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是西汉开国功臣、汉初三杰之一,当楚汉之争临近结束的时候,韩信还是手握几十万大军,控制着北方广大领土的大将,他的态度,对整个天下形势,有举足轻重的影响。而那时韩信领兵在外,根本不受刘邦的控制,却乖乖地协助刘邦击败项羽,成就了汉家四百年的基业。
韩信是西汉初期的著名将领,他打败章邯,夺取关中之地,后又擒魏、取代、破赵、胁燕、东击齐,南灭楚,名闻海内,威震天下,是建立西汉的建立功劳最大的人。可以说韩信是当时天下军事才能最卓越的人之一,被萧何誉为“国士无双”。
公元前203年,韩信拿下齐国都城临淄,被刘邦封为齐王,此时韩信手握30万精兵,是当时天下最强大的一支力量,当时的天下形势实际上掌握在韩信的手中。此时的韩信有三个选择:中立、助楚、助汉,韩信最终选择了帮助刘邦。在韩信的帮助下,刘邦很快打败了项羽,赢得了天下。可韩信助汉也为他的死埋下了祸根。如果韩信选择中立,和刘邦、项羽三分天下,也不至于落得最后惨死的下场。那么韩信为什么这么死心塌地的跟随刘邦呢?
1、 为了报答刘邦的知遇之恩。
韩信破齐的时候,刘邦和项羽正在荥阳对峙,此时项羽兵10万,刘邦兵20万,项羽已处于劣势。当项羽听到自己派出救齐国的龙且带领20万楚军被韩信全部歼灭的时候,更加慌张。于是项羽派出说客武涉去游说韩信。武涉见了韩信,开门见山就说:刘邦这个人贪得无厌,现在封你为齐王会因为还能用到你,如果项羽被灭,下一个被收拾的就是你。现在你最明智的做法是保持中立。
韩信说:当年我在项羽手下得不到重用,而跟随刘邦后,刘邦让我当大将军,让我统率三军,赐我食物和衣物,对我言听计从,我就算是死也不会背叛刘邦。武涉游说失败以后。韩信手下的一个谋士蒯通也劝韩信保持中立,与刘邦,项羽三分天下。韩信以刘邦对他很好为由没有采纳蒯通的意见。武涉和蒯通的话讲的都很有道理,而韩信仍然表示不会背叛刘邦,可见韩信为了报答刘邦的知遇之恩对他死心塌地。
2、 韩信没有称霸的野心。
韩信当时已经是天下最强大的一支力量,完全可以做当时的天下霸主,让天下诸侯服从于他。可韩信没有称霸的野心。韩信攻破齐国都城临淄以后,想要当齐王。但是韩信没有自封齐王,而是派人求刘邦封他为代理齐王。韩信“求封”,不是“自封”,也更不想封别人为王,说明他做一个普通的诸侯王就满足了,不想做掌控天下的霸主。
3、 韩信的政治手腕不及刘邦。
韩信是一个军事奇才,这一点无可争议,但他并不是一个优秀的政治家,对当时的形势看不透。他认为他功劳很大,和刘邦关系又很好, 刘邦如果得了天下肯定不会亏待他。但是他错了。公元202年,韩信帮助刘邦在垓下打败了项羽。项羽死后,刘邦立刻夺了韩信的兵权,使他变成了有名无实的齐王,然后又把他改封为楚王,后又降为淮阴侯,最后被吕后所杀。
要说韩信的军事才能无人能及,可政治素养太差,政治手段远远玩不过刘邦。韩信太相信刘邦了,他不明白刘邦重用他是因为要利用他打天下。对刘邦来说,天下到手后,韩信也就没有存在的价值了,反而韩信的存在对他的统治是一个巨大的威胁,于是兔死狗烹的悲剧会在韩信身上上演。
韩信作为西汉王朝当仁不让的开国功臣,号称“兵仙”的他用兵如神,一路虏魏破赵,平代灭齐,兵指垓下,所向披靡,为汉王朝打了半壁江山。然而声名显赫的他最后却落了个“狡兔死,走狗烹”的下场,惨遭吕后、萧何设计杀害。韩信在临死前为自己没有造反大呼后悔,那么如果历史可以重来,韩信真的让天下三分的局面提前上演么?
