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煦是明成祖朱棣次子,朱棣曾经抚着他的背说:“世子多病,你要多努力”,话里话外的意思是想把皇位传给他。但是后来朱棣在大臣的劝谏下,以及太子有个好儿子,朱棣最终没能兑现自己诺言。其实朱棣根本没打算传位给他,为何要说传给他的话?
明成祖朱棣一共有四个儿子,只有三位活到成年,分别是长子朱高炽、次子朱高煦和三子朱高燧。在这三个存活的儿子中,虽然长子朱高炽被立为太子,但是明成祖朱棣最喜欢的儿子还是三子朱高煦。朱高煦本人勇猛有武,建文元年朱棣燕地起兵反抗中央,朱高煦跟随父亲作战,在靖难之役中立下赫赫功劳。
相比于长子的仁厚体弱,朱棣认为勇猛无当的朱高煦更像自己,所以对于这个儿子十分宠爱。特别是朱高煦在几次大战中,比如白沟河之战等战斗中救了朱棣,挽救燕军失败之局,更让朱棣欣赏他。
建文四年,燕军攻破南京,建文帝失踪,朱棣登基称帝。登上皇位之后,谋立太子,朱棣甚至有过让朱高煦来当太子的打算。最后还是因为朱高炽占嫡长正统受朝中大臣敬仰,又是当初朱元璋亲自给朱棣指定的继承人,才册立朱高炽为太子,朱高煦被封为汉王。
朱高煦虽然没有被立为太子,但是他认为自己军功卓著又受到父亲宠爱,所以对于皇位虎视眈眈。他是个有野心的人,区区藩王之位根本无法满足他。朱高煦封王之后理应前往封地,但是朱高煦却拒不前往,永乐二年到永乐十四年,整整12年的时间朱高煦都留在都城。
到永乐十四年的时候,朱棣终于察觉朱高煦有谋逆之心,于是强制他就藩。朱棣去世之后,朱高炽继位为明仁宗,朱高煦野心更加明显。他的儿子留在京城交结权贵打探消息,朱高煦也经常派心腹入京伺机叛乱。
明仁宗知道朱高煦的野心,但是却并没有对付他,反而将朱高煦召入京城,给予丰厚的赏赐。无论是朱棣还是朱高炽,都知道朱高煦谋反之心,但两人却都放过了他,不过朱高煦最后的结局还是很惨。
朱棣或许是因为朱高煦是自己最疼爱的儿子所以放过他,朱高炽或许顾念手足亲情亦或是没来得及处置,但是到了明宣宗时期可就没有他祖父和父亲那么好讲话了。
明宣宗铲除朱高煦几乎是肯定的,洪熙元年明仁宗去世,当时还是太子的朱瞻基从南京赶往北京奔丧。朱高煦命人在半路埋伏截杀朱瞻基,朱瞻基虽然侥幸逃脱,但已经与朱高煦结下梁子。
等到朱瞻基登基之后,因为没有找到朱高煦明确谋反的证据,同时也不好在继位之初贸然处置一位声望极高的王爷,所以暂时选择安抚。可朱高煦自己送上把柄,就怪不得朱瞻基了。
宣德元年,朱高煦起兵造反,朱瞻基御驾亲征俘虏朱高煦,此后朱高煦遭到幽禁。后来朱瞻基前去探望朱高煦,朱高煦绊倒朱瞻基,朱瞻基顺势叫人抬了个铜缸,在铜缸周围点燃了柴火,直接将朱高煦给烤死。朱高煦的后代也一个不留,此后绝种。
如果是明成祖朱棣、明仁宗朱高炽时期处置朱高煦,他或许还能死的痛快些,到了明宣宗时期本就不亲近又有截杀之仇,朱高煦只能落得活活被烤死的下场。
根据历史记载,朱棣是一度想传位给次子朱高煦的。说他想传位给朱高煦,是有根据的。在“靖难之役”中,他亲口给朱高煦这样说过。而且为了让朱高煦相信,朱棣还说,当时作为“世子”的朱高炽常常生病,活不了多久这样的话。感觉他就是在咒自己的长子朱高炽死一样。
