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历史,看历史知识,尽在探索历史
孟姜女

孟姜女

()
中文名:
孟姜女
别名:
未知
国籍:
未知
人物简介:

孟姜女的传说是中国古代汉族四大爱情传奇之一(其他三个分别是《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白蛇传》),千百年来一直以口头传承的方式在汉族民间广为流传。最早的传说可上溯到《左传》。

秦朝名人推荐
本名
孟姜女
所处时代
西汉末年
出生地
嬴牟(今山东省莱芜市茶业口镇)
主要作品
毛传
主要成就
历史人物

历史渊源

孟姜女的传说,一直以口头传承的方

孟姜女连环画式在汉族民间广为流传。直到20世纪初,在“五四”精神的推动下,她才被纳入到研究者的视野中。中国著名的历史学家顾颉刚将孟姜女传说的原初形态一直上溯到《左传》上的一个故事。《左传》记述这个故事是想褒扬杞梁妻(也就是后世的孟姜女)在哀痛之际,仍能以礼处事,神志不乱,令人钦佩。

《左传》上没有哭声的杞梁妻,到战国时就沾染了当时音乐界的风气,增加了哀哭的一段故事。这是个很重要的转变,后世关于杞梁妻故事的变异就是顺着这“哭之哀”生发出来的。

第一个记述崩城之事的人,是西汉末年的刘向。他在《烈女传》中先重述了《左传》中杞梁妻的故事,然后他继续写到:杞梁妻没有子嗣,娘家婆家也都没有亲属,夫死之后成了个孤家寡人。杞梁妻“就其夫之尸于城下而哭之”,哭声十分悲苦,过路人无不感动。十天以后,“城为之崩”。唐代的有关记载,使杞梁妻的故事大变了模样。杞梁由春秋的齐人变成秦朝的燕人;杞梁妻的名字出现了,她姓孟名仲姿,或姓孟名姜女;杞梁的死因不再是战死疆场,而是因避役被捉后筑于城墙之内,所以其妻要向城而哭;而筑于城墙之内的死尸实在太多了,只有滴血认骨才能辨别。杞梁妻的故事经过六朝、隋唐时代的加工,把崩城和秦始皇联系在了一起,这是一个不小的创造。

元代时中国的汉族民间戏曲剧种十分发达,出现了很多杂剧大家和脍炙人口的作品,像孟姜女这样富有生命力和创作空间的故事,自然也成为戏曲创作的源泉。范郎的名字从范希郎、范四郎、范士郎、范喜郎到范杞良、范纪良、万喜良,出现很多种变异,故事的情节被铺陈得一波三折,与他们有关的其他人物,如范郎的母亲也出现在戏曲之中,使故事日渐丰满。

明清以来,孟姜女的故事在汉族民间仍继续发展演变。各地的口头讲述,把孟姜女说成是葫芦所生,由于葫芦(或瓜)牵连到隔壁而居的孟姜两家,所以叫“孟姜女”。孟姜女的故事不仅流传的时间漫长,受其影响的地域也十分广泛。不同的地方根据当地的民俗和民众的不同兴趣取向,对这个故事做了各种改造,使孟姜女的传说呈现出极其强烈的地域色彩。

2006年,国务院公布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孟姜女传说发源地为淄博。

故事来源

孟姜女哭长城有人认为孟姜女的故事来自《左传·襄公二十三年》中的齐国武将杞梁的妻子,无名无姓,称为杞梁妻。“齐侯归,遇杞梁之妻于郊,使吊之。辞曰:‘殖之有罪,何辱命焉?若免于罪,犹有先人之敝庐在,下妾不得与郊吊。’齐侯吊诸其室。”即杞梁之妻要求齐侯在宗室正式吊唁杞梁。其中既没有“哭”,也没有长城或者城墙、更无“城崩”、“投水”等情节。

“哭”的情节早在《礼记·檀弓》记曾子提到“杞梁死焉,其妻迎其柩于路,而哭之哀”。刘向的《说苑·善说篇》加上“崩城”的内容:“昔华周、杞梁战而死,其妻悲之,向城而哭,隅为之崩,城为之厄。”

