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军收复新疆之战,粉碎了英、俄勾结阿古柏侵占新疆的企图,维护了中国的领土主权,打击了侵略者的嚣张气焰。清军在战争中展现出的实力,成为清王朝通过谈判收回伊犁的一个因素;战争的胜利,也为在新疆设立行省,打下了基础。
19世纪中叶,英俄两国正在进行激烈的殖民地斗争,两国一上一下都渐渐的靠近了大清的边境,清朝如同一块肉骨头,被恶狼所觊觎。1865年,乌兹别克斯坦在英国的怂恿下对南疆进行非法侵占,并且发兵向北进军,这个举动引起了沙俄的注意,沙俄为了与英国对抗在1871年举兵占领了新疆的伊犁。两军对抗的不亦乐乎,可害苦了大清。此时的清政府,正忙于应对列强的侵略,根本无暇兼顾西北边境,俨然陷入险境。
1870年前后的晚清政府来说,难念的经尤其多。1864年,清政府终于将太平天国运动扑灭,但这场持续13年之久的农民战争熊熊大火,燃烧了晚清政权太多精力。就在同年,新疆多个地方发生动荡,先后出现了5个封建割据政权,他们不但自立为王,而且相互攻伐。
1865年,一个占据了喀什噶尔的割据政权,感到独力难支,向新疆以西的浩罕汗国求援。浩罕汗国大喜过望,立即派来军事首领阿古柏带兵入侵新疆。阿古柏先后攻下天山以南的喀什噶尔、叶尔羌、和阗等地。不久,阿古柏在喀什噶尔建立了所谓的“哲德沙尔汗国”,自立为汗,占据了南疆。1870年,阿古柏又向天山以北扩张,在北疆击败了另一个割据政权,占领了乌鲁木齐等地。至此,阿古柏染指天山南北,新疆几乎沦为异域。
眼看阿古柏在新疆得手,俄国捶胸顿足,深恨来迟一步。此前,俄国就利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机会,趁火打劫,侵占了中国10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其中包括中国西北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44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俄国的野心不止于此,在吞并了中亚地区的三个汗国之后,俄国急不可待地想吞下伊犁和乌鲁木齐。于是,1871年,俄国出兵侵占伊犁。第二年,俄国派使团到喀什噶尔,和阿古柏签订条约,承认阿古柏政权,换取了在南疆通商的权益。
英国对新疆也早就垂涎三尺。阿古柏入侵南疆后不久,英国使节就面见阿古柏。为了获得英国的庇护,阿古柏表示:“女王就像太阳……从伦敦到这里,任何人都可以自由往来。”随后,阿古柏也同英国订约,从英国人手中得到了武器支援。英国则承认了“哲德沙尔汗国”,取得了在新疆的各种特权。此时,沙俄又趁火打劫,占领了新疆的西部重镇——伊犁地区,并且和英国联手,妄图控制和霸占整个新疆。
新疆危机到了千钧一发之际,晚清政权放眼大江南北,只有一个湘军名将左宗棠重视此事,他此时正好在西北督办陕甘军务。清廷却在领土问题上出现了重大意见分歧,李鸿章偏重于海防,而左宗棠则主张加强西部的边防,海陆并进。左宗棠言:“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左宗棠极力向慈禧陈述收复新疆的重要性,终于慈禧被左宗棠所说服,西征的计划也得以确定下来。但是第一步走的就很艰难,当时朝中几乎没有人认同收复新疆这个提议,很多人都反对,因为一个字——穷!
