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献公是春秋时期的晋国君主,即位后用士蒍之计,尽灭富氏子弟及桓庄之族,巩固君位。晋献公是春秋时期雄才霸略的一代英主,“假道伐虢”这个成语,就是出自他连灭虢、虞两国的高超战略。在他的在位时期,晋国版图扩张到此前的三倍,成为当世首屈一指的强国。史称其“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
晋国,在春秋的中前期创造了百年的霸业,它的一举一动牵动着春秋众诸侯的每一根神经,而这一局面的开始起源于晋国的一位开拓之君——晋献公!晋献公,晋武公的儿子,名叫诡诸,这个名字很奇怪,它是一个狄人首领的名字,晋武公因活捉了这位狄人首领,而将儿子取其名以纪念这次胜利。晋武公,就是之前晋国的第三代小宗曲沃武公,他在吞并了晋国大宗后,开始称晋君,并贿赂周天子,得到周王室的正式承认。晋国,又进入了一个大一统的时代,接下来,它将让天下为之侧目!
晋武公只做了2年的晋君,便因年老而死去了,诺大一个晋国便落到了他的儿子姬诡诸手中,即晋献公。晋献公即位的时候,应该至少有40多岁了,因为他的父亲活了77岁。晋献公即位后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加强中央集权,避免晋国大宗的悲剧再次发生。
当时的晋国公族除了晋国大宗被灭以外,还有很多公室的后代手中掌握着不小的权力,这些公子们随时可能起来闹事。晋献公在大夫士蒍的建议下,采用各个击破的方法,将他们几乎诛杀殆尽,有几个运气好的躲过了一劫,逃到了晋国的死敌虢国那里避难。
晋献公在巩固了君权后,还特意的修建了一座新都城——绛,并搬了进去。
晋献公的第二个目标就是对外扩张。他先派兵击败了后方的骊戎,骊戎是一支内迁的戎人,已经被周朝同化了,他们抵抗不住晋国的进攻,便献上了两位美女讨好晋献公,这两位美女就是导致了晋国后来大乱的骊姬和她的妹妹少姬。晋献公的下一个目标是周边的耿、霍、魏三国,为了尽快消灭这些小国,晋献公将原来的晋国一军扩充为两军,上军由他自己统领,下军交给他的嫡长子申生统领。晋献公率两军先后灭了耿、霍、魏三国,并将耿地封给了功臣赵夙,魏地封给了功臣毕万。
晋献公也遇到了一个好时代,他在位的时候,正赶上东方的齐国称霸的时代,“春秋五霸”之首——齐桓公已经出现。可是齐桓公忙着尊王攘夷,以及和南方的楚国争霸,让晋国有了一个很好的发展机会。晋献公就是利用这个机会,彻底打通南下的通道的。
当时在晋国的南方有一道重要的屏障,阻挡着晋国南下的路,这个屏障就是周天子的北大门——虢国。虢国和晋国一直是死对头,在晋国内战的时候,虢国老是在后方骚扰曲沃,不然小宗早就战胜大宗了。后来虢国又收留了晋国逃亡的公子们,这让晋献公非常的生气,在准备充分后,晋国便开始攻打虢国。
但是晋国和虢国之间隔着个虞国,晋国要攻打虢国就必须通过虞国或先把虞国给灭掉。虞国的实力虽然并不强,但是如果它和虢国联手的话就不好对付了。于是晋献公采用了功臣原黯的计策,贿赂虞国以借道的方式灭虢国。虞国贪图小利,忘记了唇亡齿寒的道理,任由晋国灭了虢国。在其他人意料之中的是:晋国回师的时候,果然顺道把虞国给灭了。这就是“假道灭虢”的故事。晋国还从虞国俘虏了一个著名的人物,他后来被晋国以陪嫁的方式送到了秦国,为秦国后来的强大立下了奇功,他的名字叫——百里奚。
此后,晋献公不断吞并晋国周边的小国,使晋国成为北方一个超级大国,史书称晋献公:“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特别是扫平虞、虢两国后,晋国彻底打通了通向河南的通道,中原,已经完全曝露在晋国的金戈铁马面前。
晋献公实力不差为何却无法撼动齐桓公的霸主地位?
