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新觉罗·多尔衮是清初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由于多尔衮生前一直处在满洲贵族内部明争暗斗的中心,树敌颇多,并遭顺治帝忌恨。在他死后仅两个月,顺治皇帝遂下诏,以14项大罪为由,削去多尔衮官爵,籍没其家产入官,除多尔衮母子并妻罢追封撤庙享之外,对死去的多尔衮还采取了掘墓鞭尸这种古老的严厉惩罚。
清军入关后,多尔衮以统军入关,定鼎中原之首功,开始了长达7年的摄政生涯,一路走来,逐渐位高权重,势焰莫当。顺治元年十月,当世祖福临于太和门重行即位大典加封多尔衮为叔父摄政王的同时,即令为多尔衮建碑纪功,“永垂功名于万世”。从此,在待遇上,多尔衮开始凌驾于诸王之上。
体现在诸多方面:关于俸禄,多尔衮为30000两,而辅政王济尔哈朗是其一半即15000两,诸亲王则为10000两。关于冠服,多尔衮所戴之冠,“帽顶用东珠十三颗,金佛前嵌东珠七颗,后金花嵌东珠六颗”。多尔衮所佩玉带,“每板嵌东珠六颗,猫睛石一颗”,为浅黄色。多尔衮逢朝贺则穿八团龙服。比较之下,与皇帝非常接近,如其冠只是东珠数少1颗,其朝服亦仅比皇帝龙袍少一龙而已。关于府第,多尔衮府第的“房基高十四尺,楼三层,覆以绿瓦,脊及四边俱用金黄瓦”,时人都知多尔衮的“府第之制高广比于皇居”,相差无几。
顺治二年,多尔衮晋为皇叔父摄政王后,一切大礼诸如围猎、出师等时,王公贵族俱要聚集一处待候传旨,还要“列班跪送”多尔衮。若其回王府,则需送至府门。如遇元旦、庆贺礼时,文武大臣在朝贺顺治帝后,即去朝贺多尔衮。上朝时,多尔衮于午门内从便下轿,而诸王需于午门外下轿等等。上述所有仪注都表明一点,即多尔衮位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顺治三年五月,多尔衮以为皇帝信符收贮于皇宫之中,每次调兵遣将都要奏请铃印,十分不便。于是,即遣人将皇帝玺印都搬到自己的府中收藏备用。从是年起,多尔衮所用仪仗的种类与皇帝等同,均为20种,只是在每一种类的具体数目上比皇帝略少一些。而辅政王的仪仗则只有15种,明显逊于多尔衮——多尔衮与皇帝的差距越来越小。
顺治四年以后,如果官员奏书中将“皇叔父摄政王”还称作“九王爷”,或是不用全称而丢字漏字的话,都会受到革职处分。而且“以后凡行礼处,跪拜永远停止”——多尔衮再不用向顺治帝行礼了。顺治五年末,多尔衮又向前进了一步,变成了皇父摄政王。
其后,多尔衮“所用仪仗、音乐及卫从之人,俱僭拟至尊”,即是说多尔衮不仅实权在握,而且在礼仪排场上也开始向皇帝看齐。凡一切政务,多尔衮不再有谦恭请示之举,未奉皇帝旨意,却一律称诏下旨,俨然如同皇帝。而且,任人唯亲,任意罢免和提升官员。特别是“不令诸王、贝勒、贝子、公等入朝办事,竟以朝廷自居”,命令上述人等每日于自己的王府前候命。
随着多尔衮的势焰莫当,其贪欲也日益膨胀。还记得顺治二年的时候,因李自成撤出北京后即一把火烧了紫禁城,故其时正在营修宫室。时为叔父摄政王的多尔衮曾问,听说明朝修皇极殿一座宫殿的费用就达6百万,是真的吗?大学士答道,不错,而且恐怕还不止。多尔衮当即叹息道,一殿之工就花费6百万,太奢侈了!大凡天下事都应适中,太过与不及都不好。
可是到了顺治七年七月,多尔衮却说京城地污水咸,夏季湿热无法居住,所以需修一城避暑,并向国内直隶、山西、浙江等九省加派白银250万两征用。曾几何时,因国家财政一直入不敷出,多尔衮为此绞尽脑汁地想办法,可此时却为了一己之私而置天下人于不顾,竟行明末弊政而加派赋税。人变得真快啊!