接着刘向《列女传》又加上“投淄水”的情节:“杞梁之妻无子,内外皆无五属之亲。既无所归,乃就其夫之尸于城下而哭之,内诚动人,道路过者,莫不为之挥涕,十日而城为之崩。”“乃枕其夫尸于城下而哭之,内诚感人,道路过者莫不为之挥涕。十日城为之崩。既葬,曰:‘我何归矣?’……亦死而已,遂赴淄水而死。”。

一些诗词也有对杞梁妻的抒情描述。三国时曹植在《黄初六年令》中说“杞妻哭梁,山为之崩”。敦煌石窟发现的隋唐乐府中有“送衣之曲”,增加了送寒衣的内容。

唐代贯休的诗作《杞梁妻》首次将故事时间移动到秦朝时,并将“崩城”变成“崩长城”:“秦之无道兮四海枯,筑长城兮遮北胡。筑人筑土一万里,杞梁贞妇啼呜呜。上无父兮中无夫,下无子兮孤复孤。一号城崩塞色苦,再号杞梁骨出土。疲魂饥魄相逐归,陌上少年莫相非。”这时的内容和后来的故事已经差不多了。杞梁后来讹化成万喜良或范喜良,其妻成为孟姜女。南宋郑樵曰:“杞梁之妻,与经传所言者,数十言耳,彼则演成万千言……。”

元代开始孟姜女的故事被搬上舞台。

顾炎武的《日知录》中阐述了孟姜女的故事演变过程。顾颉刚发表《孟姜女故事研究》对故事演变的过程进行了更为详尽的阐述。

故事演变

杞梁妻的故事最早记载在信史《左传》襄公二十三年里。周灵王二十二年(齐庄公四年,前550年)秋,齐庄公姜光伐卫、晋,夺取朝歌。前549年,齐庄公从朝歌回师,没有回齐都临淄便突袭莒国。在袭莒的战斗中,齐国将领杞梁、华周英勇战死,为国捐躯。后来齐莒讲和罢战,齐人载杞梁尸回临淄。杞梁妻哭迎丈夫的灵柩于郊外的道路。齐庄公派人吊唁。杞梁妻认为自己的丈夫有功于国,齐庄公派人在郊外吊唁既缺乏诚意,又仓促草率,对烈士不够尊重,便回绝了齐庄公的郊外吊唁。后来,齐庄公亲自到杞梁家中吊唁,并把杞梁安葬在齐都郊外。(杞梁墓在今山东淄博市临淄区齐都镇郎家村东)。应该说,这段故事明文记载在《左传》中,是真人实事。虽无后来“哭夫”、“城崩”、“投水”等情节,主要是表现杞梁妻大义凛然的刚烈性格,但其反对战争、热爱丈夫的主体框架已隐隐显现。

“哭夫”情节的增加,是在《礼记》“檀弓”里曾子的话。曾子说杞梁妻“哭之哀”;到了战国时期的《孟子》,又引淳于髡的话说“华周杞梁之妻哭其夫而变了国俗”;使《左传》中的史实“杞梁妻拒齐庄公郊外吊唁”变成了“杞梁妻哭夫”,故事的重心发生偏移。

“崩城”情节的增加,是在西汉刘向的《说苑》;在《列女传》中,又平添了“投淄水”的情节。杞梁妻的故事到了汉代,哭夫、崩城、投水已成系列。

到了东汉,王充的《论衡》、邯郸淳的《曹娥碑》进一步演义,说杞梁妻哭崩的是杞城,并且哭崩了五丈。西晋时期崔豹的《古今注》继续夸大,说整个杞城“感之而颓”。到西晋时,杞梁妻的故事已经走出了史实的范围,演变成“三分实七分虚”的文学作品了。

如果说从春秋到西晋,杞梁妻的故事还是在史实的基础上添枝加叶的话,那么,到了唐代诗僧贯休的诗《杞梁妻》那里,就变得面目全非了。贯休在这首诗里,把春秋时期的事挪到了秦代,把临淄的事搬到了长城内外,把“城”嫁接到“长城”,再把“长城”直接定义为“秦长城”。经过贯休的大幅度调整,杞梁妻的故事开始向“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靠近。

到了明代,明政府为了防止瓦剌入侵,大修长城,招致民怨沸腾。老百姓为了发泄对封建统治者的不瞒,又改杞梁妻为“孟姜女”,改杞梁为“万喜梁”(或范喜梁),加了诸如招亲、夫妻恩爱、千里送寒衣等情节,创造出全新的“孟姜女哭长城”传说。

