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中国历史,看历史知识,尽在讲历史网

​石门之战:战国时期秦国对东方六国的第一次大胜 秦国挑战战国初期霸主魏国 斩首六万魏军

来源: 2021-06-01 12:00:08 人气:
字号: 小号| 大号
【内容导读】石门大战是秦军东进的一次标志性胜利,几年后商鞅来到秦国。此后秦军东进的步伐,就从来没有停止过,直到秦始皇统一东方六国。

公元前364年,秦将章蟜率军攻魏,大破魏军于石门,斩首六万余级。赵出师救魏,秦始退兵。是为战国时秦对东方各国的第一次大胜。此战意义十分深远,秦国一扫百年之耻,提升了秦军士气,再无畏魏国之心。从此以后秦国终于敢和魏国一较高低了。

石门之战:战国时期秦国对东方六国的第一次大胜 秦国挑战战国初期霸主魏国 斩首六万魏军

秦国在春秋时就已经是大国了,虽然内乱后国力贫弱,但是民众的大国心理基础尚在,民众渴求一战以复荣光。后来秦献公治秦,也有一些法家作为,一定程度上增强了秦国的军力。相形之下,魏国却在此时陷入了中原争霸的泥潭,无法并敌一向,四处浪战,浪费了很多国力。在这几种因素综合之下,使得秦国创下了中国战争史上首次大规模的斩首战——石门之战。

三家分晋,得利最大的是赵国、韩国,魏国虽然也分了一些土地,可是被局促在晋西南的盆地。魏国要想变强,必然要扩大战略腹地和纵深。魏国还要仰赖三晋同盟,因此夺取韩、赵的土地,并不明智。恰在此时,一河之隔的秦国发生了“四世之乱”,国力大衰。而秦国独处西陲,国际关系简单,侵夺秦国领土不会招致他国反对。因此,魏国把扩张土地的目的选在了秦国。魏国对此也是有理由的,在春秋时,河西之地本来属于晋国,周襄王七年,晋国将这一片土地献给了秦国。魏国当然想把这个地方要回来。

经历了李悝变法的魏国,首先在周威烈王七年派出军士在少梁筑城,意图建立前进基地。秦国人震恐,立刻发大兵来夺,第一次筑城失败。隔了两年,始终惦记这事的魏国又来筑城了,这次比较顺利,因为秦国在内乱,没有及时派兵来驱逐。魏国在这里囤积粮草,厉兵秣马5年后,太子击发起了攻秦之战,占据了庞地。又隔4年,吴起率军伐秦,再夺两城,此时魏国已经将秦国势力逐出了大部分河西之地。魏国乘势在河西之地设置西河郡,吴起为首任太守。从周威烈王七年,魏文侯渡过黄河在第一次河西筑少梁城开始,到周威烈王十八年,吴起再攻秦至郑,筑雒阴、郃阳二城。历经10年攻秦,魏国大胜。

石门之战:战国时期秦国对东方六国的第一次大胜 秦国挑战战国初期霸主魏国 斩首六万魏军

秦国肯定不会认栽,他们为了夺回河西失地,在料理了内政后,从周安王元年就开始派兵伐魏至阳孤,到周安王十二年,秦惠公与魏国战于武城。在这10年间,秦国也是矢志不渝企图夺回河西故地。不过,在魏军的严防死守之下,秦军没有任何突破。被魏国欺负了30年,秦国人心忿恨,人人渴望求战,一雪前耻。

到了周安王十三年,秦国一次性调集了50万大军进攻魏军把守的重镇阴晋城。这是秦国在战国初期的一次倾国之战,结果却在吴起带领的5万魏武卒的攻击下溃不成军,损失惨重。秦国经此一战,堕入谷底。战后魏国不但保卫河西之地,同时也因此引发“诸侯卑秦”,使秦国上下深以为耻。

这场战争之后秦国再次发生政变,国势更趋危弱。当此国难,四大家族长老在此时选择了迎立长君。此前为避乱而逃入魏国的公子连,在结束了29年的流亡生涯后,被迎立为秦国新君,是为秦献公。秦献公继位时已经40岁了,他在魏国待了近30年,他深知魏国的国势强盛,根本不是秦国现有的国力能够应对的,如果秦国再次陷入这种争夺,将有亡国之忧。

