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之战,是周赧王五十五年4月至周赧王五十五年9月,秦国率军在赵国的长平一带同赵国军队发生的战争。赵军最终战败,秦国获胜进占长平,此战共斩首坑杀赵军约45万。一直以来,人们把赵国惨败长平归结在纸上谈兵的赵括,实则是赵括替廉颇背了两千多年黑锅?
在多如繁星的战国武将中,赵括一直是后世记住的典型。因为几千年来,他已经成为军事中“纸上谈兵”最具代表性的反面教材。然而,几千年来的讥讽,是否就能说明赵括只是一个不注重实际经验的草莾将军呢?
长平之战,相持三年,赵军落败,近五十万赵国将士的生命消逝,赵国由盛转衰,历史也把这样的重责推到了赵括身上。当我们正视这段历史时就会发现,赵括这样一个以身殉国的忠勇军人,被钉在这样一根耻辱棍上是极不公平的。那么赵括是否应该为这样的历史悲剧背上责任?赵军失败的原因到底在哪里?是赵括?他在战争之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又犯了哪些错误?
一次战争的失败,并不是偶然的结果,必有其内在原因。量变引起质变的原理大家都懂。当我们在给赵括定罪的时候,必然要先要了解这场战役的前因后果。长平之战之始,赵国以廉颇为将对阵秦国,可以说这场突发性的战争与赵括没有多大关系。廉颇出战,人心所向,因为他沉稳持重,无懈可击,人们对廉颇也都心存佩服。但是,在长平之战中,他却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战争初始,廉颇主动采取坚守战的战略,以图与秦军拼消耗,让秦军知难而退。这种战略与赵国的地理环境、战略环境极不符合。
赵国是战国时期有名的军事强国,赵军在与匈奴、胡人的战争中,练就了强大的战场突击力量,赵军最擅长的就是进攻战,最不擅长的就是坚守战。因为坚守战不仅是时间的消耗,也是粮食、人力以及军械的强大消耗,对赵国而言,消耗战其实相当不利。赵国的统治集团却没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另一方面,秦军却是最擅长防守战。所以当廉颇在战争之初采取坚守战的战略方针时,他就已经丧失了自己在战场上唯一的优势。
赵国在长平之战的后期增兵近五十万,在物资、军队、军械上的重大损耗,给赵国统治集团脆弱的心灵再一次沉重的打击。让赵国贵族失望的廉颇被替换下阵,只是时间的问题了。此时,赵括作为长平之战的重要人物出场了。因为赵括最擅长的就是进攻战,所以当赵国统治集团看到廉颇的坚守战并没有给赵国带来意想中的胜利之时,他们就果断地换上了赵括,希望以另外一种完全相反的方式重新改变战争形势。
然而他们没有考虑到的是:临阵换将给主帅和战士带来的巨大心理压力,以及当时已经完全形成的对垒战形势,秦军气势大盛,赵国却早已气势渐短,战争形势早已形成定局,企是一个赵括能改变的。这样的形势,使赵括入主长平后,只有一个选择,就是进攻。赵国不能再继续坚守,需要尽快结束战争,守不得,退不得,所以只能选择主动进攻。
另外,赵括失败与其轻敌有很大关系,他轻视了“常胜将军”白起的能力。长平之战之始,秦国以王龁为将,后来秦王与白起密谋换将,让赵括以为与自己对阵的只是战略进攻上弱于自己的王龁,而不知自己真正的对手是战神白起。这给赵军覆灭埋下了伏笔。赵括带军深入,抵死反击,给秦军带来了极大的伤亡和损失,但最终仍逃不了失败的结局,以身殉国。这是值得后人敬佩的。但也是这样的绝地反击,使秦国在骗降赵军以后,报复式的屠杀赵军以泄愤。
