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大帝孙权是三国时期孙吴的建立者,孙权的父亲孙坚和兄长孙策,在东汉末年群雄割据中打下了江东基业。建安五年,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之掌事,成为一方诸侯。然而,孙策被暗杀,谁的嫌疑最大?孙权真的为了篡位而杀了孙策?孙权于229年登基称帝之后,追封父亲孙坚为吴始祖吴烈皇帝,而将兄长孙策却仅仅封为长沙桓王,这是怎么回事?
在历史上,孙策虽然出现的时间不长,但他继承了父亲孙坚的英勇与豪情,凭借着自己的勇武,出色的战略眼光,再加上周瑜等人的帮助,他竟逐渐摆脱了袁术的束缚,并为后来东吴政权的建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只不过孙策时运不济,又不爱听劝告,最终被刺客射中面门而死。由于孙策之死颇为离奇,因此后世有人认为这是孙权特意安排设计的。毕竟孙策勇武过人,怎么会被区区几个刺客所伤。
虽然《三国志》上交代得比较清楚,孙策是被仇敌许贡的门客所伤,但孙策征战无数,仇家不知道有多少,又怎么会只有许贡的门客前来寻仇。而且区区的几个门客,竟然能得知孙策的行踪,不得不让人深思。最为关键的是,如果孙策出游时,带着诸多侍卫在他周围,就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但孙策不喜欢多带侍卫出游打猎这样的性格习惯都被刺客所知,这就不得不让人思考,这到底是不是孙权一手安排的诡计了。但实际上,刺杀敌军主帅这种事情并不是什么不可完成的任务。
早在春秋时期,就出现过各式各样的刺客,到了秦朝时期,荆轲刺秦王也是不可抹杀的事实,虽说荆轲并不是潜伏到秦始皇身旁,也没有刺杀成功,但荆轲已经对秦始皇造成了极严重的威胁。而在三国时期,曹操就曾安排韩龙刺杀鲜卑族的将领轲比能,也曾安排刺客诛杀刘备,若不是刘备以仁义感动刺客,又有诸葛亮看破刺客的身份,只怕刘备早已命丧刺客手中。从这里不难看出,古代行刺并非个例,再加上孙策是被数位门客围攻,最终不幸中箭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和孙权没有太大的关系。
更何况当时张昭等人对孙权并不看好。相比于孙权,骁勇善战的三弟孙翊更像孙坚和孙策。更何况当时孙策已经有了子嗣,即便江东不交到孙翊的手中,也会传给孙策的儿子,无权无势的孙权根本就没有谋权篡位的可能。可以说,就连孙权都没有想过,他的哥哥会将位置传给他。更何况即便是孙策有意传位给孙权,当时若没有张昭全力的支持,以及后来周瑜的认可,孙权根本没有办法掌控江东。
因此即便孙策不幸身死,受益者也绝不是孙权。孙策之死不过是一个意外,与孙权并没有什么关系。但孙权却因此成为江东之主,从这一点上来说,孙权或许还要感谢那几个许贡的门客。
陈寿在《三国志》里说孙策是被许贡的门客所伤的,但是,伤孙策的的门客,并不是许贡派去的,因为那时候的许贡早已入土为安了。这说明这三个伤孙策的人,要么是和许贡的关系十分的铁,他们气不过孙策害了他们的主人,然后自发组织去杀孙策,然后为许贡报仇的。要么是孙策的敌人派去,刺杀孙策的。当然了孙策的敌人有很多,到底是谁,非好置孙策于死地,这个我们就不好猜测了。但是,被大家公认最多的说法是,孙策有可能是被郭嘉或者是孙权害死的。这种说法,经过推测也是靠不住的。
我们先说郭嘉,郭嘉不可能派刺客杀孙策,因为当时曹操正和袁绍打官渡之战呢。作为曹操谋士的郭嘉,之所以会说孙策比较轻佻,他早晚会死于小人之手。只是根据孙策性格的一种猜测,他有可能是这种死法。重要的是当时,郭嘉之所以说这种话,其实就是为了安抚曹操,以及曹操大军的军心。毕竟曹操应付一个袁绍已经很吃力了。万一,孙策来偷袭曹操,曹操肯定必亡。这就是曹操最为担心的事情。
郭嘉这样说,只是给曹操吃定心丸,让他专心致志的对付袁绍,其它的都不要想。没想到郭嘉的这一说法,正好验证了孙策的死法,他也就背负上了谋杀孙策的罪名。《三国志》上的记录,孙策当时伤的并不重,根本没有性命之忧。他被手下救回家之后,在安心养伤的时候,大夫也说过,只要孙策休养一些时间,肯定会痊愈的。
