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汉灵帝倚信张让等十常侍,任其专恣蠹政。因之使朝政日非,以致天下人心思乱,盗贼蜂起。大将军何进为了一举杀尽宦官,召并州牧董卓带兵入京,董卓还没有赶到,何进已为宦官所诱杀,官僚世族袁绍等又大杀宦官。持续百年的外戚同宦官的斗争至此最终结束。但身拥强兵、骄纵跋扈的董卓也已到京,从此,皇帝被挟制于强臣之手,东汉王朝也就名存实亡了。
十常侍之乱是引爆东汉帝国的炸弹,是东汉帝国政治斗争的集中爆发点。不过说实话,“十常侍之乱”这个名称并不恰当,准确来说应该叫“何进之乱”,或者叫“袁绍之乱”。何太后反对何进诛杀十常侍,就是内部矛盾复杂性的体现,不能简单看做是何太后个人的私利。实际上,包括陈琳、曹操在内,都反对何进的这种极端做法。
十常侍之乱的背景及过程
十常侍乱源于帝位及外戚权力之争。汉灵帝有两个儿子,何皇后生嫡子刘辨,王美人生刘协,刘辨虽贵为太子,但不为汉灵帝喜欢,他想改立刘协。西园上军校尉,宦官蹇硕建议汉灵帝,如果想要立刘协,就要杀掉大将军何进。这就是第一次权利斗争的起因。
结果得到报信的何进没有上当,躲过了暗杀,汉灵帝驾崩后,刘辨在何进的支持下被拥立为帝。蹇硕失败后,依然企图谋害何进,在太监郭胜、赵忠的帮助下,何进提前下手,杀掉了蹇硕,并吞并了西园军。
随着蹇硕的死,本来斗争该结束了,但是风波再起,以汉灵帝的母亲董太后为首的董氏外戚,与以何太后为首的何氏外戚之间,又爆发了激烈的权利斗争。董太后为了争权,提拔自己的族弟董重为骠骑将军,来对抗何进,自己则在张让的支持下,与何太后公开夺权,双方甚至到了公开对骂的程度。
这个董太后原本也不是什么好饼,汉灵帝公开卖官鬻爵,董太后难辞其咎。但是她忘了,自己的儿子已经死了,就该自觉退出历史舞台。利欲熏心的她不甘心,公然叫嚣,要让董重砍了何进的脑袋。杀猪出身的何进显然不是吃素的,他以董太后是藩王王后,不该留居京城为由,强迫给董太后搬家。
原来汉桓帝驾崩后,因为无子嗣,汉灵帝是以藩国宗室子弟身份,承继大统的。按照宗法制,汉灵帝被过继给汉桓帝为子,从法统上讲,汉灵帝与董太后不再是母子关系,所以何进这么做不违法。何进一面在发配途中,毒杀了董太后,一面发兵围困了董重的府邸,董重惊恐之下自杀。自此,随着董氏外戚的落幕,第二次权力之争结束。
两次政治斗争后,何氏外戚成了最大的胜利者,完全掌握了朝政,本该安心治国,可惜争端再起。以中军校尉袁绍为首,对何进说,国家之乱都是因为宦官惹的祸,因为他们的存在,大将军您差点遇害,当年窦氏因为犹犹豫豫,结果反被宦官所害,现在形势这么好,应该一鼓作气,把宦官们都杀了,改用郎官代替他们,从此永绝后患!
何进觉得有道理,准备对以张让为首的常侍动刀。但是以何太后为首,坚决反对,十常侍也听到了风声,挖门盗洞积极展开自救。何进铁了心,坚决要杀,何太后也铁了心,坚决要保。得不到何太后的支持,何进左右为难,这时候袁绍出了个馊主意:引进外援,不用自己动手,借助外力干掉宦官集团,比如董卓。这就是董卓被引狼入室的背景。
十常侍得到消息,知道与何进之间已经不存在媾和的可能性,他们也终于面露凶相。张让等人以何太后名义,骗何进入宫,在宫中诛杀了何进。何进一死,等在宫门外的袁绍大怒,打着为何进报仇的旗号,带领大军冲进宫中,对所有宦官展开无差别屠杀。
史书记载,很多不长胡子的郎官被误杀,为了证明自己不是宦官,不长胡子的年轻人,见到大兵就吓得脱裤子验身。这一场屠杀,血流成河,董卓就在此时,趁乱进入洛阳城,十常侍或被杀或自杀,朝政全部落入董卓之手。这就是十常侍之乱的背景及经过。
三大政治势力演变成敌对的两派
在这动乱中,明显存在三大政治势力:宦官集团、外戚集团和隐藏在身后的豪门士族集团,其中外戚集团又分为何氏与董氏两大阵营。表面上看,士族集团不见身影,其实他们才是始作俑者,袁绍就是其首领。
