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中国历史,看历史知识,尽在讲历史网

​魏延作战勇猛 为蜀汉立下了汗马功劳 然而诸葛亮为何不喜欢魏延?是魏延能力不行 还是诸葛亮有偏见?

来源: 2021-07-11 12:00:16 人气:
字号: 小号| 大号
【内容导读】东汉末年,刘备从入川到称帝,魏延一路相随,期间也立下了赫赫战功,被刘备格外重视。从汉中太守、牙门将军升职到镇北将军,甚至刘禅对其也非常看重,在登基那天将魏延封为都亭侯。但就是这样战功显赫的将领,却并不能得到诸葛亮的重用。

魏延是三国时期蜀汉将领,为蜀汉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刘备入川时魏延因数有战功被任命为牙门将军,刘备攻下汉中后又将其破格提拔为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镇守汉中,成为独当一方的大将,深受刘备器重。按理说刘备器重的人,诸葛亮也应该另眼相看一些。然而,诸葛亮却是怎么看魏延,怎么不顺眼。诸葛亮为什么不喜欢魏延?

u=2742656309,3707608017&fm=26&gp=0_副本.jpg

《三国演义》中,有一个人物是非常特别的,这个人就是魏延。对于魏延这一位人物在《三国演义》中也是争议颇多。对他是否有异心,或者是对他是否忠心于汉室,大家都众说纷纭,没有一个最终的结果。

而且他志向特别远大,想在这乱世当中也要谋取自己的一个安身立命之所。是在天下大乱的时候,他于是选择投靠了当时实力没有受损的荆州刘表。在刘表帐下,为其在战场上拼力厮杀,而且获得了不少的战功。当时的刘表对他也是十分的看重。

但是后来刘表对于天下争锋一事是非常的没有兴趣,反而常常与一些名人雅士在竹林小径饮酒作乐,逐渐的疏远了武将。这样就让魏延认为他以后是成不了大气候的,这样和自己的发展方向偏离了轨道,于是就果断的离开了刘表,去往别的地方另寻他路。

他离开刘表以后,直接投奔了当时的长沙太守,他在长沙太守那里,也是受到了排挤,虽然自己获得战功,但是都没有得到很好的官职来匹配他的功绩。在赤壁大战以后,刘备得到了荆州等地,于是就开始对荆州各郡开始攻取。

当时的长沙就被诸葛亮安排给关羽前去收复。他率领大军来到了长沙太守管理的城池之下,当时长沙太守派出的身边的大将不是魏延,而是年纪颇大的黄忠前去迎战。但是由于当时的关羽是使计谋的,让黄忠受到了自己主公的猜忌。所以在小人的说道之下,当时的太守就想把黄忠给杀掉,正在要杀黄忠的时候,魏延就率领大军直接将太守抓住。

u=1817255357,119820553&fm=26&gp=0_副本.jpg

他的目的出自两个理由,第一个就是名正言顺的就像黄忠为理由而杀掉这个不忠不义的太守。另一个理由自然就是自己能够离开这个太守,名正言顺的加入到刘备的军事势力当中,凭借仁义和主动来投降,能够受到刘备的关注。

当时的刘备发现魏延如此仁义,于是就看他非常的不一样。后来又发现此人深谋远虑,又具有统兵才干。所以就想重用他来管理自己所打下来的江山。这一举动令诸葛亮却十分的看不惯。

诸葛亮觉得像着一种不忠不义的大将,应该拖出去斩首示众,以免后患。这也许就是诸葛亮看不惯魏延的原因。对刘备说,此人如果时间长久了,一定会起异心,到时候对自己的统治会埋下一个深深的祸害。诸葛亮这样说,并不是他不是一个爱护才能之士。

很多人都以为这是诸葛亮对他的极度害怕,以后在刘备统治的过程当中,此人能干预到自己的执政权力。但是诸葛亮的一直以来的所作所为也表示了人们对他的猜忌也是非常的正确,因为做什么事情他都是自己亲力亲为,不愿意放权给他人来做一些可以完成的事情。

但是刘备看人识人特别准,当时就把魏延安排给了自己的身边,让他照顾自己的人身安全,再后来刘备进取汉中的时候,由于当时的魏延出力十分多,而且刘备眼看得出他对于自己政权的上心,这种忠心不二的人才刘备对他深信不疑,并且将汉中的大权交由他来掌管。

但是正在刘备安排人选的时候,很多人都安排张飞来留守。因为当时刘备守荆州这一件事情安排的人正是自己的兄弟关羽去把守,汉中怎么也应该轮到张飞来留守了吧。但是当时刘备去执意要魏延来留守此地,我们不知道当时刘备是出于何种考虑,要安排魏延这一举动,但是我们却可以从这里看出魏延一定是身上有一个闪光点,令刘备十分的看中。

魏延被诸葛亮说怕他会在自己实力变大的时候会背叛自己,但通过魏延一系列的行为来看,其实他一直在维护蜀汉的政权。所以我们也不能盖棺定论,他就会叛变,这只是一个前期的猜想而已。

u=636839024,1846741052&fm=26&gp=0_副本.jpg

在罗贯中的笔下,诸葛亮称魏延"脑后有反骨,日后必生异心"。而在历史现实里,诸葛亮临死前也要避开魏延。相传诸葛亮知道自己死后军心不稳,为了保存蜀国兵力,他把费祎、杨仪两位大将招到帐中开会,明确撤退的策略,这次会议中唯独没有叫大将魏延。一向以智慧著称的诸葛孔明,为什么对他有这么大的偏见,始终不肯放心他?