秦献公先是在秦国国内进行了改革,废止人殉、迁都、扩大商业活动、编制户籍和推广县制,在一次程度上加强了君主直接掌控的土地和人口,加强了君主集权,使得秦国的国力止住了下滑的趋势,得到一定恢复。此时的魏国已是魏武侯在位了,就是当年带领河西魏军夺取秦国庞地的太子击。秦献公在魏国的时候,受到了魏武侯的优待。秦献公在回国前曾说过,终魏武侯一世,不与魏国为敌。

因此,从周安王十八年至周显王三年,整整18年间,秦魏两国没有发生大的战事。秦国东进的路径被魏国死死卡住,而魏国国势强大,秦国没有丝毫取胜的机会。在这些年,秦献公也没有闲着,除了整顿内政,积极发展生产外,秦献公还派出了军队征伐西戎,扩大了秦国西部的战略腹地,增加了土地和人口。

周烈王六年,魏武侯薨逝了,由于立嗣不当,魏国出现了王位继承危机,二子魏缓与太子魏罃争位。韩、赵两国在魏武侯时代被打压得不行,此时趁机分裂魏国,削弱魏国。因此就发生了浊泽之战,把后来的魏惠王给围起来了。最终因为韩、赵两国意见不合,魏惠王反败为胜,终于坐稳了王位。不过,有了这浊泽之战的旧仇,韩赵魏三国的联盟关系就破裂了。这给了秦国反击的时机,毕竟,三晋联盟时,秦国要想战败势力如日中天的魏国,难度相当之高。

石门之战:战国时期秦国对东方六国的第一次大胜 秦国挑战战国初期霸主魏国 斩首六万魏军

这样一来,秦国一方的国力在缓慢上升,而魏国一方的国力因为浪战、外交失利的原因被减弱了不少,同时还少了“不复攻魏”的承诺的羁绊,秦献公收拢了西方的兵马,开始东出,以为“天下卑秦”的秦国正名。所谓在哪儿跌倒,就在哪儿爬起来,既然是魏国打掉秦国作为强国的自信,那么秦献公就要在魏国身上打回来。在大规模交战前,秦献公还是做了一个试探性的攻击。

周显王三年,魏国在武都筑城,为秦所败。此时,秦献公见韩魏两国威胁周显王,决定以此为借口,起兵勤王。秦军在洛阳打败了韩魏两军,得到周显王的赞赏,秦国的国际地位得到了提高,秦人仿佛看到了往昔的荣耀,国内的注意力转向外战。

秦国国际地位虽然得到了提高,但是秦国却缺少阴晋之战那样的辉煌大胜。魏惠王眼见秦国咄咄逼人,而魏国又因为急于在中原地区压制日益崛起强大的齐、赵等国,在中原地区陷入齐、楚、赵等国的围攻,因此开始主动在河西筑城,转入战略防御。魏国此时并非是怕了秦国,而是不想再像魏武侯在位那样四面开战,虽然魏国最终都取得了胜利,但是外交却一塌糊涂,国力损耗严重。魏武侯后期也不得不改弦更张,主动向赵国示好,维持了三晋同盟的关系。

魏惠王的这个做法让秦献公一筹莫展。当时魏国带甲36万,霸凌诸侯,世人莫敢不从。魏国在太行山以西有4块地方:抢来的河西,首都安邑所在的河东,还有上郡以及上洛之地等3郡1地。魏国还有相当数量的中央军,此时正在太行山以东的邺城、大梁方向开疆拓土。因为魏惠王已经决定远离旧都安邑以及贫穷的秦人,迁都到中原的大梁。

这项工程很急切,当时,韩赵魏三国都在积极向中原地区开拓。赵国从晋阳搬到了邯郸,韩国从阳翟搬到了新郑,其用意再明显不过,要在中原一带占领土地。魏惠王眼看着中原一带的膏腴之地被瓜分完了,心里十分着急,因此急令魏国中央军在太行山以东作战。

如此一来,此时的魏国在太行山以西的兵力,有河西屯驻扎的约10万大军,在河东之地还有约数万军队。秦献公要对付的就是这河西10万魏国军队,以及随时可能从河东增援的数万魏军。至于太行山以东的魏军,则山高路远,真要到太行山以东的魏军参战,那基本上也到了灭国之战的级别了。

