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武卒是吴起训练的精锐步兵,吴起率领魏武卒南征北战,创下了“大战七十二,全胜六十四,其余均解”的奇功伟绩。夺取了秦国黄河西岸的五百多里土地,将秦国压缩到了华山以西的狭长地带。魏武卒横扫天下,为何最后败在秦国铁骑之下?
“魏武卒”是军事改革家吴起在担任河西守将时训练出来的一支精锐重装步兵。吴起在与秦国人的长期作战中,发现兵不在多而在于精,他便有了建立一支精兵队伍的想法,于是他建议魏文侯用他的新标准考选士兵,组建一支精锐部队,名叫武卒,魏文侯同意了吴起的建议。
吴起对武卒的选拔要求是非常高的,入选的士兵必须能身披上三重甲,手执一支长达两米重达25斤的铁枪,腰悬铜剑,后背一面重达十斤的铜盾,一筒五十支长箭和一张需铁胎硬弓,同时携带三天军粮,半天内连续急行军一百里后还能立即投入激战的士兵,才可以成为武卒。
所以魏武卒最鼎盛的时候应该是满员大概五万人左右。武卒的选拔条件虽然苛刻,但他们的福利待遇在当时是最好的。国家免除了他们全家的徭役和田宅税。还可以凭军功获取更高的爵位,并且能领到固定的工资,还给其田宅供其居住。武卒经过吴起的严格训练,成为魏国的精锐之师。吴起凭借这只武卒部队可以说是战无不胜。
武卒的编制,五人为伍,设伍长一人,二伍为什,设什长一人,五什为屯,设屯长一人,二屯为百,设百将一人,五百人,设五百主一人,一千人,设二五百主一人。其中,“二五百主”也称“千人”,也就是以一千人为基本的作战单位,类似的一个团。需要打战的时候再灵活编制,设将军一人指挥。
这种编制,充分体现了魏武卒的指挥系统在作战中的灵活性,能达到如脑使臂,如臂使手,如手使指一样。即便是战败了,也是可以迅速的组建军阵——不管各军队士兵是否相识,在这种各级将官存在的情况下,都是可以迅速的组合起来。
魏武卒的成名之战是阴晋之战,阴晋之战中,吴起以五万魏武卒大破秦兵五十万。打出了自己的威名,从此秦国的河西之地彻底为魏国占有。根据"吴子·励士"里的记载,周安王十三年的阴晋之战。
吴起以五万魏军,击败了十倍于已的秦军,创造了五万人“兼车百乘,骑三千匹,而破秦五十万众”的中国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公元前405年,吴起率魏武卒在龙泽大败齐军,杀死齐军3万。
三十年来,吴起率领魏武卒南征北战,创下了“大战七十二,全胜六十四,战平八场”的奇功伟绩。吴起率领魏武卒攻下函谷关,夺取了秦国黄河西岸的五百多里土地,将秦国压缩到了华山以西的狭长地带,魏武卒是当世的步战士兵最为精锐和彪捍的。
魏武卒的出现,其实就是先秦国家从旧的征服者转化为古代军国主义的标准性现象。过去的西周封建体系下的军事贵族,以国君-诸侯-大夫-士人的结果,层层受封,并提供相应的政治、经济和军事义务。
魏武卒是战国时期魏国的王牌部队,但是部队的战斗力更大程度上取决于经济基础和将帅的灵魂,随着经济实力的下滑和主帅吴起的离开,魏武卒的战斗力和重要性也逐渐被稀释,随着魏国的霸权一道日薄西山,直至最后消亡殆尽。
魏惠王时期,庞涓率魏武卒攻破赵都邯郸,虽为齐败于桂陵但却于于次年败齐于襄陵,败秦于定阳。但后来的马陵之战,魏武卒遭齐军伏击,主将庞涓战死,魏武卒元气大伤。
公元前293年,秦将白起于伊阙大败魏韩联军,斩首24万,魏武卒损失殆尽。再后来,随着魏国的消亡,秦帝国一统天下,从此魏武卒这支特种部队,也消失在了历史的烟云之中。
魏武卒横扫天下,为何最后败在秦国铁骑之下?
