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中国历史,看历史知识,尽在讲历史网

​如果崇祯提前南迁 明朝能否延续?崇祯为什么不能如于谦一样守住北京?如果崇祯皇帝选择南迁 大明王朝就真的能够延续么?

来源: 2022-10-06 12:00:10 人气:
字号: 小号| 大号
【内容导读】崇祯帝南迁的失败是由多方面原因造就的,这其中既有时代因素,当然也与自身性格有关。只是可怜尚有一战之力的大明王朝,竟如此轻而易举的灭亡了。

明思宗朱由检是明朝作为全国统一政权的最后一位皇帝,尽管崇祯帝志向远大、励精图治、宵衣旰食、事必亲躬,但他既无治国之谋,又无任人之术,崇祯帝尽管勤政,却错误百出,不仅不可能中兴明帝国,其亡国也几乎是必然。

历史上亡国之君往往是被后人责骂的,唯有明崇祯帝是被后世所可怜的。虽然明朝是在他手上灭亡的,但是他却不没有对这个国家的灭亡做出任何不好的事情。作为一个志在复兴大明、勤于政务、明于事非、果敢勇断的大明帝君,在位十七年后却落得个自缢煤山,身死亡国的下场。

虽然崇祯接手的明帝国千疮百孔,问题很多,但以崇祯的能力,如果缓缓施为,不犯或少犯一系列战略错误,崇祯还是有希望成为一个中兴之帝的。而“错过南迁”是崇祯所犯的最后一个错误。如其南下,可避免后来南明时期帝位之争的内耗,依托黄河天险和江南富庶的经济,至少可以争取个如南宋一样的局面。甚至励精图治而收领土也不是没有可能。

一、 崇祯南迁的三次战略时机

造成洪承畴被俘的“松锦之战”后,是崇祯南迁的最好战略时机。当时明朝中央直辖的机动军团全部阵亡或被俘,除少数辽东军队在吴三桂的带领下逃脱出来,借山海关关城暂时挡住清军外,明朝在急需平乱的关内已经没有了能打的军队。松锦之战结束之后,崇祯皇帝基本处于无粮可调,无兵可用,在关外满清和关内李自成的双重攻击下,大明的北方明显守不住了。此时崇祯可以从容南迁,山海关有吴三桂,清军也无意南下。

即便李自成打下北京北攻吴三桂,吴三桂也可以依靠辽东铁骑的机动性,大可弃三海关而择机南下或西去,不必借清兵之力抵挡李自成。崇祯南迁的第二次机会是李自成攻陷山西之后,此时还有准备的时间。应果断由吴三桂军保护弃北京而南下,让出战场给李自成与满清。即便受到清的追击或李自成的堵截,只要崇祯一个人到达南京,依托南京备用的政府机构,也可以仿效南宋,至少御敌于长江以北。从而为帝国复兴保留住基础。

第三次机会是李自成快杀到北京城下时。此时崇祯南迁如南宋赵构之南逃,轻骑减众,还有到达南京的生机。

二、 为什么崇祯南迁可避免南明覆灭的下场

首先崇祯南迁不会改变满清南下的结果,而李自成也必然也不会抵挡住满清铁骑,以多尔衮的眼力,李自成假投降那套必然也行不通,即李自成在明清夹击下灭亡是必然。其次军事因素,清不可能统一全国,即便通过黄淮地区都将十分困难。失去吴三桂的关东劲旅,清军虽然可以组织一些伪军,但崇祯帝这一正面旗帜还在,伪军的作用将会大打折扣。

而大明在南方尚有百万雄师,北方大同、山东等六大军镇也可南下勤王防守。第三是经济因素,北方地区战乱已久,经济崩溃,自然灾害和瘟疫流行,不适合养兵作战。而南方地区则战乱波及较小,经济基础还在,军队后勤保障和兵力补充没有问题。崇祯死后,南明坚持了十八年就是实证。第四是政治因素,南明没有坚持到底的最主要原因是拥唐拥桂致使军事与政令得不到统一,自乱而亡。否则以李定国和郑成功等的军事才能,保半壁江山应当没有问题。

三、 崇祯为什么不能如于谦一样守住北京

于谦守北京而保住大明天下可能是崇祯不南迁的最大精神依靠。以为于谦能守住,他作为皇帝也一定会守得住。殊不知,天时、地利、人和均已改变,待李自成兵临城下时,北京已如纸糊一般。