从开始的杞梁妻故事到最后的孟姜女传说,其间有两千余年。一个故事能长时间为人民群众所喜爱,并不断的被改造、加工,并不是偶然的。其主要原因是因为这个故事代表了整个人类的共同愿望,抒发了劳动人民最真实的心声。那就是:向往和平,追求稳定,渴望家庭生活的幸福和安宁。

情节概述

相传在秦朝的时候,有一户姓孟的人家,种了一棵瓜,瓜秧顺着墙爬到姜家结了瓜。瓜熟了,一瓜跨两院得分啊!打开一看,里面有个又白又胖的小姑娘,于是就给她起了个名字叫孟姜女。孟姜女长大成人,方圆十里、八里的老乡亲,谁都知道她是个人好、活好、聪明伶俐,又能弹琴、作诗、写文章的好闺女。老两口更是把她当成掌上明珠。

这时候,秦始皇开始到处抓夫修长城。有一个叫万喜良的公子,是个书生,吓得从家里跑了出来。他跑得口干舌燥,刚想歇脚,找点水喝,忽听见一阵人喊马叫和咚咚的乱跑声。原来这里也正在抓人哩!他来不及跑了,就跳过了旁边一堵垣墙。原来这垣墙里是孟家的后花园。这功夫,恰巧赶上孟姜女跟着丫环出来逛花园。孟姜女冷不丁地看见丝瓜架下藏着一个人,她和丫环刚喊,万喜良就赶忙钻了出来,上前打躬施礼哀告说:“小姐,小姐,别喊,别喊,我是逃难的,快救我一命吧!”

孟姜女一看,万喜良是个白面书生模样,长得挺俊秀,就和丫环回去报告员外去了。老员外在后花园盘问万喜良的家乡住处,姓甚名谁,何以跳墙入院。万喜良一五一十地作了口答。员外见他挺老实,知书达礼,就答应把他暂时藏在家中。万喜良在孟家藏了些日子,老两口见他一表人才,举止大方,就商量着招他为婿。跟女儿一商量,女儿也同意。给万喜良一提,万公子也乐意,这门亲事就这样定了。

那年月,兵荒马乱,三天两头抓民要夫,定了的亲事,谁家也不总撂着。老两口一商量,择了个吉日良辰,请来了亲戚朋友。摆了两桌酒席,欢欢喜喜地闹了一天,俩人就拜堂成亲了。常言说:“人有旦夕祸福,天有不测风云”。小俩口成亲还不到三天,突然闯来了一伙衙役,没容分说,就生拉硬扯地把万公子给抓走了!

这一去明明是凶多吉少,孟姜女成天哭啊,盼啊!可是眼巴巴地盼了一年,不光人没有盼到,信儿也没有盼来。孟姜女实实地放心不下,就一连几夜为丈夫赶做寒衣,要亲自去长城寻找丈夫。她爹妈看她那执拗的样子,拦也拦不住,就答应了。孟姜女打整了行装,辞别了二老,踏上了行程,孟姜女一直奔正北走,穿过一座座山、越过一道道水。

孟姜女打整了行装,辞别了二老,踏上了寻夫的行程。饿了,啃口凉饽饽;渴了,喝口凉水;累了,坐在路边歇歇脚儿。有一天,她问一位打柴的白发老伯伯:“这儿离长城还有多远?”老伯伯说:“在很远很远的地方是幽州,长城还在幽州的北面。”孟姜女心想:“就是长城远在天边,我也要走到天边找我的丈夫!”