同年十一月,多尔衮出猎古北口外,同时也是为了实地勘察地形,为其于喀喇城营建避暑之城。行猎时,多尔衮因素患“风疾”,不幸坠马跌伤了膝盖,由于医治不得要领,竟于十二月初九日客死喀喇城,年仅39岁。
消息传到京城,举国服丧。当多尔衮的灵柩运回时,世祖亲临东直门外5里相迎。其连跪3次,亲自举爵祭奠而痛哭失声,并在多尔衮死后的第十七天,追尊其为“懋德修道广业定功安民立政诚敬义皇帝”,庙号成宗,葬礼亦完全依照皇帝的规格办理。顺治八年正月,多尔衮夫妇又以义皇帝、义皇后的身份享太庙——多尔衮死后终于得到了皇帝的名号,但这已是多尔衮最后的荣耀……
同年二月,原多尔衮宠信的正白旗大臣苏克萨哈等站出来揭发多尔衮生前私藏御用龙袍等欲置于棺椁之中做随葬品之罪,遂引出多尔衮诸多罪过。除了前文提及过的,如所用仪仗、音乐、侍卫及府第等形同皇帝,肆意挥霍国家财物;凡政事不奉帝命,自己处理,凭己意愿升降官员以及以朝廷自居,令诸王大臣日候其王府处,还有如下之罪:
一是多尔衮任摄政王时,不让济尔哈朗参预朝政,却让胞弟多铎为辅政叔王,背叛其忠心辅佐幼帝的誓言,妄自尊大,“以皇上之继位尽为己功”;二是将诸王大臣征战沙场,杀敌剿寇之功全归于己;三是将原属黄旗的附己之臣如伊尔登、刚林等收入白旗;四是口出“太宗之位,原系夺立”的狂妄之语;五是逼死豪格,夺其妻子、牛录属人及财产归己;六是拉拢皇帝侍臣额尔克戴青等附己等等。
由是,世祖认为多尔衮谋逆属实,“神人共愤”,不仅悉夺其母亲及妻子的封典,籍没多尔衮家产人口入官,其女儿东莪拨给多罗信郡王多尼为奴,而且将多尔衮的养子多尔博(原为多铎之子,后过继给多尔衮)先罚为奴,后令其归宗仍为多铎之子。世祖此招甚高,如此一来,多尔衮绝了后嗣不说,其所掌之正白旗就不再由多尔博承继,而是理所当然的归属了世祖,加上皇帝原有的两黄旗,此即清入关后之“上三旗”的由来。
对于多尔衮本人,世祖不仅撤去其帝号,而且据外国传教士记载,世祖还命人毁掉位于今北京东直门外多尔衮之陵,掘墓、鞭尸、削首示众。但其时依满俗应为火葬,故多尔衮被抛骨扬灰的可能性更大。无论怎样,生前声名赫赫的多尔衮死后之际遇实在令人不忍卒读,曾有的无尚荣光都已烟消云散,只留下一丘蓬蒿凄凉地,长寂寥。
凭心而论,面对多尔衮的一生功过,也许农民起义军这样对待他,人们还可找出求得心理平衡的理由,而对于入主中原的大清国来说,就这样将多尔衮打翻在地,再踏上亿万之脚,显然有失公道。但这是统治集团内部的权力之争所致,自古皆然。只是人骗不了自己,最先觉得不安的就是清世祖福临。
顺治十年三月,世祖谕工部,说“睿王坟园”因伊罪恶而被毁坏,“似属不忍”,其坟园房屋门墙都应进行修理,“柱用黑色,仍命信郡王拨人看守”。如果恨之入骨,问心无愧,顺治帝何须过问多尔衮坟墓之事,任其毁坏即可,为什么要进行修葺,又为什么要派人看守?此时的世祖,恐怕也觉得在对待多尔衮的问题上做得有些太过。
无独有偶,顺治十二(1655)年正月,吏科副理事官彭长庚、一等子许尔安分别上书为多尔衮鸣不平,认为诸王之中,论功应以多尔衮为冠。多尔衮不仅首倡扶立皇上,而且还曾立斩私谋拥戴他的阿达礼和硕托。而且多尔衮大权在握入燕京后,并未自立,而是迎皇帝迁都。多尔衮屈死豪格并娶其王妃确实有错,但功多罪少,请求为多尔衮平反,复其爵,修其墓——“乞赐昭雪”。