以李鸿章为首的“海防派”主张放弃新疆,并且将经费用于发展海防,理由是他们认为新疆乃一贫瘠之地,于国家来说,可有可无,对于李鸿章的这一观点,朝廷中的大多数人表示支持。而左宗棠对于新疆问题提出了“海塞防并重”的观点,他认为海防固然重要,但塞防也不能放弃。他说道:西北“自撤藩篱,则我退寸而寇进尺”。目前新疆已经丢失,急需收复回来,海防威胁暂时是未来威胁,如果任由新疆丢失,则国永无宁日。
对于左宗棠这一观点,当时的军机大臣文祥予以支持,文祥说道:“新疆一旦丢失,连蒙古也会岌岌可危,而蒙古又是北京的屏障,万一将来危机蔓延至蒙古,北京又有何屏障可守呢”,在文祥的建议下,清政府最终同意左宗棠前去平叛,收复新疆。1875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全权负责收复新疆事宜。
1876年3月16日,清军在甘肃肃州誓师,左宗棠离开兰州挥师西进,正式率军进入新疆,开始了保卫祖国领土的战争。在左宗棠收复新疆的过程中,他稳扎稳打,采取“先北后南”的作战方针,即先拿下北疆,再收复南疆,事实证明,他的这一作战方略是极为正确的。
该年7月21日,清军在左宗棠得力部下刘锦棠的率领下,率先向北疆发起了进攻,在此过程中,共歼灭叛军6000余人,而后对乌鲁木齐发起了进攻,乌鲁木齐的守军本来就是一帮乌合之众,看到气势汹汹的清军,根本没有做过多的抵抗,便弃城而逃。至此,清军收复乌鲁木齐。
在收复了乌鲁木齐之后,清军士气大涨,乘势又对南疆发起了进攻。在收复南疆的过程中,清军不仅士气高昂,而且在左宗棠的英明指挥下,短短半个月时间,便接连攻克达阪、吐鲁番、托克逊三城,这时叛军头目阿古柏见大势已去,遂自杀身亡。
随着阿古柏的自杀身亡,新疆大部分已经重新回到清政府的手中,同时也宣告了英俄企图分裂新疆阴谋的破产。收复天山南北两路后,只剩下伊犁仍被俄国占据。俄国原本声称“代清朝占领伊犁”,一旦清军收复北疆就立即归还。但在西征军平定南疆后,俄国仍拒绝交还伊犁。1878年10月,清政府派吏部侍郎崇厚为全权大使,赴俄国交涉,索还伊犁。
1878年底,清政府就伊犁问题与沙俄谈判失败后,清朝统治者认识到,要收复伊犁必须以武力震慑。1880年5月26日,左宗棠以六十九岁的高龄,率领亲兵1000余人离开了肃州大本营,向新疆哈密进发。抱病出征的左宗棠命人抬了一口空棺材,跟在自己身后,表明战死疆场的决心。这位年近古稀的老将为收复国土抬棺出征的壮举,不但极大地激励了将士们的士气,更令无数后人感动落泪。在左宗棠大军压境之下,沙俄慌了,他们一方面调兵增援,虚张声势,另一方面又派人与清政府谈判。
与此同时,曾纪泽也抵达圣彼得堡,开始与俄国谈判。俄国在谈判中虽然蛮横无理,几次恐吓曾纪泽要开战。但是得知清军在前线调动频繁,左宗棠又抬着棺材到了新疆,俄国也不敢贸然动武,伊犁前线一时处于相持状态。1880年8月,清廷调左宗棠赴京任职,左推荐刘锦棠督办新疆军务,坚持以武力作为谈判的后盾,“先之以议论,决之以战阵”。。
1881年2月24日,以左宗棠在新疆的布防为后盾,经过曾纪泽据理力争,清政府与俄国签订《中俄伊犁条约》。这一条约虽然依旧是不平等条约,但相比崇厚所签的条约,中国争取回部分主权和领土。曾纪泽与俄国签约的当天,左宗棠正好抵达北京。虽然左宗棠全复疆土的愿望没有实现,但他确实为收回伊犁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至此,被沙俄侵占长达十年之久的伊犁地区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对于沙俄的这一行为,一位英国外交官评论说:“中国已迫使俄国做出了它从未做过的事,把业已吞下去的领土又吐出来了。
左宗棠收复新疆,在他的地缘战略眼光长远,能够看到这其中对中国的利弊,他知道新疆绝不只是边塞荒凉之地,而是关系到中原命运的重要之地。新疆的收复,既阻止了沙俄和英国的阴谋,又使京师的安全性提高了。所以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收复新疆这一举动是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的,左宗棠的功劳自然也是巨大的,如果没有收复新疆,今天中国所面临的危险只会更多。
自古以来,领土都是一个国家最敏感,也最无法妥协的问题,所以收复新疆对清朝来说是势在必行的事情。然而,以李鸿章为首的少数大臣却反对收复新疆。后世有不少人因为这个原因抨击李鸿章是卖国贼。可是,像李鸿章这样精明老练,深谙官场之道的封疆大吏,怎么会用如此冒昧的方式卖国呢?所以卖国贼的说法显然说不通。那么问题来了,李鸿章为什么要冒天下之大不韪,反对收复新疆呢?
