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中国历史,看历史知识,尽在讲历史网

​崇祯皇帝朱由检十七岁登基 三十四岁自缢于煤山 崇祯皇帝一生勤俭勤勉,为何明王朝最后在他手里灭亡了呢?

来源: 2019-10-21 18:32:08 人气:
字号: 小号| 大号
【内容导读】崇祯帝朱由检可以说是历代亡国之君中最为勤勉的一个皇帝,他年仅17岁时便接过了父兄留下的烂摊子,为了光复大明,在他当朝的十七年来,几乎没有罢过早朝,每当鸡鸣声起,他就起床工作,几十年如一日,简直是皇帝中的劳模,为何大明王朝最后在他手里灭亡了呢?

明思宗朱由检是明朝作为全国统一政权的最后一位皇帝,登基后大力铲除阉党,勤于政事,厉行节俭,平反冤狱。在位期间,朝廷党争不休,民间灾害不断,导致域内农民起义爆发,关外后金政权趁势崛起,国家处于内忧外患的境地。

\

说起亡国之君,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类似“商纣王”那样的暴君,事实上历史上的亡国之君大都是昏庸无能的,不是沉迷酒色就是重用奸臣。而明朝的崇祯皇帝却是历史上出了名的勤奋,那为什么这样的一位皇帝会亡国呢?

首先我们来讲讲崇祯皇帝这个人吧,作为胜利者的清朝,编写的史书《明史》之中给予了崇祯皇帝很高的评价。它说崇祯皇帝励精图治,一上位就铲除了大奸臣魏忠贤,当时的百姓都希望崇祯皇帝,能给他们带来和平。只不过在崇祯皇帝前面的那两位皇帝是在是太败家了,所以崇祯接手的完全就是一个烂摊子,国家的灭亡只是崇祯的运气不好,生不逢时。

其实不仅仅是清朝这么说的,逼得崇祯皇帝自杀的李自成也是这么说的,他说:“君非甚暗”意思就是说,陛下并不是一个昏庸无能的皇帝,只是朝廷之中的大臣都是些贪图私利的鼠辈,而真正用心办事的人太少了。你看这两个崇祯皇帝的敌人,都给予了崇祯很高的评价,认为亡国的真正原因在于前两代君王和朝中的大臣。固然如果和他那个二十多年都不上朝的祖父,还有那个做得一手好木工,又沉溺于酒色的哥哥比起来,他确实是帝王之中的“劳模”

\

那他自身是不是就挑不出什么毛病呢,其实不是,崇祯皇帝是历史上出了名的抠门,小时候他用仿影的方式练字,如果纸张太大了的话,他就要将纸的一边对齐范本,写完之后再把剩下的地方写完,以免浪费。这在当时简直就是皇帝之中的一股清流。可是让崇祯没想到的是,自己的勤俭却带来了灾难。当时“下岗工人”李自成已经建立了政权。李自成的军队势不可挡,接连攻占了很多地方。崇祯皇帝急忙找到吴三桂的父亲吴襄问他办法。

吴襄说出100万两银子的军需,吴三桂的军队就可以进京护卫。崇祯一听直接说不行不行,要我的银子还不如把我给杀了。最后崇祯放弃了这一原本还算不错的计划,然后坐困城中。可是守住京师也要钱啊,崇祯皇帝多次向户部提出这件事,但当时的大明,国库竟然只有40万两,崇祯皇帝自己却是富可敌国。

李自成攻占北京后从他的宫内搜出来3700多万两,这还不算其他的各种黄金、珠宝。为了节省100万而丢掉了3700万,甚至还把自己的江山给丢了,这本是一笔很简单的账,可自幼聪明好学的崇祯到死也没有算清楚。

当时还发生了一件非常搞笑的事情,因为国库没有钱,而大臣们都知道崇祯皇帝其实很有钱,只是很抠门,他们都希望崇祯能拿出自己个人的财产充军饷,崇祯死活不愿意。大臣们都顾不得顶撞皇帝了,他们说钱财乃身外之物,国家都要灭亡了,陛下要这些还有什么用呢。崇祯就转移换题故意不谈这个。