而且,他对作为他世子的朱高炽,横竖都看不顺眼。一是嫌弃他太胖,二是嫌弃他有病,三是嫌弃他能文不能武。总之,就是什么都不合自己的意。正因为不合朱棣的意,史书上才说,朱棣才准备把皇位传给朱高煦。可是最终朱棣并没有把皇位传给朱高煦,而是坚持原先的传位方式,传给了朱高炽。
朱棣一边说要把皇位传给朱高煦,一边实际上又传给了朱高炽。这样做的结果,是造成了朱高煦心里很不服气,一直试图造反。而且当朱高炽的儿子朱瞻基继位以后,他真的造反了,最后被朱瞻基抓了起来。不但被抓了起来,后来还因为勾了朱瞻基一脚,朱瞻基大为生气,把他盖在一个铜缸里,外面堆上木炭烤死了。
亲属之间,最终造成这样的悲剧,可以说,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朱棣造成的。那么,朱棣明明说了要传位给朱高煦,为什么后来还是传位给朱高炽呢?
史书上认为,朱棣之所以最终选择了朱高炽,主要的原因是有朱瞻基的存在。朱瞻基是朱高炽的长子、朱棣的长孙。这个孩子,从出生开始就受到朱棣的喜爱。因为他刚一出生,朱棣就做了一个梦,梦见朱元璋给了他一个大圭,让他传给子孙后代。这个所谓的“大圭”,也就是权位的象征。
而且朱瞻基这个孩子出生后,朱棣就坚定了发动靖难之役的决心。后来,靖难之役果然成功。所以,这让朱棣认为,朱瞻基是“真龙天子”。因此,尽管朱棣不喜欢朱高炽,但他要通过朱高炽,把皇位传给朱瞻基。不过,这个说法似乎是站不住脚的。为什么说站不住脚呢?
首先,时间就不对。要知道,朱棣给朱高煦说要传位给他的时候,靖难之役已经打起来了。而朱瞻基出生,是在靖难之役发生之前。也就是说,如果朱棣真的想通过朱高炽,把皇位传给朱瞻基,那么,他就绝对不会给朱高煦说要传位给他,还说朱高炽多病,不会活很久这样的话。因为就算朱高炽活不了多久,朱棣也只会立朱瞻基为继承人,不会考虑朱高煦。
其次,通过朱高炽传位给朱瞻基,是不确定的。不确定有两点:一是朱瞻基还年幼,他究竟长大后是什么样子,谁也不清楚。二是历史上曾经有过这样失败的教训。当初司马炎就想通过儿子司马衷传位给他喜欢的孙子司马矞。
但结果是,皇位根本就没有传到司马矞头上,在司马衷那里就已经形成了“八王之乱”,造成了国家的分裂。所以说,通过朱高炽传位给朱瞻基,同样是不靠谱的事情。朱棣是聪明人,对历史也很熟悉,他不可能想不到这一点。所以,朱瞻基的出现,显然并不是朱棣最终传位给朱高炽,而没有传位给朱高煦的理由。
那么,朱棣没有传位给朱高煦,根本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其实,朱棣可能一开始就没有想过传位给朱高煦。事实上,朱高煦并不是一个好人。《明史》记载:“性凶悍。洪武时,召诸王子学于京师。高煦不肯学,言动轻佻,为太祖所恶。”这里讲的是,朱高煦从小就是一个性情残暴,言语轻佻,又不好学习的人,连朱元璋都很厌恶他。既然朱元璋都很厌恶他,朱棣怎么还会喜欢他呢。
那么,既然朱棣其实并不喜欢朱高煦,他为什么要说那样的话?实际上,朱棣打靖难之役,是打得非常艰苦的。他作为一个藩王,竟然和朝廷作战,显然是不能得到大家支持的。
所以,对于他来说。有一个能打仗,又积极拥戴自己的儿子,心里是十分欣慰的。也就在这样一种心理作用下,朱棣说出了那样的话。他不过是为了笼络儿子的心罢了。至于传位给他,那是完全不可能的。
曹操能够建立霸业,首席功臣及谋臣非荀彧莫属,被曹操称为吾之子房,可见曹操对荀彧之倚重。然而荀彧到底有多厉害?为何最后要反曹操?详情>>
