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中国历史,看历史知识,尽在讲历史网

​为何说秦灭六国 楚国是最冤的?为何说楚国比秦国更适合成为华夏霸主?

来源: 2022-10-08 12:00:01 人气:
字号: 小号| 大号
【内容导读】秦国富强自孝公变法始,而至始皇,积六世贤王之威,一举消灭六国,统一天下。那么问题来了,楚国自楚悼王变法开始,也是代代贤明,拥有与秦国差不多条件的楚国,为什么没能统一天下呢?

作为春秋五霸、战国七雄之一的楚国,在其鼎盛时期,是当时疆域最辽阔,物产最丰富,人口最多,军队最强的国家。可是后来却被秦国用诡计给灭掉了,楚人当然不服,纷纷喊冤。为什么说秦灭六国,楚国最冤,冤在哪儿?

u=1207030515,904454129&fm=26&gp=0_副本.jpg

秦灭六国之战指中国战国末期七大诸侯国之一的秦国消灭其它六个诸侯国、建立秦朝的战争。从公元前230年攻打韩国到前221年灭齐国结束,共计10年的时间,先后按顺序消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结束了中国自春秋以来长达500多年的诸侯割据纷争的局面,建立了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秦朝。

对于秦灭六国的战争,司马迁在《史记·项羽本纪》中记载:“夫秦灭六国,楚最无罪。自怀王入秦不反,楚人怜之至今,故楚南公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在此基础上,历史上出现了秦灭六国,楚国最冤的说法。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说秦灭六国,楚国最冤?秦国对楚国做了什么?

首先,楚国之冤,是因为楚国是不逊色于秦国的强国。在战国七雄中,楚国作为传统强国,不仅和秦国展开过激烈的较量,也和魏国、齐国等强国有过精彩的碰撞。关于鼎盛期的楚国,当年的纵横家苏秦曾作过如此描述:"楚,天下之强国也......西有黔中、巫郡,东有夏州、海阳,南有洞庭、苍梧,北有汾陉之塞郇阳,地方五千余里,带甲百万,车千乘,骑万匹,粟支十年,此霸王之资也。"。由此,从地域面积上来看,楚国是战国七雄最为辽阔的一个诸侯国。而在人口、兵力等条件上,楚国同样在战国七雄中保持领先。因此,很多人不仅叹息楚国被秦国消灭,更发出了楚国为何没有一统天下的疑问。

在不逊色于秦国的实力背景下,如果楚国是在公平的较量中败给秦国,那么,楚国的后人项羽自然无话可说。但是,对于秦国来说,不仅欺骗了楚怀王,还扣押了这位楚国君主,这成为秦国和楚国之间实力变化的重要转折点。根据《史记》、《战国策》等史料的记载,公元前312年,秦国张仪欺骗楚怀王要其以断绝齐国之交换取秦国割让六百里商於之地,楚怀王中计,与齐国断交后只得六里地。虽然说兵不厌诈,但是,张仪对楚怀王的欺骗,自然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当然,更让人所不齿的是,公元前299年,秦昭襄王约楚怀王在武关会面。

u=4162619104,355128650&fm=26&gp=0_副本.jpg

对于楚怀王来说,没有做什么防备就前去赴会了,这无疑是对秦昭襄王的信任。但是,秦昭襄王却将楚怀王扣留了。由此,在一定程度上,楚怀王和秦昭襄王之间,可谓上演了一出“农夫与蛇”的故事。基于此,在楚怀王客死异乡后,楚国百姓没有不同情和哀伤的。而这,也是楚国最冤的重要体现。

另一方面,在张仪欺骗楚怀王之后,后者对秦国发动了丹阳之战,结果以失败而告终。不过,执着的楚怀王没有放弃,在丹阳之战后不久,即“悉国兵复袭秦”,发动了蓝田之战,这意味着集中了几乎所有精锐的孤注一掷,这十分冒险。在蓝田之战中,楚国不仅收复了汉中之地,还击破了武关,到达距离咸阳百里左右的蓝田。