石门之战:战国时期秦国对东方六国的第一次大胜 秦国挑战战国初期霸主魏国 斩首六万魏军

河西守军早就按照魏惠王的吩咐,不主动进攻,就修筑堡垒,等着秦国围攻。秦国人野战本就不是魏军的对手,再要攻城,就更是难上加难。可是这稍纵即逝的战机不可溜走,一旦魏国从中原事务中抽身出来,秦国即使想打也一点胜算也没有了。秦献公最终决定兵行险着,连续度过洛水、黄河,直接攻击魏国的河东郡。

这个方案非常大胆。

晋国称霸之后,秦国东出之路被堵死,秦人已经300年没有踏足河东了。如今秦献公放弃河西的堡垒不攻,直接攻击河西身后的河东,必然能达成战略突袭的效果。可能出现的情况,河西魏国守军即使回救,只要秦军轻车简从,快速退回本土,虽然有危险,也不是没有一点胜算。

当然,魏军如果严防死守,不回救河东,切断秦军退路和粮草,秦军必然有去无回。但是河东乃是魏国首都所在,秦献公认为魏国必然会拼尽全力回救河东。这样,秦军就能在完成突袭之战后间道退回。秦军此举,并非在攻城略地,而是拿回被魏国30多年来夺去的民心、士气、胆气。

8万秦军将士因此渡河向东,此地距离魏都安邑距离已经不远,可是秦军并没有扑向安邑。因为那里一马平川,如果让长于野战的魏军对阵孤军深入的秦军,那将会是一个灾难。秦军要做的是设伏,调动敌军,借用地利之便,快速完成战斗,秦军的计划看起来更像是特种作战。

石门之战:战国时期秦国对东方六国的第一次大胜 秦国挑战战国初期霸主魏国 斩首六万魏军

秦军最终选择了中条山中段的石门山设伏,还派出了诱敌部队。魏国人看到之前被打得奄奄一息的秦人竟然跑到了自己眼皮子底下,气不打一处来,魏国很快就组织了6万大军直扑石门山。虽然这6万人不比秦军人数多,但是魏军中有相当数量的魏武卒,单兵作战能力超群,所以魏军的整体军力并不弱于秦军。同时,魏人卑秦,有着强大的心理优势。魏人认为秦军此来必败无疑。

骄兵必败,魏军在石门山被秦军打了一场伏击战,魏军虽然单兵能力优秀,但是碍于地理因素无法施展,秦军则是千里杀将,6万魏军全部斩首,创造了单次战役斩首人数最多的记录。不过,秦人并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他们偷袭得手,在河西守军赶来增援之前火速撤军。

魏国此时还没有精力去找秦军报仇,他们在东线被赵国、齐国、楚国拖住了手脚,但是这笔账是记下来了。魏国在解决了与赵国的冲突后,就来报复秦国了。周显王七年,魏国派兵进攻秦国,却再一次中了伏击被打的大败。不过,秦献公在这场战争中受伤后感染风寒,回国后不久就薨逝了。

秦国迎来了新国君秦孝公。他上任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对魏示好,争取时间休养生息。他发布了求贤榜,在魏国游学的公孙鞅看到了榜文,亡魏入秦。这一年的公孙鞅34岁,秦孝公21岁,这两人开启了秦国民政军事的大变革,最终奠定了秦国统一的基础。

历史解密 战史风云 野史秘闻 风云人物 文史百科

慈禧的三大罪过,对中国造成了什么影响?

慈禧太后曾经统治中国47年,她虽然只是太后,但是实际上的女皇帝。关于这个人,大家可能从电视里边见过好多次了,那么我今天讲的呢,是历史上真实的慈禧太后。有些电视里的情节、有些电影的情节,那是艺术创作,并不可靠。那么我今天呢,希望给大家介绍一个比较可详情>>

溥仪:大清朝卖官是我同意的,还有收据呢!

在中国历史上,买官卖官的事时有发生。一般到了王朝末期,国库空虚时,政府就会通过卖官来增加收入。其中最出名的,当属汉朝。东汉末年,桓灵二帝无道,卖官之事十分猖獗,直到后来曹操主政,才通过唯才是举的方法改善了官员的层次。网络配图同样,清朝末年详情>>

天龙八部里的钟灵是怎样的人?如何评价钟灵

钟灵的美,并非美在绝美的丽容,而是美在美目盼兮,巧笑倩兮灵动,一提裙时的天真娇俏,脸上的笑容,春水一样荡漾,又若三春暖阳的明媚,即使是不笑的时候,俏丽的脸庞也蕴满了笑意,真是说不出的令人喜爱,还记得段誉触到她脚的时候,小脸儿羞羞的,满面红晕流霞,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