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中国历史,看历史知识,尽在讲历史网

​问鼎轻重,邲之战后哪位开始称霸,晋败楚胜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来源: 2021-05-13 12:00:07 人气:
字号: 小号| 大号
【内容导读】在我国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战役,今天我们就来说说,问鼎轻重,邲之战后哪位开始称霸,晋败楚胜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在我国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战役,今天我们就来说说,问鼎轻重,邲之战后哪位开始称霸,晋败楚胜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邲之战,又称“两棠之役”,是春秋中期的一次著名会战,是当时两个最强大的诸侯国——晋、楚争霸中原的第二次重大较量。

邲之战时,秦国已与晋国反目,宋也诚心事楚,楚国已无顾虑。而只有郑国受晋的威胁,对楚的态度多变,时叛时服。

楚国早已知道郑国的重要性,若能降服于它,则能封锁晋国南下之路,进而控制中原。所以邲之战前,晋、楚双方围绕郑国展开了长久的争夺。

187e281ab4b54b11b74fdaed71c2877e_副本.png

前608年到前606年的三年中,晋国四次伐郑,郑服于晋。而从前606年到前598年的八年时间里,楚国七次伐郑,郑又转而服于楚。晋楚双方为争夺郑国,也爆发了多次战役。

楚国在前608年的北林之战中击败晋军,而晋军在前600年的柳棼(fén)之战和前599年的颖北之战中,击败楚军。郑国认为:“晋、楚无信,我焉得有信?”采取了“居大国之间而从于强令”的策略,谁强服谁,这就引发了晋、楚为争郑而爆发的邲之战。

“邲之战”前,就在“墙头草”郑国马上就要臣服于楚国之际,晋国发动大军,出兵救郑。

在听说郑国已经背晋服楚之后,晋国“中军将”荀林父不想与楚国再战。此时晋景公所任用的贵族,是心向国君的一群人,包括荀林父、士季。士季曾指出,此时楚国强大,暂不可与之争。

可想而知,楚国所展现出来的气势,的确令晋国君臣有所顾忌。此时的晋国大臣分成了两派:一派以荀林父、士季、栾书、赵朔为首,持不战意见;另一派以先縠为首,赵括、赵同附和,是主战派。由此可见,不想与楚军作战的人占了绝大多数。然而,这种状态引起了“中军佐”先縠的不满和不服输。

反观楚庄王,他连续派使者与晋军讲和,但先縠私自更改外交文书,令其言辞激烈,表达出了晋国必定要与楚战的意图,而晋国使者承君命却又答应与楚议。楚庄王对于晋国这种反复无常的举动大为不满,随即派人向晋国发出挑战。

在如此关键的时刻,晋国又出内乱。晋将魏锜、赵旃因求高官而不得,心怀怨恨,力请前去挑战楚国,荀林父不许;他们又请求前去讲和,荀林父却答应了。没想到,二人到楚营反而向楚军挑衅。与此同时,晋国先縠反对退兵的态度强硬且不听命令,带领所属部队强行进军。于是晋军全部渡过黄河。

2e5d529d7ba2464d95a1159186c2130b_副本.png

楚庄王驻扎在黄河边,本打算“饮马黄河”之后就返回楚国。听说晋军已经渡河,遂“疾进师”,终大败晋军。

晋军回到国内,荀林父自然要自己请罪,士贞伯以楚国在“城濮之战”后曾杀令尹子玉的事情进谏,晋景公听从了其言,免去了荀林父的死罪,并将其官复原职,其实这也是晋景公意料之中的事情。

早先楚国判断是否对晋国展开攻击的时候,楚国伍参曾提出晋国的弱点,认为应该要乘机追击:“听而无上,众谁适从?”后来果不其然被他言中。

晋国主帅荀林父刚刚上位,他的命令想要被完美地执行,必然是相当困难的。荀林父的错误就在于,他没有坚持正确的作战方针,亦没有抵制错误的主张。这就导致了晋国上、中、下三军主帅,他们各执一词。正因如此,晋军内部形成了“主战”和“主和”两个不同意见的派系,再加上“中军佐”先縠刚愎自用,好勇不仁,以致孤军独进;将领魏锜、赵旃两人各自心怀鬼胎,包藏二心,所以,晋军内部各行其是、离心离德,战败自然是没有什么好奇怪的。

晋国除了自身的将帅不合,造成了致命的失误之外,晋国的外部环境也有诸多的不利因素。强大的赤狄在晋国背后虎视眈眈,加上秦晋“崤之战”交恶,秦国转而联合楚国,对晋国形成了相当大的威胁;不仅如此,在齐、鲁矛盾中,晋国支持鲁国抗齐,所以齐国也成为了晋国的敌人;“邲之战”前,“墙头草”郑国又刚刚依附楚国。由此可见,晋国在外树敌颇多。可以说,晋国亦非败于楚国之手,实际上乃自败也。然而,正所谓“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此时正好也是晋景公大肆整顿内政、肃清政敌的大好机会。“邲之战”隔年,晋杀先縠,以惩罚他在“邲之战”中冒进的行为。