从以上可以看出,长平之战的失败,并不在于赵括一人军事上的失误,赵军在战争之始已经陷入了严重的战略错误之中。廉颇用兵失误,赵括接替他继续战争,形势已定,并不是他个人能够扭转,而赵括只不过是代替廉颇品尝了惨败的苦果。
为什么赵王会换下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廉颇,而让乳臭未干的赵括上场呢?究其原因,是因为这三点。
第一点,秦国深刻意识到廉颇在这场战争中的重要性,采纳了范睢的离间计。秦国用重金收买赵国大臣,四处四处散布谣言,污蔑廉颇。让赵王认为廉颇一直坚守不出是想自立为王,从而离间赵王与廉颇的关系。然后再散布秦军害怕赵括的谣言,处处夸大赵括的能力,这就让赵王十分心动,于是产生了换将的念头。
第二点,因为廉颇生性耿直,不懂变通,在朝中和他人关系较差。曾经因为蔺相如的功劳比他大,位于他上,他就处处公开与身为丞相的蔺相如为难。可见他这人是一个性格耿直率真,不懂得变通的人。由于他的性格,在朝中没有什么人为他说话。等到了谣言传开后,也没人为他解释,为他争取机会。没人解释这样自然就让谣言更加深入人心,赵王也因此深信不疑。
上面提到的两点都还是次要原因,第三点才是最根本的原因,那就是下达了这个决策的赵王。不同于前几代赵王的用人唯贤,这代赵王用人唯亲。对于这位手握重兵的外人,赵王打心底是不放心的。而且廉颇采用的防守策略,他凭借地理优势建起了坚固的壁垒,面对秦军挑衅坚守不出。他这是以逸待劳,再寻找合适的战机。
就这样一直对峙了三年,秦军也没能成功进军。但赵王却是一个急功近利,好大喜功的人。他期望的不仅仅是守住秦军的进攻,而是打败秦军。所以廉颇的做法让他越来越不满,当听到宗族中有能打败秦军的大将时,他自然十分高兴,最后做出了换将的决定。因为这三个原因导致赵王换下了廉颇,最后长平之战赵军大败。此战之后,再也没人能挡住秦国前进的脚步。
为何说赵括替廉颇背了两千多年黑锅?
在战争的头三年里,赵将廉颇为什么坚守阵地,与秦军对峙的原因,难分难解的战局倘若长此下去,将越来越向有利于赵国的方向倾斜,可是没想到后来先缺粮的居然是赵军。赵国方面总共动员了50万人参战,后勤保障,粮草与武器装备的补给,消耗极大,战争进行了8个月,赵国的战争经济已不堪重负,战略储备也将消耗殆尽。据说,廉颇甚至命令士兵在夜间高声点数,好像在搬运粮草,以此迷惑秦军,当赵国向齐国伸手的时候,这个曾经拍过胸脯的盟友居然拒绝了,而楚国也袖手旁观。
一说到赵括,许多人都会说,这是一个“纸上谈兵”的典型教材。从战国到今天,赵括足足被人们冤枉了两千多年,也被人们讥讽了两千多年。当我们正视这段历史时就会发现,这是极为不公平的,尤其是对一个誓死保卫自己祖国的忠勇统帅。赵括的失败不是因为他只会纸上谈兵。形势所迫,他实在别无选择。
而赵括在长平之战以前也有过不错的战场表现,公元前280年,赵括随父亲赵奢攻打齐国的时候就曾经用释放俘虏和往城里抛粮食的办法,在一个月之内拿下由最擅守城的墨家弟子把守的麦丘城。公元前270年,赵括又向父亲献策,用暗中挑拨的办法,击溃了借道韩国前来进攻的秦军。刚到长平前线的时候,赵括也显示出了熟读兵法的指挥能力,他命令一部分军队佯攻沁水,给空虚的秦国本土造成威胁。然后又率军猛攻白起,准备让秦军首尾不能兼顾。几个回合的交锋下来,秦国果然节节败退。
即使在最后的战役中他的排兵布阵也是很出色的,用三分之二的军队顶住倾巢出动的秦军,用三分之一的军队分作两队交替轮换猛攻秦军穿插部队。秦军在赵军的猛烈攻击下,渐渐不支,秦昭王“发年十五以上悉诣长平”阻挡赵军。在此情况下,赵军才终于没有突破秦军的阵地。
在赵军被围困后,赵括的表现应该说配得上一名上将的水准。在内无粮草,外无救兵的极端不利的条件下,他率军英勇顽强地同强大的敌人战斗了49个日夜,身先士卒率赵兵冲秦阵,秦军万弩齐发,身中数十箭,犹呼向前,力战而死,称得上是可歌可泣。