我们来看于谦守北京时,土木堡战役结束后,瓦剌并没有马上率大军进犯京师,而是先班师北返蒙古,后又再率兵南下,给了于谦近两个月的时间充足的准备。大量兵力和资源源源不断运送到原本防备空虚的京城,双方交战时,瓦剌军13万,明朝军22万,粮草兵械充足。而李自成拿下山西后到达北京城下仅用了15天。兵力方面,李自成大顺军应是10万不到,而明军虽史料记载是5万在城外驻扎,而城上的守兵还有5万,一共也有10万之数,但久疏战阵,战力与自西安而来连战连胜的大顺军不可相比。与于谦守城时的充足后勤、各地纷沓而来的勤王部队,更不能相比。

北京城原本就是城高池深,于谦再组织军民加固了北京四周的城墙和九个城门,并且深浚了城壕,,进一步增强了北京城的防御能力。蒙古人历来只善于野战,攻城战根本不行,在强大的北京城前只能望城兴叹了,所以明朝占尽地利。而崇祯时,没有时间加固城防。且顺军开始攻城,城外的三大营兵一触即溃。顺军缴获了京营的火炮等装备,直接用于攻城。明军则只能株守城墙。城中后勤供应不足,守城兵每天只能吃到一顿饭。

于谦发布命令,凡言弃城者斩,并将大太监王振抄家灭族,请皇太后改立监国郕王为帝,逐渐稳定了局面,激发了广大军民抗击瓦剌军的勇气。崇祯守城时,缺乏对东林一党权贵阶层的杀伐果断,不仅募集兵款不利,而且大顺军仅攻城两日,内阁首辅魏藻德和兵部尚书张缙彦就主动打开城门,迎李自成入城。

四、 崇祯不南迁的原因分析

首先是崇祯的性格所致。崇祯倔强、刚烈、高傲,从其内心讲,他不愿意背着逃跑的名誉去南京;其次是南京和北京的权贵阶层都不愿意崇祯南下,崇祯身边勋贵们的财产和土地都在北京,南下意味着财富被剥夺,而即便北京守不住,投降罢了。南方的士绅们也不愿意崇祯来,毕竟崇祯南迁会带来北京的权贵,从而形成权力和财富的重新分配,这是南方士绅们所不愿看到的。

第三是东林党人的“清流”,南迁意味着大臣们的无能,对于只会嘴上功夫的东林党人,不考虑实际境况,只会从“情怀”方面来劝阻崇祯南迁;第四是崇祯过于相信辽东、蓟州、宣府、大同、昌平、密云等军镇的战斗力。在兵力差距过大、后勤保障不足的情况下,即便如战斗力最强的吴三桂辽东铁骑兵团为抵御李自成的进攻而不得不借兵于满清。后来宣府、大同、昌平三镇献城投降,六镇仅一镇勤王,未开打就降也不奇怪了。

最后是崇祯怕至南京被架空。江南地区是东林党人的根据地,在崇祯完成对魏忠贤宦官集团打击后不多久,发现东林一党独大,便以禁止入阁的方式对东林党进行防范。崇祯不南下对于明王朝来说是不可挽回的损失,崇祯是当时天下人都认可的能代表明朝的旗帜。比较南宋,南明不断的内耗而最终灭亡的根本原因就是因为缺少这样的一面唯一的旗帜。

当下有很多历史爱好者都在讨论,如果崇祯皇帝选择南迁,大明王朝至少可以保住半壁江山,国运是可以延续的,然而事实真的会朝这个方向发展么?按照当时明帝国的实际情况来看,即使崇祯皇帝南迁,也是不可能挽救帝国命运的。

性格

崇祯皇帝,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从小到大都未离开京城半步,甚至可以说,其活动的范围直径不会超过五十公里,他所知道和了解的天下,也都是通过书本或者他人口述的,而其本人并未亲眼所见,另外其在做皇帝之前,也从未有过执政历练,所以其实践能力很是差强人意,尤其是面对一个千疮百孔的大明帝国,更显得其能力有限。

朱由检从未想过自己会有做皇帝的那一天,因为他爹在临终之际,按照祖制把皇位传给了他哥朱由校,这也就标志着他从此与皇位绝缘了,只是这位天启皇帝即位之后,未成生育皇子,就因病驾崩了,所以作为天启唯一的弟弟朱由检才获得了晋升帝位的机会。朱由检即位之初,那是雄心万丈的,立志要做中兴之主,所以一上台就把以魏忠贤为代表的阉党给收拾了。他的这一举动犹如给病入膏肓的大明,带来了起死回生的希望,然而事实证明,这也只是回光返照而已。