其实,李鸿章当时在反对收复新疆的时候就提出了几个很有说服力的观点:一、塞防不如海防重要和紧迫,因为北京距离海岸近,而距离新疆遥远;二、新疆地处偏远,交通不便,派重兵前去收复所花费的成本实在太过巨大;三、如果要在新疆长期驻军守卫,后续产生的费用同样是一笔天文数字;四、新疆土地贫瘠,战略地位也没有特别重要,不值得花那么高的代价急于收复;五、暂缓收复新疆并非要放弃新疆,眼下耽误之急是要将有限的财力投入到海防建设上,待到日后国力强盛时再派大军出征,收复新疆不在话下。李鸿章提出的这些观点总结起来就是五个字:大清没钱了。我们都知道有多少钱,办多少事的道理。既然当时清廷没钱,那么在手头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取舍自然就成了一个难题。
如果要从领土神圣不可侵犯的角度来说,李鸿章反对收复新疆,那就铁定是卖国贼了。可是站在理性的角度分析,他的观点并非没有道理。一个国家在无力捍卫自己权利的时候,“两害相权取其轻”总是要好过“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不过,由于朝廷中的多数大臣都支持收复新疆刻不容缓,因此李鸿章的提议最终被驳回了。
1875年,清廷任命陕甘总督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全权节制三军,着手收复新疆。在左宗棠的主持下,清军势如破竹,成功击溃了阿古柏势力,顺利收复新疆。之后,清朝又通过外交手段,从沙俄手中收回了伊犁。
新疆成功收复的意义有多么重大自然不言而喻,那么这个现实是不是让李鸿章“打脸”了呢?其实还真没那么简单。
从战前筹备到最后收回伊犁,清朝收复新疆整个过程共用了六年时间,累计花费白银五千二百三十万两。其中有二千六百七十万两是在1875年至1878年铲除阿古柏势力的时候花掉的,还有二千五百六十万两则是在1878年至1881年清朝为守卫新疆并向沙俄施压的时候花掉的。这结果和当年李鸿章在朝堂上算的经济账基本一致,一场大战下来,清朝的国库基本被掏空了。
那么这五千多万两白银在当时是什么概念呢?我们可以用一个现成的例子来作参考。1888年,清朝正式建立了一支近代化海军舰队——北洋水师。整个水师主要军舰大小共有25艘,辅助军舰50艘,运输船30艘,总吨位排名亚洲第一。共花费白银二千万两。也就是说,清朝为收复新疆花费的银子,足够建立两个半的北洋水师。
北洋水师的建立大大增强了清朝的海防力量。然而,在接下来的几年中,朝廷却总是以没钱为理由,拒绝为北洋水师增添新的军舰和炮弹。与此同时,日本却在近乎疯狂地将资金投入到海军建设上。
1894年至1895年,清朝和日本爆发了“甲午战争”。结果大家都很清楚,在军舰方面拥有压倒性优势的日本联合舰队全歼北洋水师,清朝在惨败后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其中光赔款一项就高达两亿三千万两白银。自此,背上沉重包袱的大清王朝不可避免地走向了灭亡。
如果当初清廷采纳了李鸿章的建议,将更多资源投入到海防建设上来,那么“甲午战争”的就很可能是另一番结果了。当然,对我们现代人来说,收复新疆的意义自然要高过甲午战争的失败。毕竟新疆是我们神圣不可侵犯的国土,而绝大多数现代人应该都不会希望自己在二十一世纪还生活在大清朝。
裘千丈,金庸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中人物,铁掌帮帮主裘千仞的双胞胎哥哥(详见83版射雕英雄传)。武功低微,常常冒充其弟裘千仞的威名招摇撞骗,后在铁掌峰摔死。角色设定金庸小说《射雕英雄传》中人物,铁掌帮(帮主)裘千仞的双胞胎弟弟,还有一妹名详情>>