此事遭到当政之济尔哈朗的强烈反对,上疏不仅将多尔衮骂了个狗血喷头,而且建议将彭长庚和许尔安论死,没收家产,妻子为奴。从这件事的处理结果看,世祖心中虽曾不安,但其并不想这么快就给自己扣上反覆无常且忘恩负义的帽子,既不想平反,又不想从重处理要求平反的人。因此,其特意下诏从宽处罚彭、许二人,将其流放至宁古塔之地。许尔安的一等子世爵则由其子承袭。
100多年过去,乾隆三十四年,清高宗弘历即乾隆帝下诏,称多尔衮“摄政有年”,因威福自专,以致获罪。但念其当初“统众入关”,“檄定中原”,曾有的功绩不应泯灭,而今其坟茔杂草丛生,荒芜不堪,令人恻然。故著内务府派员查看,修缮其墙屋,种植松树、楸树,并准许多尔衮之近支王公等定时祭祀——多尔衮的冤案开始有了转机。9年后,高宗得闲而翻阅《实录》,有感于祖宗创业之艰难、功臣辅佐之勋劳,思及后来有些人因事降职削爵,或更改了封号,大不以为然,遂决定追复其封爵。而其首先为之翻案的就是多尔衮。
乾隆四十三年正月,高宗颁诏,称多尔衮如有谋逆之心,完全不必于以其死后僭用“明黄龙衮”这一帝王御用之物来作为证据,因为多尔衮生前完全可以自立为皇帝,并举出宋太宗赵匡义谋篡太祖之子赵德芳之位而自立的实例。而且,高宗还指出,多尔衮在摄政期间,“办理政务秉公持正”,只是由于其“威福不无专擅”,故“宵小”即小人才在其死后“诬以谋逆”,构成冤狱,这一切并不是出自于“世祖圣裁”,否则作为后世子孙的他是不敢翻案的。
此外,高宗还充满感情地说,每当其读史看到多尔衮感太宗待其最厚而深明君臣大义,忠心辅佐幼帝的事迹时,都忍不住“为之坠泪”。因此,令“复还睿亲王封号,追谥曰忠,补入玉牒”,并令补继袭封,“照亲王园寝制度修其茔墓”并为之树碑立传。同时,令仍将多尔博子孙承多尔衮之嗣,故多尔博的曾孙淳颖蒙特恩复为睿亲王。高宗此举,很有些英雄泪,以安多尔衮之魂的况味。
为多尔衮平反,高宗确实办了件公正的事,但其同时又为尊者讳,令“将从前关于此事之上谕,均不得载入国史”。是故有关多尔衮的档案被概行销毁,以致于多尔衮传记及其死后被清算等史料寥寥,很难弄清多尔衮死后遭到清算的真实情况。在皇权至上的封建社会,这是无可奈何的,且高宗行事作风一贯如此,其后来令修《四库全书》时,也是将记录清朝坏话的史书尽行烧毁,或进行删节篡改,犯下了不能还历史本来面目之恶行。
那么,多尔衮到底想不想当皇帝呢?答案毫无疑问是肯定的。谁不想当皇帝呢?评价多尔衮之功,最可贵之处应是其无奈之下顾全大局的聪睿。早有史家指出,其拥立福临登基是两黄旗与两白旗势均力敌所致,这在前文中已有所提及。而高宗为其翻案的重要证据则是当摄政王统兵入关之时,世祖年幼尚未亲政,“夫睿王(指多尔衮)果盟异志,则方兵权在握,何事不可为?”
其时,多尔衮确有自立的可能,当时只知有摄政王,没有人知道辽东关外还有幼帝,而且多尔衮首次入京于武英殿,即被前朝官员士绅当成皇帝而朝拜。但此时多尔衮如自立,其结果与当日在大政殿会议皇位继承人的结果是一样的,那就是引起大清国的内讧而导致各旗间兵戎相向。如此这般,中国古代历史上还会有“清”这个确定了中国近现代疆域版图的朝代吗?由是,已足见多尔衮对于大清王朝的意义所在。因此,时至今日,论及多尔衮,对其个人而言,实乃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对大清王朝而言,却是飞云过尽,谁与争功?