后来之所以导致孙策的死,是因为他照镜子的时候,发现自己的容貌被毁了。他觉得大丈夫建功立业,连自己的容貌都保不住,还谈什么开疆拓土的事情呢。这样的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呢?结果他一生气,血管爆破,然后导致流血不止而死亡。若是这件事真的是郭嘉派刺客谋杀孙策的话,他肯定会派一些高手的。就是那种能一刀毙命的,很显然伤孙策的这三个刺客很业余。没有人会找这种水平的刺客来杀人的。
我们再说孙权,当时的孙权才十九岁,天下也正是大乱的时候。孙权在这个节骨点杀了孙策,对他没有任何好处,相反,有可能会导致他们东吴的灭亡。毕竟当时的孙权还很嫩,他若是贸然杀了孙策,他能不能镇的住,手下的那一帮臣子还不好说。更何况当时的东吴,不仅有内忧也有外患。在那种情况下,若是没有核心团队的拥护是站不住脚的。
当然了最重要的是,若是孙权派人杀孙策风险太大了。当时孙权这样做就等同于以卵击石,太得不偿失了。通过后来,孙策非要把王位传给孙权,而不是自己的儿子。也可以看出,孙权不可能派人刺杀孙策。相反,他们兄弟两人的关系还很铁。孙权继承了孙策的位置之后,正是周瑜带头拥护,才让孙权有了一定的威望的。周瑜那也是人杰,孙策的死,若是和孙权有关的话,他还有可能带头拥护孙权吗?所以说说孙策是孙权害的,也是靠不住的。
魏蜀吴三国,吴国是最晚称帝的,孙权在称帝的时候是229年,此时距离孙策死亡已经将近30年,孙权在建国后,追谥其父孙坚为武烈皇帝,追谥其兄孙策为长沙桓王,至于为什么不追谥孙策为帝?
其一就是孙权天性凉薄。
孙家能有东吴这块偌大的基业确切来说是孙策的功劳,是孙策一手打下来的,是江东政权正儿八经的初代创始人,当然孙策的发展离不开孙氏族人和孙坚旧部的支持。孙策对江东的征服树了不少仇家,先后赶走了朝廷任命的刘繇、王朗、华歆等长吏,经过数年的努力终于平定六郡一统江东,被朝廷封为吴侯,曹操听说孙策平定六郡后叹息说:“猘儿难与争锋也。”还将自己弟弟的女儿许配给孙策的弟弟孙匡,又让自己的三子曹彰娶了孙贲的女儿,想以此拉拢孙策。
可惜孙策此人喜欢游猎,又喜欢自己跑在前头,郭嘉曾经说:“策轻而无备,虽有百万之众,无异于独行中原也,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敌耳,以吾观之,必死于匹夫之手。”“小霸王”孙策虽然勇猛,也有人劝谏他要注意自己这种行为的危险性,但是孙策还是因为不听劝遇刺身亡,死的时候才26岁。
孙策中箭后,自知不久于人世,这时候孙策做了一个决定,将自己的基业传给弟弟孙权,因为自己的儿子孙绍还小,孙权虽然才19岁,却是最佳人选,并请来张昭等人,托以后事,孙策怕孙权不能胜任,把孙权托付给张昭,并嘱咐孙权:“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
孙权继承了孙策的基业,在张昭等人的帮助下才算是坐稳了位置,张昭这人老成持重,对孙权一些行为做的不对的地方会说他,所以孙权对于张昭这位重臣表面很尊敬,心里却是排斥的,虽然说张昭在曹操南侵的时候劝孙权投降,不过当时的情况也不是张昭一个人持这种意见,曹操统一北方后风头正劲,老成派劝孙权投降也是见形势不利于东吴才如此。
孙权在称帝后,先是取笑张昭当初的决定,又在众臣推荐张昭为相时推三阻四,就是不任命张昭,在后来张昭知道自己不受待见,主动请退回家写书去了。受到孙权凉薄待遇的还有东吴一代神将陆逊,夷陵之战火烧连营大败刘备,夷陵之战后6年,又在石亭打败曹魏的曹休,以一人之智送魏蜀大败各一,为两国所忌惮,堪称吴国之柱石,后来因为两宫之争,被孙权逼死。对于孙权的凉薄,陈寿也作了评价:割据江东,策之基兆也,而权尊祟未至,子止侯爵,于义俭矣。
其二是政治因素考虑
孙权虽然是从孙策手上接过的基业,不过到孙权称帝的时候,孙策已经死了29年,孙策时代的人物大多都已逝世,所以孙策对东吴的影响力自然越来越模糊了。但是孙权不将孙策追谥为帝,最大的原因应该还是因为孙策有儿子有后代,如果说将孙策追谥为帝,那么孙策的儿子无形中也是有储君的资格,难免会让孙策一系有太多的幻想,或者在以后会被某些野心家加以利用,追封孙策为王,也就封死了孙策后代成为储君的可能性。