赵括的拼死反击给秦军造成了空前绝后的伤亡。有一点可以肯定,长平大战不但是赵国心中永远的痛,也是秦国心中永远的痛。长平大战后,秦国不仅没能乘胜灭掉赵国,反而数次被其余五国痛打落水狗,甚至一度被攻入成阳郊区,20多年之后才恢复了元气。
中国近代战争中有许多的著名战斗英雄,如赫赫有名的黄继光,但是除了他之外还有一位和他同样事迹的战斗英雄,他就是李家发,他17岁参军,19岁牺牲,用胸膛堵住敌人的机枪扫射,“黄继光式”的战斗英雄。详情>>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我国损失惨重,其中日军对我国的侵华战争,伤亡比例更是高达16:1,初期日军大半年就攻下中国,那么为何随后8年并没有再进一步?详情>>
新中国成立前有许多著名的爱国人士,其中郑位三可谓是其中佼佼者,他没有军衔和官职,却被主席特批享受副总理待遇,最终把工资都捐出去了,这是怎么回事呢?今天就由小编来说说。详情>>
我们都知道二战的结束,很大的程度上要归功于在日本原子弹事件,可是你知道这件事的起因吗?今天就由小编来说说,真相竟然是因翻译官,的一句口误而造成的。详情>>
众所周知在二战之后,由于战争时期人口减少了许多,各个国家都为了恢复人口加紧时间生孩子,今天就由小编来说说,苏联方法最彪悍,日本竟然采取这种做法。详情>>
二战时期由于战争的残酷,各个国家都造成了许多人口数量的减少,而为此日本却展开了一个疯狂的借种计划,那么这究竟是如何?今天就由小编来说说。详情>>
抗战时期,我国涌现出许多的英雄人物,但是也有许多如汉奸一般的民族败类,今天就由小编来讲述在东北沦陷之后,一批贵妇为救丈夫讨好日军,竟然自愿“牺牲”了自己。详情>>
我国在抗战时期涌现出许多特等战斗英雄,今天就由小编来讲述其中三位,一位今天仍然健在,一位自愿默默无闻务农50年,还有一位感动中国。详情>>
慈禧太后曾经统治中国47年,她虽然只是太后,但是实际上的女皇帝。关于这个人,大家可能从电视里边见过好多次了,那么我今天讲的呢,是历史上真实的慈禧太后。有些电视里的情节、有些电影的情节,那是艺术创作,并不可靠。那么我今天呢,希望给大家介绍一个比较可详情>>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我国损失惨重,其中日军对我国的侵华战争,伤亡比例更是高达16:1,初期日军大半年就攻下中国,那么为何随后8年并没有再进一步?详情>>
绍兴十年,岳飞在北伐过程中,相继在郾城、颖昌大败金国,准备乘胜收复汴京开封时,宋高宗赵构以金字牌御札将其召回,北伐之功毁于一旦。假如说赵构在绍兴十年绝对信任岳飞,全力支持岳飞北伐,岳飞能取得多大的战绩?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买官卖官的事时有发生。一般到了王朝末期,国库空虚时,政府就会通过卖官来增加收入。其中最出名的,当属汉朝。东汉末年,桓灵二帝无道,卖官之事十分猖獗,直到后来曹操主政,才通过唯才是举的方法改善了官员的层次。网络配图同样,清朝末年详情>>
钟灵的美,并非美在绝美的丽容,而是美在美目盼兮,巧笑倩兮灵动,一提裙时的天真娇俏,脸上的笑容,春水一样荡漾,又若三春暖阳的明媚,即使是不笑的时候,俏丽的脸庞也蕴满了笑意,真是说不出的令人喜爱,还记得段誉触到她脚的时候,小脸儿羞羞的,满面红晕流霞,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