其实,号称为“睿亲王”的多尔衮在对待顺治小皇帝的问题上,还是很聪明的!很明显,摄政王多尔衮借鉴了明朝张居正教育万历小皇帝失败的教训!明朝张居正教育万历小皇帝失败的教训是什么呢?万历小皇帝十岁即位,由于有皇太后对于张居正百分之百的信任,张居正对于万历小皇帝的教育,从知识上面来说是全面系统的,从教学管理方面来说是管教严格的,但是由于忽略了小皇帝作为儿童爱玩的天性,故而物极必反,结果张居正一死后,万历皇帝非但很快就成为大明王朝17个皇帝中最懒惰的一位;而且,他还不顾他母亲的强烈反对,很快就对已经死去了的张居正再下毒手!这方面的内容,我们可以参见毛先生的《正说明朝十六帝》和阎先生的《袁崇焕》,最终直接导致了明王朝的灭亡!
因此,多尔衮在对待顺治小皇帝的问题上,采取了以下两个方面的措施:第一、规定从孝庄皇太后开始,严格执行后宫不得干政的制度;第二、在顺治小皇帝的教育问题上,采取顺其自然的方法。在多尔衮的心中,什么叫做顺其自然呢?
多尔衮心中的顺其自然是指:一、在学习满汉两种语言文字的问题上,由于多尔衮一直在思考下面的问题:是优先让顺治小皇帝重点学习满人的骑射传统呢,还是优先让他学习汉人的先进文化呢?多尔衮不能做出抉择,这可怎么办呢?多尔衮有办法,他在入关前给顺治小皇帝选择了三汉两满五位师傅进行启蒙教育;入关后又专门安排汉官对顺治小皇帝进行讲课!结果,由于多尔衮不懂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导致顺治小皇帝的满语和骑射的基本功非常扎实,而汉语言文字则稍差,因为他错过了学习另外一种语言文字的最佳时期!在这个方面,历史上有很多与我的结论完全相反的说法。这些说法根据我的考证,都不是太可信!因为,这些史料都是顺治小皇帝长大成人后一相情愿的说法!
二、在治国方针问题上,多尔衮要求顺治小皇帝随他临朝听政——也就是在不知不觉中、边玩边学中自然而然的学会驾驭百官的手段和处理国家大事的方法!三、在处理君臣关系和长幼关系上,多尔衮从来没有把顺治看成是皇帝,他只是认为顺治小皇帝是自己的亲侄子,而自己又没有儿子,所以多尔衮对顺治是以长辈的身份进行善意的规劝、管教和约束。而这对顺治小皇帝来说,他当然是受不了!您想啊,他的身边有汉文师傅啊,他的汉文师傅一定会告诉他说,他才是一国之尊,多尔衮虽然贵为叔父,但也是臣子,也应该完全听命于他。
逐渐的,在顺治小皇帝和多尔衮之间,矛盾产生了!这个矛盾有什么表现呢?那,可是太多了!中国不是有句俗语——欲加之罪、何患无词嘛!这里我们仅举一例加以说明。诸位先生们女士们,哪位知道,古代的中国人最为害怕的疾病是什么?天花!话说有一次天花流行,多尔衮带着顺治小皇帝匆匆去边外避痘!但后来顺治亲政后认为多尔衮为皇帝配备的侍从不足百人,所经过的地方流寇猖獗,对皇帝的安全草率行事。您想一想,真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词!矛盾产生,我们理解!但是,矛盾扩大,又是什么原因呢?
矛盾扩大,有多方面的原因!这中间,既有多尔衮方面的原因,也有顺治小皇帝方面的原因,还有旁观者方面的原因!第一、从多尔衮方面来说,多尔衮居功骄傲,独擅威权。在这个方面,最为典型的就是处死豪格!豪格竞争皇帝之位失败后,对部下发泄对多尔衮的不满,遭到告密!多尔衮以此为借口,不但杀掉了豪格的所有亲信,还企图杀掉豪格!最后,还是由于顺治小皇帝以绝食相威胁,豪格才得以免死!