而司马师能够被司马炎追谥为帝,很大的原因是司马师只有女儿,而过继给司马师的儿子司马攸是司马炎的亲弟弟,不过就是这样也给司马炎带来了不小的麻烦,在司马炎晚年,朝廷内外要求司马攸继位的呼声高涨,就是因为司马师也被追谥为帝,司马攸才有资格被提名。
当然从中对比的话,孙权和司马炎相比,还是小气凉薄了些,毕竟司马师有司马攸这个继子对司马炎是很有威胁的,司马炎依然大方的追封他的伯伯司马师为帝,以表不忘其伯父的奠基功劳,而孙权纯粹就是接盘了孙策的所有却只给孙策封了王,而且孙策的儿子还没有得到继承爵位的权利。
曹操能够建立霸业,首席功臣及谋臣非荀彧莫属,被曹操称为吾之子房,可见曹操对荀彧之倚重。然而荀彧到底有多厉害?为何最后要反曹操?详情>>
绍兴十年,岳飞在北伐过程中,相继在郾城、颖昌大败金国,准备乘胜收复汴京开封时,宋高宗赵构以金字牌御札将其召回,北伐之功毁于一旦。假如说赵构在绍兴十年绝对信任岳飞,全力支持岳飞北伐,岳飞能取得多大的战绩?详情>>
岳飞是南宋非常优秀的军事将领,岳飞一生刚直不畏权贵,一心系国忠勇无敌征战沙场。千百年来,岳飞精忠报国的爱国精神早已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的脊梁。详情>>
张辽是三国时期曹魏名将,张辽早期跟随过丁原、何进、吕布等人。张辽武力过人,勇猛善战,后来,吕布被曹操击败,张辽投降曹操,成为曹操手下得力大将。详情>>
可能大家对三国演义中的周瑜有很深的偏见,觉得他是一个嫉妒贤能、气量狭小的小人。但历史上的周瑜却恰恰与此相反,并且是一位不可多得的绝才!详情>>
战国初期,李悝被魏文侯任命为丞相,主持魏国变法,使魏国成为当时第一大强国。李悝在魏国的变法,在当时便对其他各国震动很大,从而引发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轰轰烈烈的全国性变法,为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渡,铺平了道路。详情>>
可能大家对三国演义中的周瑜有很深的偏见,觉得他是一个嫉妒贤能、气量狭小的小人。但历史上的周瑜却恰恰与此相反,并且是一位不可多得的绝才!详情>>
李牧是赵国良将,一生战功赫赫,鲜有败绩,他与同时期的白起、王翦、廉颇被后世并称为战国四大名将。最终因为文官和武将的矛盾,被奸臣所害。详情>>
慈禧太后曾经统治中国47年,她虽然只是太后,但是实际上的女皇帝。关于这个人,大家可能从电视里边见过好多次了,那么我今天讲的呢,是历史上真实的慈禧太后。有些电视里的情节、有些电影的情节,那是艺术创作,并不可靠。那么我今天呢,希望给大家介绍一个比较可详情>>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我国损失惨重,其中日军对我国的侵华战争,伤亡比例更是高达16:1,初期日军大半年就攻下中国,那么为何随后8年并没有再进一步?详情>>
绍兴十年,岳飞在北伐过程中,相继在郾城、颖昌大败金国,准备乘胜收复汴京开封时,宋高宗赵构以金字牌御札将其召回,北伐之功毁于一旦。假如说赵构在绍兴十年绝对信任岳飞,全力支持岳飞北伐,岳飞能取得多大的战绩?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买官卖官的事时有发生。一般到了王朝末期,国库空虚时,政府就会通过卖官来增加收入。其中最出名的,当属汉朝。东汉末年,桓灵二帝无道,卖官之事十分猖獗,直到后来曹操主政,才通过唯才是举的方法改善了官员的层次。网络配图同样,清朝末年详情>>
钟灵的美,并非美在绝美的丽容,而是美在美目盼兮,巧笑倩兮灵动,一提裙时的天真娇俏,脸上的笑容,春水一样荡漾,又若三春暖阳的明媚,即使是不笑的时候,俏丽的脸庞也蕴满了笑意,真是说不出的令人喜爱,还记得段誉触到她脚的时候,小脸儿羞羞的,满面红晕流霞,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