崇祯皇帝其实还有一个弱点,就是他不相信任何人,他在位17年间就换了50个内阁大学士,吏部尚书、户部尚书、兵部尚书、刑部尚书、工部尚书都换了十多个,都察院左都御史换了足足132个,都说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崇祯皇帝始终找不出一个让自己满意的大臣,

\

不仅仅是对朝中的大臣如此,对在作战在一线的高级将领,他同样也不相信。不得不说这是兵家之大忌,他手下的大将袁崇焕、杨嗣昌、孙传庭、卢象升、洪承畴、熊文灿、陈新甲这些人都没有什么好下场,不是被崇祯皇帝处死,就是被敌军包围而无人支援。

可怜一代名将袁崇焕因为杀了总兵毛文龙,于是被崇祯所猜疑,最后皇太极用了一招反间计,就让崇祯皇帝相信他与后金有勾结,然后下令处死了袁崇焕,袁崇焕没能战死沙场,却死在了自己要保护的人手上。这或许是英雄最大悲哀吧。

崇祯皇帝除了好猜忌,太过于“抠门”这些导致灭国的因素之外,还有没有其他的原因呢?还有一点就是崇祯在为期间,企图用儒家的道德观念来约束文武百官。然而并没有落到实处。当时的士大夫嘴上说的一套,其实背地里做的又是另外一套,满口的仁义道德,其实自己的道德水准十分低下,这其中还不乏一切很著名的理学大师,即便是东林党人,他们都往往喊着十分光明的旗号,却干些见不得人的勾当。

当时有很多官员为了保住自己头上的乌纱帽,不惜人魏忠贤为干爹,他的生祠建得富丽堂皇,人们都叫他九千岁。一个社会如果到处都弥漫着拜金、贪婪、这样的风气,国家怎么可能会强大呢。

崇祯一直认为自己并不是亡国之君,只是自己手下的臣子不给力而已。所以晚年的时候,崇祯杀了很多大臣。在他执政的最后一两年里,一方面他对大臣刻毒怨恨,另一方面又对自己的怀疑、自责。这两种情绪让他反复无常,一时对朝臣痛下毒手,一时态度又相当温和谦虚。据统计当时死在他手上的高级官员有二三十人,侍郎以下的官员则难以计数。大臣们都越来越害怕这位喜怒无常的皇帝,也就再没有人肯干实事了。

崇祯十七年,闯王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攻破京城,这时候有人对崇祯说:“如果你宣布退位的话,你就可以保命。”崇祯皇帝身为一国之君,还是不愿意接受亡国这个事实。最后他为了自己的妻子、女儿不落入敌人的手里,他杀死了妻子和女儿。然后带着一个老太监在煤山山顶上吊自杀了。他还写了一份遗书,在遗书里面他再次强调他不是亡国之君,只因他的臣子们皆是亡国之臣。

崇祯皇帝虽然工作上十分勤奋,但是自身还是有不少毛病的。比如吝啬、好猜疑。这些因素占了一部分原因,其次就是大明到了崇祯皇帝这里,都已经是一个烂摊子了。灭亡只是迟早的事,依靠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

\

明朝的灭亡,崇祯该承担怎样的责任呢?

首先,便是崇祯帝的“勤政”。崇祯怕是我们历史上最勤政、励精图治的亡国之君了,当然近些年来也有人说隋炀帝也很勤政,而他们两个人的“勤政”似乎又是完全不一样的。

崇祯帝的“勤政”,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其一:日日早朝,时时召对:他是明朝历史上少有的颇为“勤政”的皇帝,以至于徐元文、张廷玉修《明史》时会有“明之亡实亡于神宗”一说。

其二:勤于用人,用人不专:尤其是清理了盘根错节的阉党势力后,就想要“一朝天子一朝臣”。可他用人又不专,今儿个用,明儿个废是常有的事。想想崇祯帝在位不过十七年,竟“诛杀总督七人,巡抚十一人”,崇祯帝的“忙”,也就可想而知了。

