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我军的纪律性,一直是在世界上都遥遥领先的,这和我军早期的传统有关,今天就由小编来说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刘伯承直接宣布三条纪律,含泪枪决警卫连长。
1947年是解放战争的关键一年。国民党军队倚仗装备精良、兵力较多的优势,向山东和陕北解放区发动重点进攻,并占领了延安。此时有人断言:蒋介石已经稳操胜券,共产党则像过早凋谢的黄花,开始枯萎了。连莫斯科都认为撤离延安的决定是错误的。
然而,蒋介石低估了毛泽东。在当时的形势下,毛泽东不动声色地下出了一招险棋:从蒋介石伸来的虎口般的"钳铰"处中央突破,三路大军挺进中原,同时将主要进攻方向指向敌人战场上最敏感而最薄弱的地区大别山,并将这个任务交给了刘邓大军。
根据中央和毛泽东的指挥,刘邓、陈谢、陈粟三个棋子,均部署到位,在北黄河、中淮河、南长江、西汉水之间的中原地区,结成了一幅"品"字形状、互为犄角的有利的战略态势。
人民解放军占领大别山可切断国民党军津浦、平汉和陇海三条交通线,还能东慑南京,西逼武汉,瞰制中原,直接威胁敌人长江防线以及长江以南广大地区的统治,迫使敌人的主力从山东、陕北回援,从根本上改变战局。
这是一部“以攻代守”的险招,毕竟这个时候,我军与蒋军的军力对比还没有优势。当时我军尚未消灭多少蒋当局的主力,而且当时的中原经过抗战时期蒋当局的“焦土”摧残,到处是荒芜的“黄泛区”,物质基础极为不利。加之大别山在抗战时期是“国统区”的“模范地区”,蒋当局长期的宣传对大别山地区群众误导很大。南京方面要求大别山地区各县各地的部队和地方武装,逼迫百姓又实施抗战时期的“坚壁清野”,烧毁大量仓库和粮库。
蒋当局深知,民众一接触我军,他们长期的谣言欺骗就会不攻自破,所以逼迫各处百姓都转移,或上山或逃难,就是不许他们见到我军。
这些都为刘邓大军造成空前的困难和被动,部队经常进入一座座空空如也的村庄集镇,筹集不了粮草,也不能开展宣传工作。
为此,邓政委非常焦虑。他深知,越临近蒋当局长期把持的“国统区”,越要争取在军事、宣传上全要取得胜利。尤其群众工作更是重中之重,稍有疏忽,造成一些不利影响,就会被蒋当局抓住,添油加醋、大做文章,肆意污蔑我军。
这就要求我军必须更加严肃军纪。1947年9月上旬,邓政委在经扶县小姜湾村召开了一次特别的干部大会,郑重宣布了格外严厉的“约法三章”:“枪击老百姓者,死刑!抢夺老百姓财物者,死刑!奸污妇女者,死刑!”
他还要求所有干部战士互相监督,严格执行,并成立执法小组,严厉惩处违反纪律者。任何人触犯,都必须坚决执行,毫不庇护。然而,纪律颁布下去之后不久,就发生了一件震惊世人的案件。
10月13日,野司到达黄冈路嘴镇,由于受蒋军和地主武装的恐吓驱赶,镇上的老百姓都跑光了。我军难以采买东西,官兵进入一家家店铺,却无人。虽然许多店铺里商品都在,但由于没有主人家,不能完成公平买卖,所以我军工作人员只能望物兴叹,空手而归。
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产生令人误解的事情,所以邓政委心里不放心,就带着警卫员,在镇上到处巡视。
走到一个十字街头,邓政委突然看见一个军人一手扛着一捆粉条,一只胳膊肘夹着一卷布匹,手里还攥着白纸和毛笔,匆匆从一个敞着大门的店铺里走出来。
邓政委一看,脸色瞬间变了,他神情严厉地命令警卫员:“你快去追上那个人,看看他是那个单位的?怎么可以违反刚刚颁布的命令!”
警卫员撒开腿追上去,来到跟前一看,警卫员怔住了,原来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野司警卫团四连副连长赵桂良赵桂良!
原来,赵副连长手下一个战士的棉衣破了,要买来布匹重新做一件棉衣,而那捆粉条则是为刘伯承司令员找的。赵连长知道,刘司令员最爱吃炖粉条。白纸和毛笔,则是想用来书写标语,做群众宣传工作的。赵连长一连转了大半天,都找不到店主人,一急之下,就做了错事,而且更不巧被邓政委亲眼看到!