孟姜女刮着风也走,下着雨也走。一天,她走到了一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荒郊野外,天也黑了,人也乏了,就奔破庙去了。破庙挺大,只有半人深的荒草和龇牙咧嘴的神像。她孤零零的一个年轻女子,怕得不得了。可是她也顾不上这些了,找了个旮旯就睡了。夜里她梦见了正在桌前跟着丈夫学书,忽听一阵砸门声,以为闯进来一帮抓人的衙役。她一下惊醒了,原来是风吹得破庙的门窗在响。她叹了口气,看看天色将明,又背起包裹上路了。

一天,她走得精疲力尽,又觉得浑身发冷。她刚想歇歇脚儿,咕咚一下子就昏倒了。她苏醒过来,才发觉自己是躺在老乡家的热炕头上。房东大娘给她擀汤下面,沏红糖姜水,她千恩万谢,感激不尽。她出了点汗,觉得身子轻了一点,就挣扎着起来继续赶路。房东大娘含着泪花拉着她说:“您大嫂,我知道您找丈夫心切,可您身上热得象火炭一样,我能忍心让您走吗!您大嫂,您再看看您那脚,都成了血疙瘩了,哪还是脚呀!”孟姜女一看自己的脚,可不是成了血疙瘩了。她在老大娘家又住了两天,病没好利索就又动身了。老大娘一边掉泪,一边嘴里念道:“这是多好的媳妇呀!老天爷呀,你行行好,让天下的夫妻团聚吧!”孟姜女终于到了修长城的地方。她打问修长城的民工:您知道万喜良在哪里吗?打听一个,人家说不知道。再打听一个,人家摇摇头,她不知打听了多少人;才打听到了邻村修长城的民工。邻村的民工热情地领着她找和万喜良一块修长城的民工。

孟姜女问:“各位大哥,你们是和万喜良一块修长城的吗?”

大伙说:“是!”

“万喜良呢”大伙你瞅瞅我,我瞅瞅你。含着泪花谁也不吭声。孟姜女一见这情景,嗡的一声,头发根一乍。她瞪大眼睛急追问:“我丈夫万喜良呢?”大伙见瞒不过,吞吞吐吐地说:“万喜良上个月就——就——累累-累饿而死了!”

“尸首呢?”

大伙说:“死的人太多,埋不过来,监工的都叫填到长城里头了!”

大伙话音未落,孟姜女手拍着长城,就失声痛哭起来。她哭哇,哭哇。只哭得成千上万的民工,个个低头掉泪,只哭得日月无光,天昏地暗,只哭得秋风悲号,海水扬波。正哭,忽然“哗啦啦”一声巨响,长城像天崩地裂似地一下倒塌了一大段,露出了一堆堆人骨头。那么多的白骨,哪一个是自己的丈夫呢?她忽地记起了小时听母亲讲过的故事:亲人的骨头能渗进亲人的鲜血。她咬破中指,滴血认尸。她又仔细辨认破烂的衣扣,认出了丈夫的尸骨。盂姜女守着丈夫尸骨,哭得死去活来。

正哭着,秦始皇带着大队人马,巡察边墙,从这里路过。

秦始皇听说孟姜女哭倒了城墙,立刻火冒三丈,暴跳如雷。他率领三军来到角山之下,要亲自处置孟姜女。可是他一见孟姜女年轻漂亮,眉清目秀,如花似玉,就要霸占孟姜女。孟姜女哪里肯依呢!秦始皇派了几个老婆婆去劝说,又派中书令赵高带着凤冠霞帔去劝说,孟姜女死也不从。最后,秦始皇亲自出面。孟姜女一见秦始皇,恨不得一头撞死在这个千古一帝。但她转念一想,丈夫的怨仇未报,黎民的怨仇没伸,怎能白白地死去呢!她强忍着愤怒听秦始皇胡言乱语。秦始皇见她不吭声,以为她是愿意了,就更加眉飞色舞地说上劲了:“你开口吧!只要依从了我,你要什么我给你什么,金山银山都行!”

孟姜女说:“金山银山我不要,要我依从,只要你答应三件事!”

秦始皇说:“莫说三件,就是三十件也依你。你说,这头一件!”

孟姜女说:“头一件,得给我丈夫立碑、修坟,用檀木棺椁装殓。”

秦始皇一听说:“好说,好说,应你这一件。快说第二件!”

“这第二件,要你给我丈夫披麻戴孝,打幡抱罐,跟在灵车后面,率领着文武百官哭着送葬。”

秦始皇一听,这怎么能行!我堂堂一个皇帝,岂能给一个小民送葬呀!“这件不行,你说第三件吧!”

盂姜女说:“第二件不行,就没有第三件!”

秦始皇一看这架式,不答应吧,眼看着到嘴的肥肉摸不着吃;答应吧,岂不让天下的人耻笑。又一想:管它耻笑不耻笑,再说谁敢耻笑我,就宰了他。想到这儿他说:“好!我答应你第二件。快说第三件吧!”