此后,多尔衮派豪格攻打四川。尽管豪格在四川射杀张献忠,取得大捷,但豪格带了大军凯旋的时候,到了卢沟桥,豪格死了,怎么死的?《清史稿·豪格传》说,相传军队凯旋到卢沟桥的时候,举行宴会在宴会当中,用弓弦给勒死的,还有一种传说就是也是凯旋的时候设了伏兵把他给杀了!
第二、从顺治小皇帝方面来说,多尔衮和顺治小皇帝的母亲孝庄皇太后的关系,顺治小皇帝很不满意。不满意的原因嘛,主要是由于两个方面造成的!一是由于从此以后顺治小皇帝就不能经常见到亲妈了,他当然不高兴;二是由于顺治小皇帝逐渐接受了汉民族文化的影响,产生了这种事情是丑恶的这种心理!
第三、从旁观者的角度讲,由于多尔衮主要代表两个白旗的利益,处处照顾这两个旗的利益,从土地的分配,从干部的任免,损害了其他几个旗的利益,这就导致了其他几个旗的旗主迅速联合起来,逐渐在暗中形成了一个强大的反对派!面对着逐渐扩大的矛盾,多尔衮会如何选择呢?
毕竟聪明的摄政王多尔衮,还是很能够观察到这些的!他知道,身体状况江河日下的他早晚有一天会离开人世的!到那个时候,自己应该把权力交给谁呢?对于他来讲,他应该有几种选择呢?我们来看一看!一种选择,踢掉顺治小皇帝,把权利交给自己更加信任的人!这可能么?我们来看一看,他应该更加信任谁!
第一、他的弟弟多铎!我们知道,多尔衮与他的弟弟多铎的感情是很深厚的!因此,无论从哪一方面讲,多铎都应该是他最为信任的人!但是,老天爷不作美,他的弟弟比他死的还早一年多呢!因此,这个选择是不存在的!第二、他的哥哥阿济格!他的哥哥阿济格脾气暴躁,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纯粹一个赳赳武夫!当个将军还行,当国家的最高领导人,他差的远了去了!因此,这个选择不行!第三、自己的抱养儿子多尔博!我们要注意,多尔博本来是多铎的第五个儿子,那个时候的多尔博太小了!比顺治小皇帝还要小!谁来辅佐他呀!因此,我们知道,在这种情况下,除了顺治小皇帝之外,摄政王多尔衮别无选择!因此,逐渐的,多尔衮的心也就逐渐的凉了下来!他有了及早归政的想法!
在历史上,有证据证明,早在1649年年初,多尔衮已经作出了归政的决定。对于多尔衮,归政的抉择固然非常痛苦,而皇父摄政王的称号自行消失后,他在北京的处境也将十分尴尬,因而他决定在远离北京之处建立变相小朝廷。自然,多尔衮不会轻易将已掌握的清朝军政大权全部交出,必定在一个时期内对福临进行一定程度的遥控!因此,他决定离开北京,前往满洲镶白旗的驻地——永平地区!就在这个时候,他又一次病倒了!而且,这一次病倒之后,他就再也没有能够好起来!
自从1640年松锦大战以后,多尔衮身体状况一直欠佳!而入关之后,他“机务日繁,疲于裁应,头昏目胀,体中时复不快”。1649年秋天,多尔衮患病。据说是膝盖受了伤,他用了不该使用的石膏敷治,结果使病情加剧。为了调治疾病,也为了改善心情,十一月中旬他率领诸王贝勒及大批八旗官兵到塞外打猎行乐。塞北寒冷的气候和行猎时过度的劳累,使多尔衮的病情越来越重!
他越来越思念包括顺治小皇帝在内的远在北京的亲人——虽然顺治小皇帝一点也不思念他!他开始流露出对于顺治小皇帝不来看望他的怨言!他说,“顷子罹此莫大之忧,体复不快,上虽人主,念此大故,亦宜循家人之礼,一为临幸。”话刚刚出口,他立即就后悔了!他知道,他还是要全力以赴地维护顺治小皇帝的名声的!因此,他立即告诉身边的人不得将他的怨言报告给顺治小皇帝!
当然,最终的结果是,顺治小皇帝还是来了!这使多尔衮一时手足无措,十分恼怒,严厉谴责了手下人所帮的倒忙!在这种情况下,为避免新的误会的发生,多尔衮迅速决定提前移交权力给顺治!1650年正月,13岁的顺治小皇帝即将亲政!就在这一时刻,多尔衮率领两白旗离开北京,移驻本旗田土所在地的永平府,也就是说放松对清朝政治中心北京和福临的控制!