最后,如果蓝田之战按照这一趋势走下去的话,楚国完全可以重创秦国。但是,在楚国大军集中在秦国战场的背景下,韩国和魏国偷袭了楚国的后方。因为腹背受敌,楚国最终在蓝田之战中遭遇更为惨重的失利。由此,如果不是韩国和魏国的偷袭,楚国完全有机会重创秦国的。所以,在笔者看来,这也是楚国最冤的重要体现,也即如果一对一巅峰对决的话,楚国真的不怕秦国。

综上,从楚怀王事件中看出,秦国两次出卖信用欺骗楚国,虽然赢得了胜利,却被楚国上下所鄙视和痛恨,也为秦朝末年楚国后人的起义埋下了伏笔。并且,在蓝田之战中,楚国也是败得非常不服气。所以,司马迁在《史记·项羽本纪》中记载:“夫秦灭六国,楚最无罪”,也即秦国所消灭的山东六国中,楚国是最冤的。

u=2182464459,467816476&fm=26&gp=0_副本.jpg

为何说楚国比秦国更适合成为华夏霸主?

先秦是一个百家争鸣的时期,多边势力为了成为天下霸主而彼此争斗不休。然而,最终脱颖而出的却是西北的秦国与南方的楚国。前者因为兼并六国的壮举而引人瞩目,后者则因为自身的强大底蕴而笑的更久。因此,我们其实可以得出一个很多人无法马上接受的结论:楚国比秦国更适合做诸夏世界的霸主!

从文化属性和历史传承来看,秦楚两国都将祖先归于黄帝,也都以鸟为图腾。但是具体到自我定位层面,双方的文化心态还是存在有巨大的鸿沟。两国也都认识到自己与中原文化有不小的距离。但楚人与中原的距离小于秦人和中原的距离。楚人的文化心态虽然自大,但是其实比秦人更包容。秦人无论是历史上的戎狄化阶段,还是后来向山东列国发布求贤令的时期,都本着功利主义的原则行事。这种政策性的布局,并不是真正的开明包容。相反,秦孝公的求贤令和嬴政的驱逐六国人士的计划,都和后来将天下人都复刻成秦人的政策,存在内在逻辑有相通之处。

秦人在先秦时代的相当长时间里,都在靠近商周王室,走得是上层路线。他们以驯兽和畜牧的技巧为天子牧马、戍边、驾车。但其始祖神话和商人的创始神话如出一辙,已经说明了秦人实际上与商王室的亲密关系。后来秦人以和西戎的关系、强大战斗力,赢得周人敬重。再通过护送平王的方式,获得了对关中地区的合法所有权。

此后,秦人就喜欢宣传自己和周王室的关系。虽然自己就是山东六国眼里的戎狄,但也不妨碍秦人对戎狄自称为“夏”。秦人对东周王室也速来缺乏敬畏。春秋时代秦军,就以非常无礼的挑衅方式经过王城附近。战国时代更是闹出了秦武王举鼎炫耀的闹剧,结果以秦王自己的丧命而变成了惨剧。甚至让后人看来,还有一点戏剧意味。

u=1292510466,294237626&fm=26&gp=0_副本.jpg

楚人对于商周王室的心理比较复杂。

但楚国境内多封君,存在各种族群的模式,自己也长期接触中原诸侯的情况。所以,楚人其实更接近周王室的传统模式。楚人先祖就曾受到商王的征伐,所以被迫从祖居的中原郑地,向南迁到丹阳。在西周建立的过程中,他们参与了武王伐纣的战斗。但是楚人的贡献和战功比较有限,所以在新的分封秩序中只是一个子爵国,还非常受歧视。

又因为楚人自己在南方的大肆扩张,占据了南方贵金属贸易的要道,还引来了周昭王的讨伐。楚人虽然击败了周王,但是这件事让周人将楚人视为政治不正确的代表,成为了中原人接纳楚人的一道梗。到了齐桓公的时代,楚国还是被视为南蛮加以讨伐。但是楚人与此同时也在壮大自己的实力,希望获得周王室的认可,提拔自己的爵位。在被周王室拒绝之后,楚人才公开宣称自己是蛮夷,继续建立了自己的南方封国体系,与周王分庭抗礼。