孟姜女说:“第三件,我要逛三天大海。”

秦始皇说:“这个容易!好,这三件都依你!”

秦始皇立刻派人给万喜良立碑、修坟,采购棺椁,准备孝服和招魄的白幡。出殡那天,万喜良的灵车在前,秦始皇紧跟在后,披着麻,戴着孝,真当了孝子了。赶到发丧完了,孟姜女跟秦始皇说:“咱们游海去吧,游完好成亲。”秦始皇可真乐坏了。正美得不知如何是好,忽听“扑通”一声,孟姜女纵身跳海了!

秦始皇一见急了:“快,快,赶快给我下海打捞。”

打捞的人刚一下海,大海就哗——哗——地掀起了滔天大浪。打捞的人见势不妙,急忙上船。这大浪怎么来得这么巧呢?,原来,龙王爷和龙女都同情孟姜女,一见她跳海,就赶紧把她接到龙宫。随后,命令虾兵蟹将,掀起了狂风巨浪。幸亏秦始皇逃得快,要不就被卷到大海里去了。

内容传说

常言说:无官一身轻。孟、姜二人辞官后在家过着清闲的日子。这一年,孟家堂屋里住下一对巧燕。在那时候,据说燕子住在谁家,谁家就会吉祥如意。因此,孟家对巧燕十分爱怜。在巧燕住的第三个年头上,已经到了阳春三月,别人家住的燕子都飞回来了,就是不见自家住的燕子回来,一家人都很挂念。就在孟家人焦急的时候,忽然有一只巧燕扑楞楞直向堂屋飞来,落在屋正中的方桌上叽叽喳喳叫个不停,孟大人甭提多高兴了,走到近前一看,瞧见燕子的右腿缠着一道红布,心中一惊,他想,哎呀,是不是被谁家的孩子逮住把腿弄伤了?他慌忙上前捉住小燕子,小心地把红布解开。一看,红布里边裹着一个小纸包,上面写着“种上”二字。孟大人很奇怪,慢慢打开纸包,一看,原来里边包着一粒饱盈盈的葫芦籽儿,他二话没说,就把种子种在了朝阳的墙根,每天都要看上一遍,过几天,长出一棵又青又壮的葫芦苗,姓孟的全家很高兴。施肥浇水,精心养护。

葫芦秧越长越旺,越长越长,很快地就爬上墙头又拖到了姜家院里长。姜家也是精心照料。说来也巧,就在秧子中间,墙头顶上结了一个葫芦,孟姜两家都怪喜欢。商量着待葫芦成熟后一锯两半,一家一半做个瓢用。

到秋后,葫芦长熟了。两家正准备摘下来锯瓢的时候,只听“嘣”地一声,葫芦崩开了,从葫芦里蹦出个小女孩。这女孩长得十分俊美,很招人喜爱,孟姜二人欢喜不尽,商量着给小女孩起个名字。说来两家对此女都有功劳,又是长在两家中间,算是两家伙着一个闺女,就按两家姓氏取名叫孟姜女。

孟姜女慢慢长大了,心灵手巧,尊大让小很懂事。女大十八变,越变越好看,模样更是如花似玉。长到二九十八岁,提亲的踏破门槛。有的是王孙公子,有的是富家子弟,孟姜两家商量来商量去无有一家中意。两家的老人为孟姜女的婚事也都非常着急。

有一天,一个卖诗讨饭的书生来到孟家门口,孟大人一看写的那字远看是花,近看是字。再看那人虽是衣服破烂,但仍然不减潇洒风度。不禁顿起爱慕之心。让家人把他叫到屋里,好茶好饭给他吃,慢慢拉起家常来。

原来这书生是孟姜俩人的当朝好友范世安之子范喜良。因秦始皇听信奸臣馋言将其父杀害,母亲气绝身亡,剩下范喜良无依无靠才落到这步田地。

孟姜二位大人对范喜良的不幸遭遇深为同情,当即收留了他,又把孟姜女许配给范喜良,了却了二位大人的一桩心事。

天有不测风云,就在范喜良和孟姜女成婚的第三天,秦始皇下令在全国抓派壮年劳力去北方修筑长城。范喜良在地里干活时被抓去了。孟姜女听说后哭得死去活来。

一转眼就到了冬天,这年冬天又特别冷。不断有人从北方捎信来,说皇上只顾早日修好长城,不顾民工死活,冻饿而死的不计其数。孟姜女听说这些信儿更是坐卧不安。连夜赶做了几件棉衣辞别两家父母上路了。

