揽天下人才。他主张不论贵族还是平民,只要有治国安邦的才能,都可以在朝廷做官,领取相应的俸禄。官员要各司其职,有功必赏,有罪必罚,不徇私情。凡无功而作威作福的,即使是贵族也必须除官消爵,取消俸禄。

这种按功劳大小和对国家贡献多少授予官职和爵位的政策,打破了旧的世卿世禄制,在人才的使用上做到了公允平等、奖惩分明,很快吸纳了天下人才涌向魏国,提高了国家机构的办事效率和官员的素质,魏国上下形成了励精图治的良好局面。李悝的政治改革也获得了巨大成功。

为了持续推进改革,保护改革来之不易的成果,就需要把改革中成功的经验、做法形成制度、固化下来,李悝又开始了依法治魏的尝试。他在参照以往的法令、吸纳各国法令精华的基础上,根据魏国的实际,编制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完整的封建法典——《法经》。《法经》分为盗、贼、囚、捕、杂、具六篇,在保护统治阶级利益,维护社会秩序、稳定政局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富国强军齐头并进

富国必须有强军作保障。在走富国之路的同时,李悝也重视强军为本。他自己虽然不懂军事,但是通过奏请启用将军吴起,一起实行军改。李悝军改的目的就是建立一支能征善战的常备军。他选军士的标准是:军士需身穿三甲,肩负二十石之弓,带五十支箭。扛长矛、头带盔甲,佩剑,备三天粮食,半天行走一百里。一旦选中,享受优厚的待遇,免除全家徭役,并奖给田宅。这样精选出来的将士,个人素质都很过硬,又无后顾之忧。于是,军队迅速焕发出向心力,不断发展壮大起来。短短几年间,魏国这支强大的军队的战斗力震慑了其他各国,使得“秦兵不敢东向”,各国不敢与之争锋。

改革是一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事。这样一场成功的改革,最主要的还是得益于君贤臣能,互相信任。魏文候、魏武侯两位君主放手让李悝大胆改革,才使得李悝的政治抱负得以施展。这个有效的领导集体,在那个时代至少从四个方面起到了“破冰”作用。

第一,这是第一个打破传统井田制度的国家。第二,这是第一个设立平籴制度,通过国家权力干预市场秩序的国家。第三,这是第一次在奴隶制的政治体制下进行人事改革,把世袭制改成按能与功受职受禄。第四,这是第一个明确把法律制度作为治国准则的国家,开启了依法治国的先河。

这样一场涵盖了政治、经济、社会的全方位的改革,直接冲破了旧制度的束缚,激发出人民无限的改革热情,使魏国经济迅速发展,国力日益强大,成为战国初期一个强盛的国家。变法同时开启了战国大变法运动的序幕,各国纷纷变法图强,最终汇成了一股时代潮流,形成中国古代规模最大、历时最长、成效最显著的一场变法运动。这场变法的许多做法,对后世产生了积极影响。因此,许多学者把这场改革的主要倡导者李悝称作法家鼻祖是实至名归、当之无愧的。

而分析李悝改革的成功,原因有三:

其一,有明君魏文侯的强力支持。魏文侯不但深具忧患意识,而且善于从战略上观察形势,采取了一系列笼络人才、文化渗透的正确决策,为李悝的改革提供了强大的人才支撑和舆论支持,于中央集权体制下,这一条尤其关键。

其二,李悝本人,因长期在地方为官,且处于强敌前线,非但了解民生民情,而且知军知势,因此其改革的内容切中时弊,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适应性。李悝之成功推行改革,正是韩非子所谓“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的现实注脚。

其三,李悝的改革,正是春秋战国之交,形势逼人,在处于“四战之地”的魏国,时无论魏国王室贵族,还是普通百姓,都有着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加上魏国本身的文化多元性,从而使得改革的阻力较少。

李悝在魏国率先变法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以后,列国纷纷效仿。后来就有了秦国任用商鞅变法,楚国任用吴起变法,韩国任用申不害变法,并且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其中商鞅运气最好,即便后来身死而法犹存,而吴起则运气最差,楚悼王的突然暴亡使得楚国的变法半途而废!这或许也是秦国后来能够最终战胜楚国的重要原因之一吧。

李悝留给后人的著作有《法经》和《李子》,其中《李子》是李悝在法家学术方面留下的理论,而《法经》则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相对比较完整的法典,它由李悝根据各国现有的法律条文进行总结,归纳修订而成。《法经》总共包括盗、贼、囚、捕、杂、具六篇,最终形成了魏国沿用百年的法典,后来该法典被商鞅带入秦国,被秦国人改良成了著名的“秦律”,而“秦律”又是后世法律的重要模板,由此可见李悝主持修订的《法经》在我国法律界的重要地位!

“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因为变法必然会触犯既得利益者们,所以历来变法者往往难以得到善终,商鞅、吴起等人无不死于非命。但李悝却是个例外,历史记载他变法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以后,受到了魏文侯和魏国人民极大的肯定,后来寿终正寝,古之变法第一人的一生得到了完美谢幕。

历史解密 战史风云 野史秘闻 风云人物 文史百科

慈禧的三大罪过,对中国造成了什么影响?

慈禧太后曾经统治中国47年,她虽然只是太后,但是实际上的女皇帝。关于这个人,大家可能从电视里边见过好多次了,那么我今天讲的呢,是历史上真实的慈禧太后。有些电视里的情节、有些电影的情节,那是艺术创作,并不可靠。那么我今天呢,希望给大家介绍一个比较可详情>>

溥仪:大清朝卖官是我同意的,还有收据呢!

在中国历史上,买官卖官的事时有发生。一般到了王朝末期,国库空虚时,政府就会通过卖官来增加收入。其中最出名的,当属汉朝。东汉末年,桓灵二帝无道,卖官之事十分猖獗,直到后来曹操主政,才通过唯才是举的方法改善了官员的层次。网络配图同样,清朝末年详情>>

天龙八部里的钟灵是怎样的人?如何评价钟灵

钟灵的美,并非美在绝美的丽容,而是美在美目盼兮,巧笑倩兮灵动,一提裙时的天真娇俏,脸上的笑容,春水一样荡漾,又若三春暖阳的明媚,即使是不笑的时候,俏丽的脸庞也蕴满了笑意,真是说不出的令人喜爱,还记得段誉触到她脚的时候,小脸儿羞羞的,满面红晕流霞,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