其三,是急于求治,朝令夕改:至少明末名将袁崇焕的死,就不能说与崇祯帝的“急于求治”无丝毫关系。当年的袁崇焕还是一介书生。初入行伍,一战打死努尔哈赤,再战打趴下了皇太极。足可以担当的起大明中兴的重任。少年天子崇祯一上台,也想励精图治,就想到要起用袁崇焕,君臣对答,两人聊得很顺溜。崇祯帝“龙颜大悦”,袁崇焕“热血沸腾”,崇祯帝还想问个明白,辽东还守不守得住,我这皇帝的板凳还坐不坐得稳。袁崇焕想着让崇祯帝心里踏实,便说道“五年复辽”。

当袁崇焕再次驻守宁远,崇祯帝话里话外总要用“五年复辽”,不时就敲打敲打他;袁崇焕也越来越觉是芒刺在背,于是一再向崇祯帝要粮饷,好给自己找个日后开罪的借口。时日迁延,君臣失和,甚至矛盾也开始慢慢激化。袁崇焕最终被崇祯帝给赐死,这一事件似乎也是其中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呢。

\

其次,崇祯帝执政如同儿戏

在我们整个几千年的历史上,唯独明朝的皇帝是最“多才”的,如宣宗善于斗蛐蛐、正德当过“大将军”、嘉靖是养生专家、万历好敛财、天启皇帝更是做得一手好木匠活儿,崇祯倒是位“专业”的皇帝,其执政的能力又让我们大跌眼镜。比如:

其一,崇奉宗教,祈求神明降福,搭救他的大明王朝

自打朱棣依仗着“真武大帝”的帮忙,从他侄子朱允炆那儿夺来皇位后,大明的皇帝都很迷信“真武大帝”,这位“老神仙”。为了得到他的“降福”,崇祯帝甚至将《山海经》都给搬了出来,用上面的“神兽”,更定文武官员朝服上的图案。其结果却在他的意料之外,“降福”没有得到,反而花了一笔冤枉银子。后来士兵们闹饷,崇祯帝更是把宫中所藏历朝历代的铜器都给融掉,来铸钱,这在我们的历史上也是独一份的。

其二,便是他喜欢诿过臣下,自我标榜

关于崇祯帝喜欢下“罪己诏”,想必已经众所周知了,其实连我们所熟知的崇祯的“勤政”、“节俭”,恐怕都是他自己标榜出来的,更有甚者,连他未能“南迁”,终至于城破人死,似乎都跟他的这一个性有着莫大的关系呢。关于“南迁”的计划,明廷议过其实不止一次。尤其是崇祯十七年,时任左中允的李明睿,于正月初三日向崇祯帝提起南迁计划的时候,崇祯帝就高兴得不行。然后示意李明睿在第二天的朝会上提出,还不能透露出他自己也很想迁都的意图来。

从崇祯帝在迁都问题上表现出的迹象来看,他不是不想迁都,其实是不想由自己去担“放弃祖宗陵寝”的罪名而已。他希望看到的朝会应该是这样的:内阁及六部的众臣们一请南迁,皇上不准;然后众臣再二请南迁,皇上再不准;……。如此众臣们三请,四请以后,崇祯帝这才勉为其难,在众臣们的“胁迫下”南迁。

事实上,明朝的文官们也都不愿意自己去背“弃半壁江山于不顾”的身后骂名;更有甚者如光时亨,还想着以此来沽名钓誉呢。于是在朝会上,大臣们一请南迁,崇祯帝不准,众臣们也都跟着顺坡下驴,不言语了。众臣们不按套路出牌,在崇祯肚子里排练了无数次的剧情,戛然而止,被气得破口大骂,“君非亡国之君,臣皆亡国之臣”。由此看来“死要面子活受罪”,这个词儿,还真的不是传言。

