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国时期后蜀开国皇帝孟知祥是晋王李克用的侄婿,在后唐深受重用,历任中门使、马步军都虞候、北京留守等职,后出任西川节度使。后唐明宗年间,孟知祥逐渐产生据蜀自立之心,不听后唐朝廷诏令,甚至一度举兵反叛。他于长兴四年(933年)吞并东川,尽占两川之地,被拜为检校太尉兼中书令,剑南两川节度使,封蜀王。应顺元年(934年)正月,孟知祥在成都称帝,建立后蜀,并于四月改元明德。 详情>>
中国在经过了五胡十六国及南北朝的长期分裂后,又走上“分久必合”之路。而完成统一大业的人,就是隋文帝杨坚。周武帝去世后,汉人杨坚依靠外戚身份掌握朝廷,并在篡夺北周建立隋朝之后,发兵南征灭南朝陈,统一了中国。 详情>>
陇右,即陇山之右。古人“东为左,西为右”,所谓陇右,是从地理方位指称陇山以西的地方。今天陇为甘肃的简称,陇右在很多情况下也指甘肃。秦穆公称霸西戎,甘肃天水、甘谷、武山、岷县、陇西、临洮等地在当时纳入秦国版图,公元前280年(秦昭王二十七年)在以上地区设陇西郡,后为天下三十六郡之一。西晋曾设过陇西国。秦汉时陇西郡治在狄道(今甘肃临洮),今陇西县古称襄武,一度为省会。在唐代时,陇右被分十八个州,即秦州、渭州、武州、兰州、河州、岷州、洮州、叠州、宕州、临州、成州、鄯州、廓州、凉州、甘州、肃州、沙州、瓜州。 详情>>
杨广本来是杨坚的二儿子,按照当时的情况来说,他是不太可能继承皇位的,但是因为前太子杨勇和杨坚之间产生了矛盾,最终致使杨广成为了太子,如果没有发生意外那么杨广会顺理成章地成 详情>>
李重俊为唐中宗李显第三子,在神龙二年被立为皇太子,但由于他不是韦后所生,颇受猜忌。后来安乐公主想当皇太女,视李重俊为眼中钉,地位更加危险。神龙三年七月,他率李多祚、李承况、独孤祎之等人,矫制发左右羽林兵及千骑三百余人,先杀死武三思、武崇训,并杀其党羽十余人。又派李千里分兵守宫城诸门,自己则率兵自肃章门,斩关而入,欲杀韦皇后等人。不幸被拦阻于玄武门之外,士兵临阵倒戈,斩李多祚及李承况等于楼下,余党溃散。政变失败后,带下属奔终南山而去,赵思慎率轻骑追之。最终于雩县西十余里为左右所杀。唐睿宗即位后,追赠为节愍太 详情>>
概述隋唐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至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后代通过浙东运河延伸至会稽(今绍兴)、宁波。605年,隋炀帝即命开凿大运河,“发河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通济梁,自西苑引 详情>>
历史上所谓的唐诏之战,其实指的并不是某一场确切的战役,而是一系列的战役。就是唐朝和南诏之间爆发的一系列战役的总称。唐诏战役从唐朝强盛时期就开始了,一直到唐朝灭亡才结束。 详情>>
吐谷浑,亦称吐浑,唐后期五代又称之为退浑。开皇年间(581~600年),吐谷浑数次进扰隋的边境。隋末,天下大乱,吐谷浑可汗伏允乘乱收复故地,进攻河西。唐初,与唐朝时和时战。唐太宗平定天下之后,立即任命李靖为行军总管,率兵北征,彻底解除西北边疆的威胁。此后,吐谷浑采取亲唐的政策,唐亦将弘化公主嫁与诺曷钵,双方相安无事。 详情>>
唐朝的“二圣”特指唐高宗李治时期自称“天皇”,皇后武则天称“天后”合称“二圣”。永徽六年,废王皇后而立武宸妃为皇后。高宗称天皇,武后亦称天后。后素多智计,兼涉文史。帝自显庆已后,多苦风疾,百司表奏,皆委天后详决。自此内辅国政数十年,威势与帝无异,当时称为二圣。“天下大权,悉归中宫,黜陟杀生,决于其口”虽然有点夸张,但是从此以后,朝廷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在武则天的掌握之中却是事实。唐代人管皇帝叫“圣人”,现在帝后共同临朝掌政,人们就把他们合称“二圣”。公元664年,通过处理上官仪事件,武则天垂帘听政,这就 详情>>