绍兴十年,岳飞在北伐过程中,相继在郾城、颖昌大败金国,准备乘胜收复汴京开封时,宋高宗赵构以金字牌御札将其召回,北伐之功毁于一旦。假如说赵构在绍兴十年绝对信任岳飞,全力支持岳飞北伐,岳飞能取得多大的战绩?详情>>
岳飞是南宋非常优秀的军事将领,岳飞一生刚直不畏权贵,一心系国忠勇无敌征战沙场。千百年来,岳飞精忠报国的爱国精神早已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的脊梁。详情>>
张辽是三国时期曹魏名将,张辽早期跟随过丁原、何进、吕布等人。张辽武力过人,勇猛善战,后来,吕布被曹操击败,张辽投降曹操,成为曹操手下得力大将。详情>>
可能大家对三国演义中的周瑜有很深的偏见,觉得他是一个嫉妒贤能、气量狭小的小人。但历史上的周瑜却恰恰与此相反,并且是一位不可多得的绝才!详情>>
战国初期,李悝被魏文侯任命为丞相,主持魏国变法,使魏国成为当时第一大强国。李悝在魏国的变法,在当时便对其他各国震动很大,从而引发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轰轰烈烈的全国性变法,为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渡,铺平了道路。详情>>
可能大家对三国演义中的周瑜有很深的偏见,觉得他是一个嫉妒贤能、气量狭小的小人。但历史上的周瑜却恰恰与此相反,并且是一位不可多得的绝才!详情>>
李牧是赵国良将,一生战功赫赫,鲜有败绩,他与同时期的白起、王翦、廉颇被后世并称为战国四大名将。最终因为文官和武将的矛盾,被奸臣所害。详情>>
慈禧太后曾经统治中国47年,她虽然只是太后,但是实际上的女皇帝。关于这个人,大家可能从电视里边见过好多次了,那么我今天讲的呢,是历史上真实的慈禧太后。有些电视里的情节、有些电影的情节,那是艺术创作,并不可靠。那么我今天呢,希望给大家介绍一个比较可详情>>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我国损失惨重,其中日军对我国的侵华战争,伤亡比例更是高达16:1,初期日军大半年就攻下中国,那么为何随后8年并没有再进一步?详情>>
绍兴十年,岳飞在北伐过程中,相继在郾城、颖昌大败金国,准备乘胜收复汴京开封时,宋高宗赵构以金字牌御札将其召回,北伐之功毁于一旦。假如说赵构在绍兴十年绝对信任岳飞,全力支持岳飞北伐,岳飞能取得多大的战绩?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买官卖官的事时有发生。一般到了王朝末期,国库空虚时,政府就会通过卖官来增加收入。其中最出名的,当属汉朝。东汉末年,桓灵二帝无道,卖官之事十分猖獗,直到后来曹操主政,才通过唯才是举的方法改善了官员的层次。网络配图同样,清朝末年详情>>
钟灵的美,并非美在绝美的丽容,而是美在美目盼兮,巧笑倩兮灵动,一提裙时的天真娇俏,脸上的笑容,春水一样荡漾,又若三春暖阳的明媚,即使是不笑的时候,俏丽的脸庞也蕴满了笑意,真是说不出的令人喜爱,还记得段誉触到她脚的时候,小脸儿羞羞的,满面红晕流霞,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