这还要从晋国当时的情况说起,当齐桓公以“尊王攘夷”为纲领,称霸春秋的时候,晋国刚刚在晋献公的努力下,逐渐壮大,因为他的父亲晋武公成功夺得了伯祖晋文侯的基业,成为了晋国的拥有者,他的儿子晋献公自然要将父祖三代奋斗抢来的江山,拼命守护好。于是,晋献公四处征伐,据说一共打了12次大仗,消灭了17个小国,还有38个小势力臣服与晋国。这样一来,虽然当时的霸主是齐桓公,但是晋国隐约间,已经在中原成为第一强国了。
那么,说到这里,问题来了,晋国的实力已经逐渐追赶上了齐国,可是霸主的头衔怎么就那么稳定地在齐桓公身上呢?也许因为齐桓公的尊王攘夷,让晋国无从下手,但更重要的问题是,齐国作为姜太公的后代,历史悠久,声望足够,而晋献公的父亲晋武公,毕竟在当时还洗脱不掉“弑君者”的名声,尽管他们通过给周王室送礼物,换来了正式的诸侯身份,可是他们父子如果在那个时候,就想要参与争霸大业的话,恐怕还难以服众,更何况,晋献公还要抓紧时间,巩固自己的根基。
而且从晋献公刚刚即位时的情况来看,他的实力确实比齐国要弱小一些,仅从兵力上看,齐国有三个军,而当时的晋国只有两个军,所以齐桓公早期的霸业,还真不是晋献公能够惦记的,但是等到晋献公发展到足以跟齐桓公抗衡的时候,齐桓公也老了,为什么晋献公还是没能得到称霸的机会呢?原因出在他自己身上,因为那时的晋献公,最需要考虑的是自己小家的问题,而非天下。
这还要从晋国壮大的过程中,四处征伐灭掉骊戎,抢来骊姬姐妹后说起,晋献公自从得到骊姬后,将所有的宠爱都集中到了新欢身上,骊姬很快也给晋献公生下了儿子奚齐,接下来的故事,就是历史上经常会看到的一幕了,骊姬想让自己的儿子成为太子,而晋献公自己有三个儿子,分别是申生、重耳和夷吾,太子本来是申生,即使晋献公觉得申生太过窝囊,可是这个长子贤明,也是个不错的国君继承人,没有理由废掉这个儿子。
最重要的是,晋献公最了解国君家族内部的争权夺利有多残酷,他的父祖就是通过这么残酷的斗争,才留给他这这份基业的,所以晋献公的做法是,杀掉所有的同族叔伯以及兄弟,就是防止自己死后,儿孙被其他亲人再次攻杀。但眼下的问题是,骊姬想要自己的儿子做太子,这个麻烦就大了,如果改立奚齐做继承人,自己另外三个儿子怎么办?杀掉他们,舍不得;不杀他们,他们当中就会有人起来杀掉骊姬母子。
正在晋献公犹豫不定的时候,骊姬主动挑起了是非,陷害太子申生,又逼走了重耳和夷吾,这才让晋献公在浑浑噩噩中,确立了奚齐的身份。而这也是晋献公无法挑战齐桓公霸主地位的最关键问题,因为申生的外公,正是齐桓公,换句话说,当时的齐国不找晋国的麻烦,晋献公就已经谢天谢地了。
即使晋国单独与齐国开战的话,也未必会失败,但是齐国有盟友众多,再加上申生之死让齐国出击有道义上的优势,晋国很难战胜以齐国为首的多国联军,如果不是当时的齐桓公和管仲已经走向暮年,也许晋国真的会惹来麻烦。而上述内容,也是老乐分析的,晋献公虽然不比齐桓公弱,但却始终无法称霸或者接替霸主的最主要原因。
夺门之变其因起于皇位继承问题,此次政变在明朝历史上有不凡的意义,因为在明朝统治的276年间,夺门之变是唯一一次成功且几乎不流血的宫廷政变。明代宗朱祁钰为何会在一夜之间被推翻?详情>>
大明王朝是汉族人在中华大地建立的最后一个王朝。它的建立,使中华大地的汉族人民摆脱蒙古贵族的残暴统治,又一次赢得了民族独立;它的灭亡,又让汉族人民成为满洲贵族奴役压迫的对象,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舞台。明朝为什么会灭亡?详情>>
在历史上有那么一个人,不是男子,和皇帝没有血缘关系,却能够坐上皇帝的宝座,并且在中国的历史的漫漫长路上,只有她一个人是女皇帝,这成就了她不平凡的一生。这个人就是武则天。详情>>
公元前307年,秦武王不幸被砸死,此时秦国王位空出来了,后来双方之间展开多次争斗,宣太后在弟弟魏冉的帮助下,最终帮助秦昭襄王打败其他竞争者,顺利登上王位。详情>>
白起是战国时期秦国的将军,为秦昭王征战无数,讨伐六国,使六国人民闻风丧胆作为统帅将领。他善于用兵,一生征战三十七年,毫无败绩。直接死在白起所发动的战争中史书中明确记载的就有超过一百万!详情>>
唐宣宗李忱是唐朝第十六位皇帝,年轻的时候为了避免自己受到政治对手的伤害,所以就故意装成一个很窝囊的人。在他当上皇帝之后便迫不及待的大刀阔斧的改革。对内整顿吏治,对外平定叛乱。励精图治,再现中兴,时人称之小太宗。详情>>
三国割据,以公元280年司马炎灭吴统一后彻底结束,然而,仅仅在36年后,西晋便走向灭亡,中国进入了长达300多年的纷争局面。详情>>
蜀汉政权偏居西南一隅之地,国小力弱,其整体实力远不及曹魏,但一生谨慎的诸葛亮却一反常规,执意率众五出祁山,北伐曹魏,这与其谨慎的性格是相悖的。那么,诸葛亮为什么要北伐?难道真的是为了恢复汉室吗?详情>>
大明王朝是汉族人在中华大地建立的最后一个王朝。它的建立,使中华大地的汉族人民摆脱蒙古贵族的残暴统治,又一次赢得了民族独立;它的灭亡,又让汉族人民成为满洲贵族奴役压迫的对象,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舞台。明朝为什么会灭亡?详情>>
在这场诱敌深入的经典战例里,面对顶级用兵高手司马懿,诸葛亮不仅展现出了其强大的带兵指挥能力,更以其高出一筹的卓越智谋,从头到尾把司马懿往沟里带,叫对方输的鼻青脸肿。全程每一个片断,都值得反复回味。详情>>
清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在诸多人的印象中对于晚清时期的清政府都是懦弱腐败无能的,然而在清朝初期的强盛还是有目共睹的,那么“强大”的清朝,为何一步步走向落寞,究竟是什么原因致使它灭亡?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详情>>
在我国近代有许多著名的将领,今天我们就来说说,高岗高谈阔论,碰上了此人,却鸦雀无声,如同猫见了老鼠,他究竟有多厉害?详情>>
黄巾起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宗教形式组织的暴动。黄巾起义震惊了东汉王朝也同时改变了东汉王朝的政治格局。最终正式拉开了三国的序幕。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