东突厥汗国于唐贞观四年(630)灭亡,其众分作三部分,或向南降唐进入河曲(又称河南)之地,或向西投奔西突厥,或留在漠南当地依附漠北铁勒薛延陀汗国。贞观二十年(646),薛延陀败,突厥可汗后裔阿史那车鼻自立为可汗,统领漠南突厥。贞观二十一年(647),车鼻遣使朝唐,并请身自入朝,但又失信于唐,唐使者迎却不至,永徽元年(650),被唐擒获。唐在其地置狼山都督府,又置瀚海都护府,龙朔三年(663)改称云中都护府,麟德元年(664)改称单于都护府,领狼山、云中、桑乾三都督府及苏农等24州,各以其首领为都督、刺史。 详情>>
张昌起兵是指西晋时期发生的一次由平氏县县吏张昌发动的叛乱,据说张昌是西晋时期的一个小县吏,但是平时动辄就喜欢谈论攻战谋略,并且喜好武力,拥有一身好武功,每当他谈论的时候同伴都笑话他,但是时转世易,张昌所谈论的事情还真的就在自己的有生之年用上了,张昌在那个乱世起兵造反了。 详情>>
受降城,唐时亦称河外三城,初以接受匈奴贵族投降而建,至唐朝时因后突厥汗国的兴起,成为黄河外侧驻防城群体,汉及三受降城皆筑于北纬40度线以北的河套北岸及漠南草原。 详情>>
“都护府”源自西汉宣帝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设在乌垒的西域都护府,统领大宛及其以东城郭诸国,兼督察乌孙、康居等游牧行国。魏、西晋设有西域长史府,唐朝统一西域,设立安西、北庭(金山)、昆陵、蒙池等都护府,疆域不仅包括今新疆在内的西域,更达里海之滨。都护府置都护、副都护、长史、司马等职,“掌统诸蕃,抚慰征讨,叙功罚过”。又置录事参军事、录事、诸曹参军事、参军事等,如州府之职。有大、上、中之分,大都护府由亲王遥领大都护,别置副大都护主府事。自贞观十四年(640)创设安西都护府起,终唐一代,建置时有改易。 详情>>
西晋虽然灭亡了,但一些晋朝的旧臣并不甘心亡国的命运,况且南方还在晋朝官员手里,于是他们就在各地积极活动,准备恢复晋朝的统治。公元317年,琅琊王司马睿在流亡大臣与江南氏族的拥护下,在建康称帝,建立东晋,这就是晋元帝。 详情>>
冯盎,高州良德(今广东高州)人,高凉太守冯宝与谯国夫人冼夫人之孙,石龙太守冯仆之子,少时有谋略,英勇善战,初以祖辈功勋而任宋康县令。夷人王仲宣起兵造反时,冯盎率军击败叛军,因功授任高州刺史。冯盎平定潮州、成州等五州僚人叛乱时,因功授任金紫光禄大夫、汉阳太守。后随隋炀帝出征辽东,因功升任左武卫大将军。隋亡唐兴之初,冯盎领有番禺、苍梧、朱崖等地,并曾率领数万军队进驻海南岛。有人劝他乘唐朝国力未达岭南,自立为南越王,冯坚不采纳。唐武德四年(621年),以岭南20州地归附唐朝。高祖授予上柱国、高州总管,封越国公, 详情>>
女真奴隶制的发展和对外掳掠的扩大,越来越把氏族部落的旧制度推到了历史的尽头。建立一个阶级压迫的机关——国家的条件成熟了。天庆四年(1114年),阿骨打出兵得胜,射死辽将耶律谢十后,国相撒改就派他的长子完颜宗翰和欢都子完颜希尹等(乌雅束时,欢都已病死)向阿骨打建言立国称帝。同年,女真军连续攻下宾州、咸州后,阿骨打弟吴乞买和撒改、辞不失等拥戴阿骨打建国。1115年夏历正月元旦,阿骨打即皇帝位,建立起奴隶主的国家,国号大金,立年号收国。 详情>>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的女皇帝。十四岁入宫,唐太宗赐号“武媚”,唐高宗时初为昭仪,后为皇后,尊号为天后,与唐高宗李治并称二圣。后自立为皇帝,定洛阳为都,改称神都,建立武周王朝,神龙元年(705年)正月,武则天病笃,宰相张柬之发动兵变,迫使武氏退位,史称神龙革命。唐中宗复辟,恢复唐朝,上尊号“则天大圣皇帝”,后遵武氏遗命改称“则天大圣皇后”,以皇后身份入葬乾陵。 详情>>