首先,魏武卒是用重金打造的部队,配备精良且兵士待遇十分高,所以需要诸侯国有庞大的物质基础支撑。吴起变法使得魏国国力迅速提升,有能力负担、喂养这么一支吸金强兵。
然而到了魏惠王时期,经过连年的征战,魏国国力已经出现下滑趋势,再负担这一“吞金兽”已非常勉强了。由此导致了两方面的窘境:一、其装备难以补充;二、待遇也下降了,失去吸引力,而致兵员补充也困难了。
其次,单纯靠物质的激励制度缺乏后劲。军队人员成为既得利益者之后,生活富足,失去了通过作战改善生活,提升社会地位的的欲望。并且随着年龄增长,战斗力下降,曾经的战斗主力却成为后期的军队战力提升的“阻力”。
最后,后继者缺乏吴起的领兵治军的魅力,致魏武卒失去灵魂。魏武卒由吴起一手创制、带领走向强大。吴起谋略双全,治军严谨有方。一次与秦人作战,两军尚未击鼓交锋,不待上级令下,有个士卒充分发挥“主动工作”的精神,勇猛地冲上前去杀了两个敌人回来,脸上刚泛起得意的笑容,就被吴起下令“立即斩了”。
吴起的理由是:“他虽然很勇敢,但不是按命令行事,触犯军纪,必须斩首”。吴起也能能体贴关怀下属,《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记载“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亲裹赢粮,与士卒分劳苦”。
吴起和最下层的士卒同衣同食。睡觉时不铺席子,行军时不骑马坐车,亲自背干粮,和士卒共担劳苦。《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记载“吴起为魏将而攻中山。军人有病疽者,吴起跪而自吮其脓”。
正如清代学者黄彭年说:“同甘苦,问疾病,卒伍和睦,上下一心,宽也,吴起近之”,将士们也都乐于跟随他去拼死作战,这就使得魏军内部官兵关系融洽,上下团结一致,上下同心,众志成城。可以说魏武卒的前期的辉煌很大程度上归功于、甚至可以说是依赖于吴起。
吴起离开后,庞涓领军。庞涓是个什么样的人,妒忌孙膑的才能,害怕孙膑影响到自己的仕途而残害打仗孙膑,十足小人,领兵打仗又刚愎自用,冒失激进且无章法。清代钱德苍说“庞涓暴虐早身亡,孙子忍之无恙”,可见庞涓完全无法跟吴起相比。
正当魏国衰落之际,秦国却开始崛起。商鞅变法使得秦国大治,农业飞速发展,国库充盈,军队战斗力大幅提升,迅速崛起于华夏之西陲。
在七雄争霸的200多年时间内,秦国名将辈出,更有白起、王翦、蒙恬这样独占鳌头的大将。严格的管理制度,秦国设20级军爵,各级军爵逐级管理如臂使指,军队战斗力惊人。完善的奖惩体系,秦国奖励战功,将士上阵奋勇杀敌耻于逃跑,兵锋所向无坚不摧。
组织严密的秦军战阵,战国之争军阵为主,秦国军阵组织严密兵种分布得当,守似固若金汤攻如水银吐泻。先进的武器装备,秦国冶炼技术发达,军械制造精良武器搭配适合,战场之上威力无穷。同时,秦国内沃野千里,生产力发达,也为秦国作战提供了充足的物资基础和后勤保障。故此,魏武卒在多方面已无法和秦军抗衡而败于秦锐士。
曹操能够建立霸业,首席功臣及谋臣非荀彧莫属,被曹操称为吾之子房,可见曹操对荀彧之倚重。然而荀彧到底有多厉害?为何最后要反曹操?详情>>
绍兴十年,岳飞在北伐过程中,相继在郾城、颖昌大败金国,准备乘胜收复汴京开封时,宋高宗赵构以金字牌御札将其召回,北伐之功毁于一旦。假如说赵构在绍兴十年绝对信任岳飞,全力支持岳飞北伐,岳飞能取得多大的战绩?详情>>
岳飞是南宋非常优秀的军事将领,岳飞一生刚直不畏权贵,一心系国忠勇无敌征战沙场。千百年来,岳飞精忠报国的爱国精神早已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的脊梁。详情>>
张辽是三国时期曹魏名将,张辽早期跟随过丁原、何进、吕布等人。张辽武力过人,勇猛善战,后来,吕布被曹操击败,张辽投降曹操,成为曹操手下得力大将。详情>>
可能大家对三国演义中的周瑜有很深的偏见,觉得他是一个嫉妒贤能、气量狭小的小人。但历史上的周瑜却恰恰与此相反,并且是一位不可多得的绝才!详情>>
战国初期,李悝被魏文侯任命为丞相,主持魏国变法,使魏国成为当时第一大强国。李悝在魏国的变法,在当时便对其他各国震动很大,从而引发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轰轰烈烈的全国性变法,为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渡,铺平了道路。详情>>
可能大家对三国演义中的周瑜有很深的偏见,觉得他是一个嫉妒贤能、气量狭小的小人。但历史上的周瑜却恰恰与此相反,并且是一位不可多得的绝才!详情>>
李牧是赵国良将,一生战功赫赫,鲜有败绩,他与同时期的白起、王翦、廉颇被后世并称为战国四大名将。最终因为文官和武将的矛盾,被奸臣所害。详情>>
慈禧太后曾经统治中国47年,她虽然只是太后,但是实际上的女皇帝。关于这个人,大家可能从电视里边见过好多次了,那么我今天讲的呢,是历史上真实的慈禧太后。有些电视里的情节、有些电影的情节,那是艺术创作,并不可靠。那么我今天呢,希望给大家介绍一个比较可详情>>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我国损失惨重,其中日军对我国的侵华战争,伤亡比例更是高达16:1,初期日军大半年就攻下中国,那么为何随后8年并没有再进一步?详情>>
绍兴十年,岳飞在北伐过程中,相继在郾城、颖昌大败金国,准备乘胜收复汴京开封时,宋高宗赵构以金字牌御札将其召回,北伐之功毁于一旦。假如说赵构在绍兴十年绝对信任岳飞,全力支持岳飞北伐,岳飞能取得多大的战绩?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买官卖官的事时有发生。一般到了王朝末期,国库空虚时,政府就会通过卖官来增加收入。其中最出名的,当属汉朝。东汉末年,桓灵二帝无道,卖官之事十分猖獗,直到后来曹操主政,才通过唯才是举的方法改善了官员的层次。网络配图同样,清朝末年详情>>
钟灵的美,并非美在绝美的丽容,而是美在美目盼兮,巧笑倩兮灵动,一提裙时的天真娇俏,脸上的笑容,春水一样荡漾,又若三春暖阳的明媚,即使是不笑的时候,俏丽的脸庞也蕴满了笑意,真是说不出的令人喜爱,还记得段誉触到她脚的时候,小脸儿羞羞的,满面红晕流霞,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