从未有过执政历练的崇祯,做了皇帝之后,发现很多大臣并不能把自己的诏令,一五一十的执行下去,所以他为了尽快实现自己中兴的夙愿,便不停的更换内阁和领兵将军,追求速成没有耐心和多疑成了崇祯皇帝的两大顽疾,皇帝一旦患了这两大症状,对其帝国的打击将是致命的。

没钱

崇祯即位之时,大明帝国的财政系统早已崩溃了,每年的财政收入远不够支出,怎么办?只有不断的增加税收和发行货币,这两种方式,不管是哪一种,对于老百姓的打击都是致命的,无异于饮鸩止渴,税收的加重会让百姓一年辛苦下来,连温饱都解决不了,超额过量的发行货币,会加速货币的贬值和经济的崩溃。

大明末年,最大的支出有四个方面,一是庞大的皇室宗亲需要养活,这些人是只拿钱不干活的,帝国实实在在的蛀虫;二是庞大且臃肿的官僚系统,建国已二百多年,社会阶层固化,太多的人进入了体制内,帝国运营的成本极高;三是各地不断爆发的农民起义,由于过重的税收和超额发行的货币,使得寻常百姓根本无法生存,造反成了他们唯一的出路,然而朝廷平叛是要银子的,银子哪里来?四是与山海关外的满清帝国常年累月的战争,其粮饷支出巨大,而且还是无底洞。

已经没落了的明帝国和早已失灵的财政系统,从哪里弄那么多的钱来支付这四比无底洞式的开支?任何一个政权的垮台,首先都是从财政上先开始的,大明帝国同样也不例外,明王朝的财政状况从帝国一开始建立之时,就不是很健康的,因为朱元璋不懂经济。

实力

崇祯皇帝的对手都太强大了,首先就是每天围绕在他身边的这些大臣,个个那都是滑的流手,他们摸准了皇帝的脉搏,只说皇帝喜欢听的,使得崇祯皇帝对局势的判断很难准确,这个当然与崇祯本人的领导力是有关系的。其次是农民起义军领袖李自成,这个家伙可是死人堆里爬出来的,一个真正把脑袋挂在裤腰上的人,其个人综合实力是绝对碾压崇祯的。最后是满清的掌舵者皇太极,此人可谓是三百年一遇的天才,他个人无论是那一方面实力都是碾压崇祯的。

总的来说,崇祯皇帝与他们二人相比,压根就不是一个级别的。当李自成的铁骑打到门口的时候,崇祯皇帝已知自己死期将至,因为他为大明已经努力十七年了,十七年的时间里,他从未休息过一天,但依然未能扭转乾坤,此时即使他迁都至南京,依然无法抗拒历史发展的趋势,他选择了放弃,或许这对他来说才是最好的选择。


历史解密 战史风云 野史秘闻 风云人物 文史百科

慈禧的三大罪过,对中国造成了什么影响?

慈禧太后曾经统治中国47年,她虽然只是太后,但是实际上的女皇帝。关于这个人,大家可能从电视里边见过好多次了,那么我今天讲的呢,是历史上真实的慈禧太后。有些电视里的情节、有些电影的情节,那是艺术创作,并不可靠。那么我今天呢,希望给大家介绍一个比较可详情>>

溥仪:大清朝卖官是我同意的,还有收据呢!

在中国历史上,买官卖官的事时有发生。一般到了王朝末期,国库空虚时,政府就会通过卖官来增加收入。其中最出名的,当属汉朝。东汉末年,桓灵二帝无道,卖官之事十分猖獗,直到后来曹操主政,才通过唯才是举的方法改善了官员的层次。网络配图同样,清朝末年详情>>

天龙八部里的钟灵是怎样的人?如何评价钟灵

钟灵的美,并非美在绝美的丽容,而是美在美目盼兮,巧笑倩兮灵动,一提裙时的天真娇俏,脸上的笑容,春水一样荡漾,又若三春暖阳的明媚,即使是不笑的时候,俏丽的脸庞也蕴满了笑意,真是说不出的令人喜爱,还记得段誉触到她脚的时候,小脸儿羞羞的,满面红晕流霞,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