楚国之所以能够获胜,一方面是由于楚庄王的目光长远,和他的战略决策正确,如早先就令孙叔敖修明政事;另一方面,从战术上来说,楚军从来没有放松过警惕,他们作好了“讲和”和“作战”的两手准备,正因如此,当战争突然爆发时,楚军上下同心同德,楚庄王又指挥得当,获得大胜自然如探囊取物了。

“邲之战”大胜后,楚庄王反对建“京观”——以敌军的尸体堆积封土而成的高冢——作纪念以炫耀武功,就说明他不是一个战争狂人,而是一个目光远大的政治家。楚庄王在位期间,虽然楚国连年出征,但是他在奠定其霸主地位的“邲之战”中打出了“止戈为武”的大旗,这种思维和行动,的确不同于一般的霸主。

前597年,楚庄王再次亲率楚军围攻郑国,合围之后,猛攻十七昼夜。郑国仗恃着晋国支持,拒绝投降。晋国闻之,派荀林父率军再次救郑,双方陈兵于邲,一场大战一触即发。

楚国为麻痹晋军,两度求和示弱,晋军主将纷纷无意决战,便答应议和。正当双方行将盟会之时,楚军遣小股兵力袭扰诱战,晋将魏錡、赵旃违令攻楚,恰好中了楚国的圈套。楚国名相孙叔敖见晋军来挑战,决意先发制人,命左、中、右三军及楚王亲兵布好阵式,掩袭晋军。

214b025adc2e4adca6fdabe86064a120.jpg

晋军准备不足,仓皇应战,便像山崩一样的溃败,晋中军帅荀林父见前有强敌,后有黄河,心中慌乱,竟在中军敲响战鼓说:“先渡过河的有赏!”兵士们狼狈奔窜,跳进黄河,争船抢渡。先上船者挥刀乱砍,刹那间血淋淋的手指堕满各船,船上兵士纷纷把手指捧起扔进黄河。

在晋军这场大溃逃中,发生了一件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晋国有战车陷入泥坑,无法前进,楚人教他们抽去车前横木。马仍盘旋不进,楚人又教他们拔去大旗,扔掉辕前横木,战车才冲出陷坑。

而倔强的晋军,反过头对楚人说:“吾不如大国之数奔也”(我没有你们楚国人熟悉逃跑的招数啊!讽刺楚国以前老是打败仗,善于逃跑)。”值此败军之际,曾经称霸一时的晋军,除了逞这口舌之快,也是无可奈何了!

当晚,溃散的晋军,争舟渡河,喧嚣之声不绝于耳。次日,楚军进驻衡雍,辎重到达邲地。楚王在衡雍祭祀河神,并修筑楚先君的宗庙,向先君庙告捷而后凯旋。

邲之战是晋、楚争霸中的一次重要战役。楚胜晋败,郑国自然屈从了楚国。楚庄王为控制整个中原,又进击宋国。周定王十二年(公元前595年)秋九月,楚庄王出师伐宋,经九个月围困,宋国陷入困境,达到了易子而食的程度。

而晋国不能驰援,次年三月宋国力尽降楚。之后,鲁国也转而依附楚国。楚又与齐通好。一时间长期称霸的晋国势头渐衰,地位渐失,中原形势完全落入楚国的掌握之中,楚庄王如愿以偿地取得了中原霸权。

历史解密 战史风云 野史秘闻 风云人物 文史百科

慈禧的三大罪过,对中国造成了什么影响?

慈禧太后曾经统治中国47年,她虽然只是太后,但是实际上的女皇帝。关于这个人,大家可能从电视里边见过好多次了,那么我今天讲的呢,是历史上真实的慈禧太后。有些电视里的情节、有些电影的情节,那是艺术创作,并不可靠。那么我今天呢,希望给大家介绍一个比较可详情>>

溥仪:大清朝卖官是我同意的,还有收据呢!

在中国历史上,买官卖官的事时有发生。一般到了王朝末期,国库空虚时,政府就会通过卖官来增加收入。其中最出名的,当属汉朝。东汉末年,桓灵二帝无道,卖官之事十分猖獗,直到后来曹操主政,才通过唯才是举的方法改善了官员的层次。网络配图同样,清朝末年详情>>

天龙八部里的钟灵是怎样的人?如何评价钟灵

钟灵的美,并非美在绝美的丽容,而是美在美目盼兮,巧笑倩兮灵动,一提裙时的天真娇俏,脸上的笑容,春水一样荡漾,又若三春暖阳的明媚,即使是不笑的时候,俏丽的脸庞也蕴满了笑意,真是说不出的令人喜爱,还记得段誉触到她脚的时候,小脸儿羞羞的,满面红晕流霞,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