顺治七年十二月初九日戌时,一代枭雄多尔衮病死在边外喀喇城,时年三十九岁。这个喀喇城在哪里呢?为了找到这个地点,我特地去了一趟边外考察,最终找到了这个喀喇城!这个喀喇城就在今天的承德市所属的滦平!风景秀丽的避暑山庄旁边!多尔衮死后,在他摄政时期用强权压制下去的各种矛盾一下子暴露出来。
首先是皇帝本人与摄政王的矛盾;其次是以济尔哈朗为首的一批在摄政期受压的诸王与多尔衮的矛盾;第三是深受多尔衮信任与重用的大臣内部的矛盾。多尔衮一死,他的亲信罗什、额克苏等人,即利用他的葬事大做文章。十二月十七日,多尔衮的灵车运回京城。顺治帝与诸王大臣身着丧服到东直门五里以外迎候。从东直门到玉河桥,凡是灵车经过的地方,都有跪着哭丧的官员。公主福晋以下的命妇,则身着丧服聚集在睿王府大门内跪哭。灵车到达东直门外,顺治帝亲执玉爵为灵车敬酒,奠祭摄政王。
这天夜里,满朝文武又都受命到睿王府中去守灵。接着,罗什等人又要求以皇帝的葬礼安葬了多尔衮。即使这样,他们还怕多尔衮死后的地位不牢,十二月二十五日,又通过顺治帝之口追尊多尔衮为“懋德修道广业定功安民立政诚敬义皇帝”,其元妃为“义皇后”,并把他们的牌位供在太庙。他们以为这样一来,就能使多尔衮这个护身符永远存在!
与此同时,保守派的济尔哈朗等人,利用顺治帝要亲掌大权的迫切心情,也开始了一连串的活动。他们首先命大学士刚林等到摄政王府收回了象征权力的印符、赏功册,接着就开始削减多尔衮的军事实力。摄政时期,多尔衮将清王朝的主要军事力量交给了自己的亲信、同母兄弟英亲王阿济格与豫亲王多铎。他们是多尔衮推行其政策的重要军事支柱。当时多铎已先多尔衮一年病死,对济尔哈朗等人威胁最大的,就只有阿济格。
阿济格是一个妄自尊大的莽夫,摄政时期,自恃有战功,曾向多尔衮提出封自己为“叔王”的要求,但被拒绝。多尔衮死后,阿济格又想扩充自己的势力与诸王抗衡。他企图吞并正白旗,结果遭到正白旗多尔衮旧部的反对。他们之间的矛盾,被寻找机会铲除阿济格的济尔哈朗等人看在眼里。于是他们联名上疏,告阿济格对摄政王不敬,轻而易举地给他定了罪,剥夺了他手中的军权,将他逮捕、削爵、幽禁、抄家,并将其诸子皆黜除宗室,赏给仇家为奴。
顺治八年正月十二日,福临亲政。于是多尔衮原来的亲信一看形势有所变化,有些就投到济尔哈朗的门下。此时,原多尔衮与多铎分别统辖的正白旗与镶白旗已成无头大雁,阿济格又成了阶下囚,济尔哈朗等人认为时机已成熟,于顺治八年二月上疏,指控多尔衮“显有悖逆之心。臣等从前俱畏威吞声,不敢出言。是以此等情形未曾人告。今谨冒死奏闻,伏愿皇上速加乾断”。
在济尔哈朗等人的奏折中,为多尔衮拟了下述主要罪名。一、顺治帝即位时,由多尔衮与济尔哈朗联合摄政。但多尔衮“背誓肆行,妄自尊大”剥夺了济尔哈朗摄政的权力,反立自己的同母兄弟为“辅政叔王”。二、多尔衮所用仪仗、音乐、侍从,与皇帝无异,所盖王府形同皇宫,并私用皇帝御用八补黄袍、大东珠数珠及黑貂褂等殉葬。三、散布皇太极称帝是违背太祖本意而系夺位的流言。四、逼死肃亲王豪格,迎纳豪格之妃。
这个时候的顺治皇帝简直是太高兴了!报复多尔衮的的时机终于到来了!于是,他不顾一个月前曾亲自为多尔衮追封过“义皇帝”的尊称,断然下令将多尔衮“削爵、撤庙享、罢谥号、黜宗室、籍财产人宫”。瞬息间,专权多年的赫赫功臣多尔衮,死后尚不到两个月就成了千古罪人!白旗大臣苏克萨哈等见势头不对,也纷纷倒戈告发多尔衮曾“谋篡大位”!而那些没有倒戈的亲信先后被处死或被贬革。多尔衮多年培植的势力顷刻瓦解。
至1778年,乾隆皇帝当政时,才发布诏令,正式为多尔衮翻案,下令为他修复坟茔,复其封号,“追谥曰忠,补入玉牒”。如此铁案又再度被翻了过来。到此时,有清一代对多尔衮的评价算有了定论。