有勇无谋,难当大任

和刘备父子不同,诸葛亮并不认为他是一个有勇有谋的全才。刘备去世后,蜀国人才凋零,诸葛亮刚接手北伐事务不得不启用前朝先主留下来的大将魏延,但诸葛亮用归用,却只敢浅用,不敢重用。恰恰就是这样的用人方式,一向被重用的魏延觉得自己能力卓越却怀才不遇,这颗埋怨的种子就此藏在心里。

在三国时期,武将和谋士分工明确,比如诸葛亮负责谋略而不上场打战,吕布却可以上阵杀敌以一敌三,但魏延这个人既能冲锋陷阵,也懂战略谋划,所以多次向诸葛亮提自己的想法,其中最有名的是子午谷之计。

《魏略》一章中就有记载,魏延向诸葛亮是这样提议:长安守将夏侯楙生性胆怯而无谋略,原意自请调用精兵五千,从子午谷直取长安夏侯楙一定会弃城逃走。这个看似有创意的子午谷奇谋被诸葛亮果断的否决了,有人说是他不相信魏延,实际上并不是。

子午谷奇谋其实是个风险很大的馊主意。诸葛亮向他提出八点建议,其中一条非常关键:魏将军如何肯定夏侯楙"怯而无谋"?我不认为他会把镇守长安的重任交给一个纨绔子弟,他要是逃了,怎样向曹睿交代?即便给你五千精兵,仍旧寡不敌众,如何保证,夏侯楙一定会弃城而逃?这是一个好计策,但是环环相扣,一棋失策满盘皆输。

魏延提议轻敌进攻,诸葛亮坚持以攻为守。虽然表面上魏延被反驳的哑口无言,但实际上魏延却埋怨诸葛亮,说他过于谨慎,把这么好的机会拱手让人,也让自己失去了名垂青史的机会。作为武将的魏延在战略上确实有自己的独到之处,但在诸葛亮看来,想法却过于冒进,将全军置于危险之中,因此只能为将,难以为帅。

一个当不了元帅的将领,却在军营里到处诉说领导的坏话,认为自己被埋没,显然是没情商的做法,这就是魏延刚愎自用的性格缺陷。魏延为人自负容易结仇,就连当年刘备升职他当镇远将军时,全军上下一片震惊,从态度上来看并非觉得理所应当,诸葛亮也觉得魏延有点谋略但不成系统,过于局部缺乏宏观,可见魏延并非传说中的有勇有谋,反而是难以重用的怨将。

u=2678560935,481070349&fm=26&gp=0_副本.jpg

性格缺陷,野心不小

魏延这个人喜欢养兵,而且勇猛过人,但败就败在性格高傲锋芒毕露,性情极为凶恶。"性矜高,当时皆避下之。"成为魏延个性鲜明却让人不舒服的诟病标签。刘备去世后,诸葛亮拥有三位能独当一面的人才——魏延、费祎、杨仪,其中杨仪对这位晋升快又惹人厌的魏延极为不屑,魏延与他水火不容,三番几次拿刀作势要杀杨仪,庆幸有诸葛亮惜才为二人调解。

魏延不善控制情绪,早在刘备重用他时就已经显露无疑。刘备要选拔汉中太守时,所有人认为张飞能够胜任,却偏偏得知刘备选择了魏延,刘备大会群臣时问:"委任你这个重任,你想说些什么?"魏延却说:如果曹操倾国前来,我为主公挡住他,如果十万大军前来,我为主公吞并他。"这一番话既表达了魏延的忠诚与雄豪,也体现了此人自负与狂妄。

杀主不忠,有心防备

魏延本来就是韩玄手下的大将,后来刘备大军压境,魏延觉得刘备才能远胜韩玄,因此想谋求更好的前途,所以在长沙杀了旧主投奔到刘备手下。而这也让诸葛亮对魏延多了几分忌惮,不得不为蜀国未来多考虑几分。

彼时刘备已死,而诸葛亮自己身体衰弱。一旦诸葛亮离世,刘禅定难以驾驭魏延。且魏强而蜀弱,魏延又有反叛的先例,当时他能弃韩玄而奔刘备,谁又能保证魏延不会弃蜀而投魏呢?因此诸葛亮对魏延更是有了防范之心,不敢重用。  

历史解密 战史风云 野史秘闻 风云人物 文史百科

慈禧的三大罪过,对中国造成了什么影响?

慈禧太后曾经统治中国47年,她虽然只是太后,但是实际上的女皇帝。关于这个人,大家可能从电视里边见过好多次了,那么我今天讲的呢,是历史上真实的慈禧太后。有些电视里的情节、有些电影的情节,那是艺术创作,并不可靠。那么我今天呢,希望给大家介绍一个比较可详情>>

溥仪:大清朝卖官是我同意的,还有收据呢!

在中国历史上,买官卖官的事时有发生。一般到了王朝末期,国库空虚时,政府就会通过卖官来增加收入。其中最出名的,当属汉朝。东汉末年,桓灵二帝无道,卖官之事十分猖獗,直到后来曹操主政,才通过唯才是举的方法改善了官员的层次。网络配图同样,清朝末年详情>>

天龙八部里的钟灵是怎样的人?如何评价钟灵

钟灵的美,并非美在绝美的丽容,而是美在美目盼兮,巧笑倩兮灵动,一提裙时的天真娇俏,脸上的笑容,春水一样荡漾,又若三春暖阳的明媚,即使是不笑的时候,俏丽的脸庞也蕴满了笑意,真是说不出的令人喜爱,还记得段誉触到她脚的时候,小脸儿羞羞的,满面红晕流霞,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