这四大势力,又分成明显的两派,一派以何氏为核心,包括何氏集团和豪门士族集团,一派叫反何氏集团,包括汉灵帝、部分宦官和董氏集团。这两派的争斗,其本质是什么?权力!权力的核心体现在谁身上?皇帝。所以产生了围绕刘辨的何氏集团,和以围绕刘协的董氏集团。
豪门士族集团为何选择支持何氏集团,而不是董氏?两个原因,一是何氏集团向士族集团主动靠拢的趋势,二是董氏集团的“非法性”。外戚向士族集团的靠拢是一个历史大趋势,在两汉皇权的支撑势力中,先后出现过外戚势力、宦官势力和士族势力。其中士族势力是诞生于西汉末年的新兴集团,东汉开国就是靠这个集团支撑。
外戚势力存在其先天不足,皇帝换了,老外戚就得倒台,所以外戚士族化是保持家族势力的必由之路。这就是何进与袁绍等人打得火热的原因。
董氏外戚为何不行?因为按照法律,董氏外戚不合法。前面讲过,董氏本是藩国外戚,不是皇室外戚。士族集团的根基是儒生集团,他们当然不能接受这么一个非法存在的外戚,何况董氏集团名声太臭,太过利欲熏心,又更何况士族集团依附外戚本就迫不得已,选择何氏总比要选择董氏“更白一些”。
宦官集团呢?其实,宦官就不存在集团!如果非要说集团,莫不如说他们是“寄生集团”,皇权的寄生集团。也就是说,宦官从来不具备政治势力独立生存发展的土壤,他们只是依仗皇权狐假虎威的一群个体。
比如所谓的“十常侍”,这些人根本就没有自己的政治目标,更没有统一的政治图谋,他们之间也存在激烈的斗争,请问这怎么能叫“政治集团”?又怎么能把他们归于一类?
比如蹇硕,他只效忠于汉灵帝,比如张让他更偏向于董太后,而赵忠、郭胜则是何进的铁杆粉丝。所以,准确地说,十常侍不是政治势力集团,而是有一定政治实力的个体,由于权利斗争,他们各有各的打算。
何皇后与何进的矛盾焦点到底在哪里
何进坚决诛杀十常侍,其实是被袁绍“忽悠”了。作为豪门士族集团的代表人物,袁绍当然希望自己这个集团能掌控朝政。但是东汉外戚政治的特殊环境,导致士族集团必须依附外戚势力,这是豪门士族集团的突破不了的牢笼。
同时,对豪门士族集团来说,宦官集团却是永远不能媾和的势力。原因有两个,一是宦官的身份让士族集团鄙视,二是宦官势力只效忠于皇权,士族集团要跟皇帝分权,二者存在根本的利益冲突。
因为这两大因素的存在,不管宦官效忠于汉灵帝还是刘辨、刘协,也不管他们支持何氏还是董氏,他们都是豪门士族集团的对手!何进恰恰认识不到这一点,误以为自己和宦官集团也是这种关系,其实不是,何氏集团不等于豪门士族集团,何进本可以与部分宦官和平共处的。
所以,十常侍之乱,其实是豪门士族集团,把何进忽悠上自己的贼船,借何进的刀替自己杀人的阴谋!何太后跟何进的视角不一样,作为皇宫大内的女人,她的身边除了宫女,真正能为她效力的“男人”只有太监,而且事实上,十常侍中的大多数人,在当年汉灵帝废黜何皇后事件中,为力保何氏,做出了大贡献。
何太后对何进提出过一个实际问题:太监都杀光了,你不能让我一个寡妇,整天跟郎官们混在一起吧?太监们全天候服侍,郎官们大半夜跑到太后房间里算什么?是啊,不谈政治,就说最实际的问题,也不能一刀切杀了所有太监。更何况还有何家其他人的反对,何进的母亲和弟弟,也激烈反对何进的做法。同时十常侍们又展开自救,一边托情请求何进,一边跟何太后哭哭啼啼。
有人说,何太后目光短浅,看不到政治层面的深度。确实有一定道理,不过,何进不也没看清本质吗?何太后虽然不是从政治层面看清了问题,但是她起码知道一个道理:宦官不都是我的敌人!这就是兄妹俩的矛盾,哥哥被士族集团忽悠,误以为自己跟宦官势不两立,妹妹出于最现实的需求,和对宦官们的情谊,不赞同无差别屠杀。
诛杀十常侍到底是谁之过?
十常侍之乱这段历史,我一直认为袁绍是罪魁祸首!他要么是愚蠢透顶,要么是心怀叵测!甚至十常侍之乱应该叫“袁绍之乱”,或者叫“何进之乱”!
当初,包括陈琳、曹操等士族精英就提出了反对意见,陈琳说:“将军总皇威,握兵要,龙骧虎步,高下在心,此犹鼓洪炉燎毛发耳。但当速发雷霆,行权立断,则天人顺之。而反委释利器,更微处助,大兵聚会,强者为雄,所谓倒持干戈,授人以柄,功必不成,祗为乱阶耳!”