钟灵的美,并非美在绝美的丽容,而是美在美目盼兮,巧笑倩兮灵动,一提裙时的天真娇俏,脸上的笑容,春水一样荡漾,又若三春暖阳的明媚,即使是不笑的时候,俏丽的脸庞也蕴满了笑意,真是说不出的令人喜爱,还记得段誉触到她脚的时候,小脸儿羞羞的,满面红晕流霞,详情>>
红色邮票收藏价格行情,自从十八大顺利闭幕后,邮票行情正在逐步向好的发展上升,特别是红色邮票收藏已经变成越来越多人的首选,不少人也在时刻关注邮票价格行情,红色邮票收藏开始升温。大街小巷都能看到人们购买各种红色题材的物品,要属最有收藏价值的当然是邮票详情>>
建炎南渡,是发生在两宋交替之际宋高宗(当时的康王赵构)为了躲避北边异族女真人的侵略追击,而南逃至江南的事件。金国在靖康之难中俘虏了众多的宋朝宗室,康王赵构算是其中的一位漏网之鱼。靖康二年(1127年),赵构从河北南下到陪都南京应天府(河南商丘详情>>
晋明帝司马绍(299年-325年10月18日),字道畿,晋元帝司马睿长子,晋简文帝司马昱异母兄,母宫人荀氏,东晋第二位皇帝,322年-325年间在位。司马绍于322年即位,太宁二年(324年)平定王敦的叛乱,停止对于王敦党羽的追究,为安定皇帝详情>>
冯跋(?―430年),字文起,小字乞直伐,长乐信都(今河北冀州)人,十六国时期北燕君主。冯和之孙,其父冯安曾任西燕将军。西燕亡,冯安东徙龙城(今辽宁朝阳),居于长谷。慕容宝时,署中卫将军,慕容熙继位后,提升冯跋为殿中左监,后又升为卫中郎将。慕容熙详情>>
寇凖(961年—1023年10月24日),字平仲,汉族,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北宋政治家﹑诗人。太平兴国五年(980年)进士,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县,改大名府成安县。累迁殿中丞、通判郓州。召试学士院,授右正言、直史馆,为三司度支推官、转盐铁详情>>
张苍(前256年—前152年),西汉丞相,封北平侯,阳武县(今河南省原阳县)富宁集乡张大夫寨村人。他生于战国末年(公元前256年),死于汉景帝五年(公元前152年)。战国末期曾在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年,名况,字卿)的门下学习,与李斯、韩详情>>
慈禧太后曾经统治中国47年,她虽然只是太后,但是实际上的女皇帝。关于这个人,大家可能从电视里边见过好多次了,那么我今天讲的呢,是历史上真实的慈禧太后。有些电视里的情节、有些电影的情节,那是艺术创作,并不可靠。那么我今天呢,希望给大家介绍一个比较可详情>>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我国损失惨重,其中日军对我国的侵华战争,伤亡比例更是高达16:1,初期日军大半年就攻下中国,那么为何随后8年并没有再进一步?详情>>
绍兴十年,岳飞在北伐过程中,相继在郾城、颖昌大败金国,准备乘胜收复汴京开封时,宋高宗赵构以金字牌御札将其召回,北伐之功毁于一旦。假如说赵构在绍兴十年绝对信任岳飞,全力支持岳飞北伐,岳飞能取得多大的战绩?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买官卖官的事时有发生。一般到了王朝末期,国库空虚时,政府就会通过卖官来增加收入。其中最出名的,当属汉朝。东汉末年,桓灵二帝无道,卖官之事十分猖獗,直到后来曹操主政,才通过唯才是举的方法改善了官员的层次。网络配图同样,清朝末年详情>>
钟灵的美,并非美在绝美的丽容,而是美在美目盼兮,巧笑倩兮灵动,一提裙时的天真娇俏,脸上的笑容,春水一样荡漾,又若三春暖阳的明媚,即使是不笑的时候,俏丽的脸庞也蕴满了笑意,真是说不出的令人喜爱,还记得段誉触到她脚的时候,小脸儿羞羞的,满面红晕流霞,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