\

不知恤民,对百姓加征不断

水利不修

据计六奇的《明季北略》上说:天启七年陕西发生大旱,次年的崇祯元年继续大旱,其中陕北受灾程度最重。到崇祯三年,灾区扩大到全陕。崇祯六年旱蝗霜三灾并至,全省大饥。相对来说讲,崇祯元年高迎祥率众在陕西起义;崇祯二年,李自成又加入到起义军中。也就是说,仅仅局限于陕北一隅的旱灾,而且还是在刚刚发生的那两年,就已经爆发了规模不小的农民起义。

明廷的抗旱救灾工作到底有没有做过,就不得不令我们疑心了。以我们中国这么大面积的领土,其实每年都难免会有些灾患的,时至今日不也是如此么。而正是这样一次局域性的灾患便引发这么大的暴动,我们还要将大明的亡国,诿过于天灾,就未免跟崇祯帝一样儿戏了吧。

事实上在崇祯帝在位的十七年间,就从未有过朝廷组织民众兴修水利的记载。而且在《烈皇小识》上还有这样一段故事:有一次崇祯帝当着众大臣们的面儿,大发感慨叹民生的艰难,给事中黄承吴便抓住时机建议兴修水利,当崇祯帝听说“需要钱粮”的时候,就马上顾左右而言他,将此事糊弄过去了。

加征不断

明代的加征其实是始于万历年间的。当时迫于辽东战事吃紧,朝廷便开始了加征“辽饷”。崇祯帝上台后,在保留“辽饷”的基础上,又陆续推出了“剿饷”、“练饷”等税收加征项目;民众的负担就可想而知了。何况还未去计较贪官污吏们的中饱私囊。

无休止的加征,只能是逼着农民们开始逃亡,起先还只是很少的一部分。后来地方官迫于严令,必须征足一定的数额,一户逃就由其余九户补足;九户逃就由未逃的那一户补足。这就意味着一旦一个地方出现了一两户逃亡,很快便会演变为“集体大逃亡”。他们走投无路,只能加入到起义军中,明朝的起义军越剿越多,其根本的原因正在于此。如果朝廷真的这么缺银子尚还罢了,暂不说那些肥的流油的藩王们,就是崇祯帝本人,都还藏着三千七百万的“内帑”呢。只是后来崇祯帝做雷锋,送给了李自成。

《甲申核真略》的作者杨士聪,曾经在崇祯帝身边任检讨 , 当他听闻此事后,感慨道:“呜呼! 三千七百万 ! 捐其奇零 , 即可代二年加 派。乃今日考成 ,明日搜刮,使海内骚然 ,而扃钥如故, 策安在也 ? 先帝圣明 ,岂真见不及此……吁, 其亦可悲也矣 !

\

总而言之,或许崇祯帝不是一个坏人,但他也绝对不是一个值得同情的皇帝!在他当政的十七年里,百姓们背井离乡,饿死沟壑,更有甚者如《诸城县志》称,“出境二十里,见道旁刮人肉者,如屠猪狗。… … 又行半日,见 一 老抠,持一 死儿,且烹且哭。”在我们几千年来全部的历史中,怕是没有哪一个时期比这更悲惨一些了吧。

  • 嘉庆皇帝的真实死因,竟然如此离奇

    按正史,清朝皇帝的死都是正常病故,即使是突发性猝死,也记录的非常冠冕堂皇,例如清太宗皇太极之死,正史记载是“端坐而崩”。然而,野史、传说就不同了,五花八门的死因,让史家至今争论不休。其中,嘉庆皇帝的死因最为离奇,野史传说他是遭雷击而亡,且说法不一详情>>

    2022-09-22
  • 慈禧的三大罪过,对中国造成了什么影响?

    慈禧太后曾经统治中国47年,她虽然只是太后,但是实际上的女皇帝。关于这个人,大家可能从电视里边见过好多次了,那么我今天讲的呢,是历史上真实的慈禧太后。有些电视里的情节、有些电影的情节,那是艺术创作,并不可靠。那么我今天呢,希望给大家介绍一个比较可详情>>

    2022-09-21
  • 蜀汉大将赵子龙真的是无意中死在妻子的绣花针下的吗

    赵云是怎么死的?话说赵云在80多岁时,一天妻子给他洗澡时看见他一身白皙,说将军一生在疆场上拼杀竟然没受过半点伤,和他开玩笑说,今日切身就让将军见红,说罢就用绣花针扎了一下赵云。谁知赵云竟血流不止,后来面色惨白,妻子知道不妙连忙用手去堵,但未时以晚详情>>

    2022-09-21
  • 放弃白富美而迎娶太监的女儿,汉宣帝是怎么考量的?