尽管如此,楚国对待王室的态度和崛起后的秦人相比还是客气许多。经过一番征战,楚庄王最终意识到了暴力征服难以收买人心,于是听从了周人“在德不在鼎”的劝告,与周王室和解,并获得了孔子的认可。再加上频繁的与郑国、蔡国等姬姓国的联姻,以及和晋国的对抗,楚人不断与中原文化找到了更多的共同点。所以到了战国时代,楚国受到了诸夏的接纳,并数次成为了合纵盟主。战国时代楚国也一度也有过吞并东周王室的计划,但还是听从了周人的劝告而没有下手。

u=954143952,2155713941&fm=11&gp=0_副本.jpg

在对被征服臣民的态度上,楚人比秦人显得更仁慈。

就境内的文化多样性而言,楚国征服过的小国种类很多。有土生的荆蛮,有西部的巴人小国,还有淮泗流域的东夷小国,甚至是鲁国、蔡国这样的姬姓后裔,还有陈国这样的上古帝王后裔。最后是陆浑戎这样内迁中原的戎狄遗民。楚人对他们一般是放任以前的首领成为封君,给一座城或者一个县和小朝廷。对于有一定实力的陈国和郑国,楚国甚至是结盟之后允许亡国之君复国,在必要的时刻履行义务即可。无论是流亡楚国躲避内斗的名将田忌,还是流亡楚国的巴国王子,还是曾经地敌对的吴国流亡公子,都在楚国有一席之地。

著名的曾侯乙墓,就是楚文化和姬周文化有机融合的精彩产物。两种曾经敌对的文明,以潜移默化的方式相互影响。曾国还曾在吴国追击楚昭王时对抗吴国,对流亡的楚王加以庇护,并没有落井下石。再以战国晚期被楚国灭掉的鲁国为例。鲁地的文化和文物没有出现明显断层,楚国和鲁国的文化是并存发展的。鲁地还出现了楚人祭祀泰山的重要文物--楚高畾。这也是到了楚汉战争末期,鲁国地区选择为项羽坚守的原因之一。

秦人却对于战败之君非常严苛。

末代楚王被废为庶人,末代赵王和韩王被流放到南方楚地,末代齐王被流放到北方饿死,末代魏王直接被杀。在善待被俘国君的春秋时代,秦人甚至准备用被俘的晋惠公祭天。对于被征服国的臣民,秦人大体的做法是将所有人按进秦人的模子里。车同轨、书同文伴随着秦始皇对于各国书籍的没收或销毁,伴随着秦人对各地地方神祗的禁止。

所以,对比了秦楚文化的特色和对外关系之后便不难发现,楚人的宽容比秦人的严苛更利于成为诸夏的盟主。这恰恰也是秦国后来迅速崩溃,而楚国系新旧贵族争夺天下的背景形成因素。

历史解密 战史风云 野史秘闻 风云人物 文史百科

慈禧的三大罪过,对中国造成了什么影响?

慈禧太后曾经统治中国47年,她虽然只是太后,但是实际上的女皇帝。关于这个人,大家可能从电视里边见过好多次了,那么我今天讲的呢,是历史上真实的慈禧太后。有些电视里的情节、有些电影的情节,那是艺术创作,并不可靠。那么我今天呢,希望给大家介绍一个比较可详情>>

溥仪:大清朝卖官是我同意的,还有收据呢!

在中国历史上,买官卖官的事时有发生。一般到了王朝末期,国库空虚时,政府就会通过卖官来增加收入。其中最出名的,当属汉朝。东汉末年,桓灵二帝无道,卖官之事十分猖獗,直到后来曹操主政,才通过唯才是举的方法改善了官员的层次。网络配图同样,清朝末年详情>>

天龙八部里的钟灵是怎样的人?如何评价钟灵

钟灵的美,并非美在绝美的丽容,而是美在美目盼兮,巧笑倩兮灵动,一提裙时的天真娇俏,脸上的笑容,春水一样荡漾,又若三春暖阳的明媚,即使是不笑的时候,俏丽的脸庞也蕴满了笑意,真是说不出的令人喜爱,还记得段誉触到她脚的时候,小脸儿羞羞的,满面红晕流霞,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