伪楚,国号“大楚”,“楚”,又称“张楚”,为“靖康之耻”后金国扶植原北宋太宰张邦昌所建立的傀儡政权,定都金陵。北宋末年,金军南下侵扰,迅速攻破汴京,俘虏徽钦二宗,占领北宋北方大片国土,但由于尚处于奴隶社会晚期的金国无法统治已处于封建社会顶峰的北宋国土,同时也为避免受到北方宋朝遗民起义的直接打击,金国通过在这些地区扶植了一些傀儡政权加以统治,伪楚政权便是其一。伪楚政权存在时间虽短,但其的出现却是两宋交替的重要事件,起了承前启后的过渡作用。 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如果皇帝将君主权力赋予一部分给自己的家奴——宦官。但是中国历史上出现过不少宦官干预朝政,形成宦官专权的例子。在皇帝对外戚争权的斗争取胜之后,宦官往往挟功自重,形成新的专权集团。这种局面常与外戚专政交替出现。这些宦官有的兼做朝官,禄重位尊,娶姬妾,蓄养子,传爵袭封。他们不但把持朝政,而且贻害地方,其“兄弟姻戚,皆宰州临郡”,依仗宦官势力,横行无忌,搜括百姓,与盗贼无异。宦官弄权,虐遍天下,民不堪命,造成全国性灾难。 详情>>
公元936年,中国后晋的开国皇帝石敬瑭(后唐河东节度使)反唐自立,向契丹求援。契丹出兵扶植其建立晋国,辽太宗与石敬瑭约为父子。天福三年(938年),石敬瑭按照契丹的要求把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使得辽国的疆域扩展到长城沿线,往后中原数个朝代都没有能够完全收复。燕云十六州的战略意义使得中原的北宋政权感受威胁持续长达二百年。 详情>>
公元350年冉闵率军于凌水河畔大败鲜卑燕军二十万。擒斩燕军七万余人,斩首上将以上三十余名,焚烧粮台二十万斛,夺鲜卑北燕郡县大小二十八城,冉闵威震中原。后冉闵推翻羯赵,称帝建国,年号永兴,国号大魏,史称冉魏。 详情>>
桓玄是桓温之子。桓温在世时,就有当皇帝的野心,只是由于王、谢等士族的阻挠,才未能如愿。桓玄也早就萌生了篡位的野心。在设计除掉司马道子父子之后,他认为篡权的障碍已经扫除,便在元兴二年(403年)2月受封为大将军,9月又自称相国、封楚王、加九锡、领十郡。12月,桓玄逼晋安帝司马德宗退位,废安帝司马德宗为平固王,安帝的弟弟司马德文由琅琊王降为石阳王。自己称帝登基,国号楚。这就是桓玄称帝。 详情>>
法显法师于公元399年,以六十五岁高龄发迹长安,涉流沙、逾葱岭,徒步数万里,遍游北印,广参圣迹,学习梵文,抄录经典,历时多年,复泛海至师子国今斯里兰卡,经耶婆提今印度尼西亚而后返国。时年已八十岁,仍从事佛经翻译。 详情>>
公元1081年(夏大安七年,宋元丰四年)六月,宋神宗藉口梁氏幽禁秉常,“忽奸臣之擅命,致弱主之被囚”,及梁氏背信弃义,侵宋边疆,“暴驱兵众,直犯塞防”,为此,他决定“兴问罪之师”,与夏国军民,“共诛国仇”,下令兴师分五路大举伐夏。宋神宗以熙河经制李宪为统帅,对五路将领及兵力作了如下部署:由宦官李宪总领熙秦七军及吐蕃首领董毡领兵3万出熙河;宦官王中正率领河东兵6万出麟州(今陕西神木县北);种谔将鄜延及畿内兵93000出绥德;外戚高遵裕率领步骑87000出环庆。 详情>>
蒲鲜万奴是金朝末年大将。女真族。原任金辽东宣抚使。1214年,受金宣宗命,攻伐耶律留哥,战败,逃往东京。发动反金叛乱,占领咸平、东京、沈州等地,进攻婆速府路(今辽宁东南部,治所在今丹东)、上京城等。十月,自立为天王,国号大真,建年号天泰。1216年十月,蒙古木华黎陷锦州后,归降蒙古。蒙古军退后,又叛蒙古自立,东徙曷懒路(今吉林与朝鲜交界处),称“东夏国王”。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