曹操能够建立霸业,首席功臣及谋臣非荀彧莫属,被曹操称为吾之子房,可见曹操对荀彧之倚重。然而荀彧到底有多厉害?为何最后要反曹操?详情>>
绍兴十年,岳飞在北伐过程中,相继在郾城、颖昌大败金国,准备乘胜收复汴京开封时,宋高宗赵构以金字牌御札将其召回,北伐之功毁于一旦。假如说赵构在绍兴十年绝对信任岳飞,全力支持岳飞北伐,岳飞能取得多大的战绩?详情>>
岳飞是南宋非常优秀的军事将领,岳飞一生刚直不畏权贵,一心系国忠勇无敌征战沙场。千百年来,岳飞精忠报国的爱国精神早已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的脊梁。详情>>
张辽是三国时期曹魏名将,张辽早期跟随过丁原、何进、吕布等人。张辽武力过人,勇猛善战,后来,吕布被曹操击败,张辽投降曹操,成为曹操手下得力大将。详情>>
可能大家对三国演义中的周瑜有很深的偏见,觉得他是一个嫉妒贤能、气量狭小的小人。但历史上的周瑜却恰恰与此相反,并且是一位不可多得的绝才!详情>>
战国初期,李悝被魏文侯任命为丞相,主持魏国变法,使魏国成为当时第一大强国。李悝在魏国的变法,在当时便对其他各国震动很大,从而引发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轰轰烈烈的全国性变法,为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渡,铺平了道路。详情>>
可能大家对三国演义中的周瑜有很深的偏见,觉得他是一个嫉妒贤能、气量狭小的小人。但历史上的周瑜却恰恰与此相反,并且是一位不可多得的绝才!详情>>
李牧是赵国良将,一生战功赫赫,鲜有败绩,他与同时期的白起、王翦、廉颇被后世并称为战国四大名将。最终因为文官和武将的矛盾,被奸臣所害。详情>>
慈禧太后曾经统治中国47年,她虽然只是太后,但是实际上的女皇帝。关于这个人,大家可能从电视里边见过好多次了,那么我今天讲的呢,是历史上真实的慈禧太后。有些电视里的情节、有些电影的情节,那是艺术创作,并不可靠。那么我今天呢,希望给大家介绍一个比较可详情>>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我国损失惨重,其中日军对我国的侵华战争,伤亡比例更是高达16:1,初期日军大半年就攻下中国,那么为何随后8年并没有再进一步?详情>>
绍兴十年,岳飞在北伐过程中,相继在郾城、颖昌大败金国,准备乘胜收复汴京开封时,宋高宗赵构以金字牌御札将其召回,北伐之功毁于一旦。假如说赵构在绍兴十年绝对信任岳飞,全力支持岳飞北伐,岳飞能取得多大的战绩?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买官卖官的事时有发生。一般到了王朝末期,国库空虚时,政府就会通过卖官来增加收入。其中最出名的,当属汉朝。东汉末年,桓灵二帝无道,卖官之事十分猖獗,直到后来曹操主政,才通过唯才是举的方法改善了官员的层次。网络配图同样,清朝末年详情>>
钟灵的美,并非美在绝美的丽容,而是美在美目盼兮,巧笑倩兮灵动,一提裙时的天真娇俏,脸上的笑容,春水一样荡漾,又若三春暖阳的明媚,即使是不笑的时候,俏丽的脸庞也蕴满了笑意,真是说不出的令人喜爱,还记得段誉触到她脚的时候,小脸儿羞羞的,满面红晕流霞,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