赵连长一直是一个模范干部,而且还是战斗英雄。刘、邓平日和他都很熟悉。可是谁承想出了这样的事。
事情报到了刘伯承和邓小平那里以后,他们的心里十分矛盾和痛苦。邓小平流着眼泪说:“法纪如山,谁也不能以身试法!”当得知这个副连长本人提出了一个请求,要求对他处决的事,不要告诉他的母亲,因为他母亲已经70多岁了,就说他牺牲在战场上了。邓小平听完报告后说:“可以考虑作为战场牺牲告诉家人。三国时,诸葛亮挥泪斩马谡,但优抚其妻儿。今天,我们也是硬把眼泪往肚里吞啊!”
在公判大会上,店铺老板哭喊着要求高抬贵手,刀下留人。有一位老妈妈跪在地上求情,台下的群众也纷纷随声附和。邓小平沉痛而坚定地说:“事虽不大,但军纪如山,动摇不得!一个没有纪律的部队是没有战斗力的,是不会得到群众真心拥护的。尤其是在目前情况下,纪律应该是铁,是钢,而不是豆腐渣,不能一碰就碎!不能让人们说我们是虚张声势!所以,我的意见,还是要坚决执行纪律!”执行军纪后,邓小平深深地自责说:“此事不要通知地方政府。按照军属待遇照顾他的家庭,一个同志犯了错误,也是我们没有教育好,我们也有责任,对不起组织,对不起生养他盼望他的老妈妈。”
严肃的军纪,保证了我们的军队打胜仗,并得到人民群众衷心的拥护和支持。
这一下,老乡都震动了,躲避到深山里的纷纷返回家园,都说到:“要知道解放军的纪律这样严格,说什么也不上山!”
对于一名军人来说,被俘虏无疑是尴尬的,阶下囚的滋味可不好受,然而今天小编说的这位国军将领却先后三次被俘,此人是萧克的老师,官至兵团司令,三次被俘依然不悔改,晚年死在战犯管理所,堪称国军最顽固的一位司令官。详情>>
众所周知我军的纪律性,一直是在世界上都遥遥领先的,这和我军早期的传统有关,今天就由小编来说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刘伯承直接宣布三条纪律,含泪枪决警卫连长。详情>>
在我党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绝密电报,正是这些至关重要的电报,屡次化解了重大的危机,今天就由小编来说说,党史上的绝密电报之钱壮飞的电报,龙潭虎穴建奇功。详情>>
在国民党的军队中,军事才能可以入毛主席法眼的没有几个人,今天小编说的这位国军后起之秀胡琏,就是少数入毛主席法眼的人之一,被毛主席七次点名要活捉,那么他军事能力有多强?详情>>
在我国解放战争初期,蒋军与我军相比有着诸多的优势,然而就在此时,我军毅然的决定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那么这是有何重大的意义呢?今天就由小编来说说。详情>>
不论是在人生的道路上,还是在战场上,我们都会遇到对手,那么如何对手过于强大,我们该如何应对呢?看看这些以少胜多的战役。详情>>
国民党将领胡琏被称为狡如狐,勇如虎,他是国军的后起之秀,关于他的战绩有诸多,然而却不是我军这位开国上将的对手!今天就由小编来说说。详情>>
在我国近代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出了许多著名的特等功臣,今天小编说的这位,他单日用7发炮弹,干掉了美军4辆坦克。详情>>
辽夏战争中西夏是怎么打赢辽国的?打赢了为什么还要求和详情>>
对于一名军人来说,被俘虏无疑是尴尬的,阶下囚的滋味可不好受,然而今天小编说的这位国军将领却先后三次被俘,此人是萧克的老师,官至兵团司令,三次被俘依然不悔改,晚年死在战犯管理所,堪称国军最顽固的一位司令官。详情>>
华容道义释曹操:关羽到底为何会放走曹操?关羽华容道放走曹操,据野史记载一说是曹操有恩于关羽,另一说是诸葛亮故意设计。不管哪个传说,都演义中事,非历史事实。《三国志·武帝纪》裴松之注引《山阳公载记》说:曹操战船被烧,率军从华容道步行而归。华容道上一详情>>
在说到三国的历史中,蜀汉可能比曹魏,东吴,具有更多的讨论意义,蜀汉的建立者刘备,开国丞相诸葛亮,五虎上将,关羽,黄忠,张飞,赵云,马超,各个都有说不完的典故,在这些当中,最具传奇色彩,最有争议的可能就是前两位,那我们就来假设这个一个问题,假如刘备详情>>
纵观慕容垂一生,生平未逢一败绩,年幼聪睿英勇而得宠,少年从征而扬名,一生沙场难分舍,前期屡立战功国中受妒,中期飘零他国如履薄冰,后期重建国家显神威,半生坎坷与浮沉,半生扬武于天下,数次避过死亡杀身祸,写就传奇人生另类帝皇篇。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