故事要从楚汉相争时刘邦实行两线战术说起,即自己在荥阳、成皋与项羽主力争锋,而韩信则是北上与各诸侯国作战。自奉命出兵以来,韩信一路凯歌,平定五国,在齐地坐拥30万大军,实力强大。而反观刘邦则并不顺利:先是在彭城遭受大败,汉军56万大军主力尽失,不得以驱赶关中老弱前往从军;紧接着又在荥阳与项羽形成对峙局面,部队粮食匮乏,士气底下,随时面临着溃灭的危险。
在刘邦窘迫之际,韩信不单没有主动出兵援助反而上书要求刘邦封自己为“假齐王”,意图进一步提高其在齐统帅的话语权,这无疑让刘邦大为恼火,心生猜忌。韩信的谋士蒯通审视天下大局,认为楚汉相争,韩信才是天下胜负的关键。针对韩信正处功高盖主的危险局面,蒯通向其提出了著名的天下三分之策:
蒯通认为,虽然以韩信的实力可以左右天下格局,即帮助汉则汉胜,帮助楚则楚胜,但是无论帮谁最后都是不赏盖主之功,惹来杀身之祸。既然如此,那么还不如为自己奋斗一把:起兵自立。况且目前楚汉相争已久,长期征战使双方实力损耗严重,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此时韩信正占据齐国有利地形,拥有精兵强将,无疑是起兵的最佳时机。
蒯通认为韩信可以举齐国之力出兵胁迫赵、燕两国,攻击刘、项两军后方对其牵制,打着拯救天下苍生的政治旗号,天下人自然就会将功德归功到齐国,这样可以顺民心而统天下,退又可以据齐地而定三分。那么,蒯通的计策到底有没有可行性么?
一、个人素质
首先从韩信、刘邦两人个人素质开始分析。韩信作为“汉初三杰”之一论军事才能肯定是举世无双的,然而其政治才能以及人格魅力上与刘邦还是不具备可比性的。从双方的出身来看,在秦末天下大乱的时候,韩信一直以“千里马”的姿态积极寻找“伯乐”,直到遇到了萧何,才受引荐得到刘邦的重用。反观刘邦,他以亭长起家,收罗流亡之徒,自沛县起兵就有数百亡命之徒誓死追随他。可以讲,出场就是领导的配置,其后与项羽争锋,天下智勇之士愿意为其效劳的不尽其数。
自诩为“千里马”的韩信,实际上并不具备作为一方君主的人格光环,只能到处投靠别人从而施展自己的抱负,而刘邦则与之不同,走到哪里,总能拉拢到一批优秀人才入伙,为帝国不断注入新活力。刘邦自身强大的凝聚力和驭人本领,就连后世枭雄石勒都佩服不已,自称愿意北面而称臣。简尔言之,韩信善于带兵,而刘邦善于将“帅”。
常言道“奴见大家心死”,面对几乎凭一己之力拉拢出帝国人才队伍的“刘邦”主子,韩信想要造反,自然是很心虚。更何况,刘邦对韩信是有知遇之恩的,韩信一旦造反,便要背负背信弃义的骂名,对于这种人品有问题的主帅,手下究竟会有多少人愿意顶着被诛灭九族的危险追随他造反呢?无疑,韩信的造反行为是风险极大的赌博行为。
二、部队构成
其实识人之术火纯青的刘邦,对于韩信的“小心思”早就有所察觉。为了防止韩信拥兵自立,刘邦一直牢牢掌握部队的人事任免权,通过“搀沙子”的方式不断安排曹参、灌婴、傅宽等重要亲信控制韩信部队的高层,这些亲信自起兵就追随刘邦打天下,对其有不二忠心而韩信由于是半路独身投靠刘邦,个人并不具备独立的武装力量家底,部队中下层军官基本也都是对刘邦效忠。
也正是因为能够牢牢的掌握部队,刘邦才能趁韩信睡觉之际,自由出入军营,收缴其军符,改易其主将。除此之外,刘邦还在韩信接连胜利,部队实力增加的时候,以各种理由不断抽调韩信手里的精兵强将,通过“蚕食”的方法不断抽调部队加强荥阳力量,不断削弱韩信的军事实力。
三、局势分析
最后再从全局视野分析韩信起兵将面对的周边局势。蒯通作为一名纵横家,为韩信描绘了一幅起义后,天下“赢粮而景从”的景象,而实际上会是这样么?刘邦前线虽在与项羽相持,然而后方在萧何的打理下还是极为稳定的。一旦韩信造反,刘邦很有可能放弃荥阳抽调部队直接攻打齐国,同时张耳和彭越又会分别调转军队对齐国形成两面夹击之势。
而曹参、灌婴等人则会从韩信军队内部反戈,韩信很自然会会陷入内忧外患的局面。当然不可否认的是,韩信起兵无疑会对刘邦经营布局造成冲击,但是却难以动摇刘邦的关中根本。这样说来,不反就意味着当前稳如泰山的富贵,而造反就要面临诛灭九族的危险,纵观时局,权衡之下韩信不敢贸然起兵也是情理之中。
汉高祖刘邦超常提拔韩信的同时,也在牢牢控制着他。韩信是名副其实的“千里马”,而刘邦则是功力深厚的御马人,从提拔到贬谪再到猜忌被杀,刘邦表现出了一个政治家的老辣和过人手腕。已经功高盖主的韩信既没有察觉到刘邦的杀意和猜疑,又不懂得水满则溢,急流勇退的处世道理,反而空在死前大呼悔之不反,岂不是空给后人留下笑柄?