    据说,汉宣帝刘询即位后,公卿相们开始议论该立谁为皇后。大将军霍光的女儿霍成君,是上官太后的姨母,典型的白富美,大臣们都倾向于她,但都不敢道破。于是汉宣帝下诏寻求微贱时的一柄宝剑,大臣们知他有“糟糠之妻不下堂”之意,因奏立许平君为皇后。这是为什么呢?原详情>>

    2022-09-21
  • 赵云无法得到蜀汉的重用,竟是因为这个原因

    蜀国,可以说是三国中最为弱小的国家,夹在东吴与魏国之间,好在军师诸葛亮,才得以生存。不过历史总是那么的有趣,在蜀国后期曾经出来一位名将,叫做赵云,但是却一直得不到诸葛亮的赏识,这让大家都十分的奇怪。那么诸葛亮为什么要害赵云?赵云为什么得不到诸葛亮详情>>

    2022-09-21
  • 张说是谁?唐朝开国名相张说有什么作为?

    张说,唐朝开元名相,生于公元667年,卒于公元730年,名说,字道济,也有人说他字“说之”,是现在的河南洛阳人。张说一生三次拜相,三次被贬,仕途可谓是坎坷崎岖,但和他仕途相反的是他在文坛的地位是当之无愧的第一人,曾统治唐朝文坛三十年,死后被开元时详情>>

    2022-09-21
  • 华佗真的是曹操杀的吗,曹操的病华佗真的能治好吗?

    曹操杀华佗,似乎自断后路,所以后人多有疑者。《三国演义》的作者,是反曹派的大将,他写到曹操的儿子及自己生病,悔杀华佗时,得意之色,纸不能掩。不过我们知道,《三国演义》里的许多故事都是杜撰的,比如关羽刮骨疗毒,这个事是有的,但不是华佗所为。古时详情>>

    2022-09-20
  • 西晋时期的著名美人绿珠是为何坠楼而亡的

    绿珠,今广西博白县双凤镇绿罗村人,生双角山下,西晋石崇的宠妾。也是中国古代美女之一。绿珠,传说她的原姓是姓梁,生在白州境内的双角山下,她那绝艳的姿容让世人青睐也世所罕见。图片来源于网络据说,古时越地民俗以珠为上宝,若生个女儿则称为珠娘详情>>

    2022-09-20

历史解密 战史风云 野史秘闻 风云人物 文史百科

慈禧的三大罪过,对中国造成了什么影响?

慈禧太后曾经统治中国47年,她虽然只是太后,但是实际上的女皇帝。关于这个人,大家可能从电视里边见过好多次了,那么我今天讲的呢,是历史上真实的慈禧太后。有些电视里的情节、有些电影的情节,那是艺术创作,并不可靠。那么我今天呢,希望给大家介绍一个比较可详情>>

溥仪:大清朝卖官是我同意的,还有收据呢!

在中国历史上,买官卖官的事时有发生。一般到了王朝末期,国库空虚时,政府就会通过卖官来增加收入。其中最出名的,当属汉朝。东汉末年,桓灵二帝无道,卖官之事十分猖獗,直到后来曹操主政,才通过唯才是举的方法改善了官员的层次。网络配图同样,清朝末年详情>>

天龙八部里的钟灵是怎样的人?如何评价钟灵

钟灵的美,并非美在绝美的丽容,而是美在美目盼兮,巧笑倩兮灵动,一提裙时的天真娇俏,脸上的笑容,春水一样荡漾,又若三春暖阳的明媚,即使是不笑的时候,俏丽的脸庞也蕴满了笑意,真是说不出的令人喜爱,还记得段誉触到她脚的时候,小脸儿羞羞的,满面红晕流霞,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