陈琳认为,以何进的实力,诛杀宦官就像用大火炉燎几根毛,引外兵入京,无异于把刀柄交到别人手中,不光起不到作用,反而会引发动乱。袁绍不听,曹操又反对说:“宦者之官,古今宜有,但世主不当假之权宠,使至于此。既治其罪,当诛元恶,一狱吏足矣,何至纷纷召外兵乎!欲尽诛之,事必宣露,吾见其败也。”
曹操认为,宦官就是皇权的依附品,不给他们权力,他们就没法作乱,如今只需要杀一两个首恶就够了,何必诏外兵,这么做必败无疑!袁绍和何进依然不停,尚书郑泰气氛地说:“何进不是个能辅佐的人!”挂印辞官跑了!
由此可见,除了袁绍和何进两个人一意孤行,所有人都认为,引进董卓等外部兵力入京诛杀十常侍,就是个愚蠢透顶的行为!尤其曹操,说的非常透彻,宦官根本谈不上势力,分分钟就能废掉,这么做明明就是存在私心!
什么私心呢?袁绍急于夺权嘛!干掉宦官,以郎官代替,郎官什么人,读书人,儒家子弟,大多出自豪门士族子弟和勋贵子弟。这个如意算盘打得好,宦官没了,伴随在皇帝身边的全部是士族子弟,今后外戚都不是士族的对手!
纵观十常侍之乱,就是一件不该发生的事件,是由袁绍一手挑起的战端,一手推翻了摇摇欲坠的东汉政权。何太后的反对,其结论正确,但是其理由没有看到政治本质,只是从现实需求和情感角度出发,所以她说服不了何进。
另外需要补充说明,史书是站在儒家立场来写的,认为十常侍是罪魁祸首,其实不是这样。不是说十常侍有多正义,东汉败亡他们也有责任,但这场动乱,显然袁绍和何进才是罪魁祸首!
曹操能够建立霸业,首席功臣及谋臣非荀彧莫属,被曹操称为吾之子房,可见曹操对荀彧之倚重。然而荀彧到底有多厉害?为何最后要反曹操?详情>>
绍兴十年,岳飞在北伐过程中,相继在郾城、颖昌大败金国,准备乘胜收复汴京开封时,宋高宗赵构以金字牌御札将其召回,北伐之功毁于一旦。假如说赵构在绍兴十年绝对信任岳飞,全力支持岳飞北伐,岳飞能取得多大的战绩?详情>>
岳飞是南宋非常优秀的军事将领,岳飞一生刚直不畏权贵,一心系国忠勇无敌征战沙场。千百年来,岳飞精忠报国的爱国精神早已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的脊梁。详情>>
张辽是三国时期曹魏名将,张辽早期跟随过丁原、何进、吕布等人。张辽武力过人,勇猛善战,后来,吕布被曹操击败,张辽投降曹操,成为曹操手下得力大将。详情>>
可能大家对三国演义中的周瑜有很深的偏见,觉得他是一个嫉妒贤能、气量狭小的小人。但历史上的周瑜却恰恰与此相反,并且是一位不可多得的绝才!详情>>
战国初期,李悝被魏文侯任命为丞相,主持魏国变法,使魏国成为当时第一大强国。李悝在魏国的变法,在当时便对其他各国震动很大,从而引发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轰轰烈烈的全国性变法,为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渡,铺平了道路。详情>>
可能大家对三国演义中的周瑜有很深的偏见,觉得他是一个嫉妒贤能、气量狭小的小人。但历史上的周瑜却恰恰与此相反,并且是一位不可多得的绝才!详情>>
李牧是赵国良将,一生战功赫赫,鲜有败绩,他与同时期的白起、王翦、廉颇被后世并称为战国四大名将。最终因为文官和武将的矛盾,被奸臣所害。详情>>
慈禧太后曾经统治中国47年,她虽然只是太后,但是实际上的女皇帝。关于这个人,大家可能从电视里边见过好多次了,那么我今天讲的呢,是历史上真实的慈禧太后。有些电视里的情节、有些电影的情节,那是艺术创作,并不可靠。那么我今天呢,希望给大家介绍一个比较可详情>>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我国损失惨重,其中日军对我国的侵华战争,伤亡比例更是高达16:1,初期日军大半年就攻下中国,那么为何随后8年并没有再进一步?详情>>
绍兴十年,岳飞在北伐过程中,相继在郾城、颖昌大败金国,准备乘胜收复汴京开封时,宋高宗赵构以金字牌御札将其召回,北伐之功毁于一旦。假如说赵构在绍兴十年绝对信任岳飞,全力支持岳飞北伐,岳飞能取得多大的战绩?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买官卖官的事时有发生。一般到了王朝末期,国库空虚时,政府就会通过卖官来增加收入。其中最出名的,当属汉朝。东汉末年,桓灵二帝无道,卖官之事十分猖獗,直到后来曹操主政,才通过唯才是举的方法改善了官员的层次。网络配图同样,清朝末年详情>>
钟灵的美,并非美在绝美的丽容,而是美在美目盼兮,巧笑倩兮灵动,一提裙时的天真娇俏,脸上的笑容,春水一样荡漾,又若三春暖阳的明媚,即使是不笑的时候,俏丽的脸庞也蕴满了笑意,真是说不出的令人喜爱,还记得段誉触到她脚的时候,小脸儿羞羞的,满面红晕流霞,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