曹操能够建立霸业,首席功臣及谋臣非荀彧莫属,被曹操称为吾之子房,可见曹操对荀彧之倚重。然而荀彧到底有多厉害?为何最后要反曹操?详情>>
绍兴十年,岳飞在北伐过程中,相继在郾城、颖昌大败金国,准备乘胜收复汴京开封时,宋高宗赵构以金字牌御札将其召回,北伐之功毁于一旦。假如说赵构在绍兴十年绝对信任岳飞,全力支持岳飞北伐,岳飞能取得多大的战绩?详情>>
岳飞是南宋非常优秀的军事将领,岳飞一生刚直不畏权贵,一心系国忠勇无敌征战沙场。千百年来,岳飞精忠报国的爱国精神早已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的脊梁。详情>>
张辽是三国时期曹魏名将,张辽早期跟随过丁原、何进、吕布等人。张辽武力过人,勇猛善战,后来,吕布被曹操击败,张辽投降曹操,成为曹操手下得力大将。详情>>
可能大家对三国演义中的周瑜有很深的偏见,觉得他是一个嫉妒贤能、气量狭小的小人。但历史上的周瑜却恰恰与此相反,并且是一位不可多得的绝才!详情>>
战国初期,李悝被魏文侯任命为丞相,主持魏国变法,使魏国成为当时第一大强国。李悝在魏国的变法,在当时便对其他各国震动很大,从而引发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轰轰烈烈的全国性变法,为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渡,铺平了道路。详情>>
可能大家对三国演义中的周瑜有很深的偏见,觉得他是一个嫉妒贤能、气量狭小的小人。但历史上的周瑜却恰恰与此相反,并且是一位不可多得的绝才!详情>>
李牧是赵国良将,一生战功赫赫,鲜有败绩,他与同时期的白起、王翦、廉颇被后世并称为战国四大名将。最终因为文官和武将的矛盾,被奸臣所害。详情>>
慈禧太后曾经统治中国47年,她虽然只是太后,但是实际上的女皇帝。关于这个人,大家可能从电视里边见过好多次了,那么我今天讲的呢,是历史上真实的慈禧太后。有些电视里的情节、有些电影的情节,那是艺术创作,并不可靠。那么我今天呢,希望给大家介绍一个比较可详情>>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我国损失惨重,其中日军对我国的侵华战争,伤亡比例更是高达16:1,初期日军大半年就攻下中国,那么为何随后8年并没有再进一步?详情>>
绍兴十年,岳飞在北伐过程中,相继在郾城、颖昌大败金国,准备乘胜收复汴京开封时,宋高宗赵构以金字牌御札将其召回,北伐之功毁于一旦。假如说赵构在绍兴十年绝对信任岳飞,全力支持岳飞北伐,岳飞能取得多大的战绩?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买官卖官的事时有发生。一般到了王朝末期,国库空虚时,政府就会通过卖官来增加收入。其中最出名的,当属汉朝。东汉末年,桓灵二帝无道,卖官之事十分猖獗,直到后来曹操主政,才通过唯才是举的方法改善了官员的层次。网络配图同样,清朝末年详情>>
钟灵的美,并非美在绝美的丽容,而是美在美目盼兮,巧笑倩兮灵动,一提裙时的天真娇俏,脸上的笑容,春水一样荡漾,又若三春暖阳的明媚,即使是不笑的时候,俏丽的脸庞也蕴满了笑意,真是说不出的令人喜爱,还记得段誉触到她脚的时候,小脸儿羞羞的,满面红晕流霞,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