孟姜女一路上,饥了吃带的馍,渴了喝口凉水,日夜赶路。这一天,终于来到长城跟前,四处打听丈夫的下落。问来问去问到山东民工,说是范喜良冻饿死后埋在长城里面了。孟姜女一听,心里很悲痛,放声大哭起来。一连哭了七七四十九天,感动了上天。这一天,孟姜女正失声痛哭,只听“扑嗵”一声,长城倒塌了,露出一具尸体。孟姜女上前一看,正是自己的丈夫范喜良,她上前抱住丈夫,更是泪流不止。

长城被哭倒一事,很快就传到秦始皇那里。秦始皇得知后,便亲自坐车来到长城脚下查看。见一女子抱着个尸体痛哭不止,便上前去看。秦始皇一看,这女子长得俊秀无比,真有沉鱼落雁之容,就动了邪念。想把孟姜女封为宫中娘娘。孟姜女不肯依从。可秦始皇逼着不放。最后说:“要不从,就是违抗圣命,违抗圣命就要来杀九族,你看着办吧!”孟姜女为了丈夫和全家只好假意应允了,说:“皇上将我封宫是民女的造化。不过丈夫尸骨还没有收敛就随你进宫,恐怕天下人耻笑我贪图富贵,没有人情,还恐怕有人说皇上为了一个宫妃失去礼仪,要我进宫得答应我三件事。”秦始皇一听:有门。忙说:“你说的在理,别说三件,十件八件件件应承。”孟姜女说:“头一件,埋葬范喜良时要满朝文武披麻戴孝。”秦始皇说:“中,第二件?”孟姜女说:“第二件把范喜良金鼎玉葬。”秦始皇说:“行。那第三件?”孟姜女说:“请皇上放我回家告知我家二老,也好有个交待。”秦始皇说:“中,件件照办。”随后,按照孟姜女说的下了圣旨。前两件办完后,秦始皇就派了两名御林军套一车辇把孟姜女送到家中,以后再接回来。

“少心”、“没肺”两个御林军赶着车子拉着孟姜女上路了。这一天,走到大山之中,那山道是又窄又弯,车子行到一山崖拐弯处,“少心”在后边喝水没跟上来,只有“没肺”一人坐在车子前边。孟姜女一看前后无人,手掀车帘,乘“没肺”不防备使劲一推,就把“没肺”推到山涧里去了。只听“哎呀”一声,肉跟石头就见面了,三碰五碰到了沟底人也就断气了。等到“少心”赶上来看,“没肺”掉到沟里死了,便哈哈大笑:“死得好,死得好,这回没人碍我的事啦。”又往前走了一段,“少心”这家伙顿生歹意,要糟塌孟姜女。孟姜女想:我要和他打,一个弱女子是打不过他,我要自杀,让他活着回去怪便宜他。眉头一皱,计上心来。说:“好”,说着就走下车来。孟姜女看到路边的沟有一丈多深,走到沟边手一松,就把手巾掉到沟里啦。忙喊“哎呀!我的手巾掉啦!”“少心”忙问:“掉哪啦?”“那不,掉到沟里啦。”“咱不要啦,等到城里我给你买一块。”“不!不!买的没有我的好。”“那咋办?”“你给我拾上来。”“一个小手巾不值得费恁大劲。”“你要不拾,我就不答应你!”“好,好,我去拾。”说罢,就跳下沟去拾手巾。孟姜女一看,时机已到,搬起石头就往下砸,一砸、两砸、三砸,“少心”头上开花去找“没肺”去了。

孟姜女独自赶车往前走,边走边想:当今皇上昏庸无道,害死我夫,又来害我,丈夫尸骨未寒,皇上就要封宫,如若不从,违抗圣命,还要家灭九族,思来想去,还不如随丈夫一同前去。这时,车子正走到一江边,孟姜女下车后高喊一声:“范郎,为妻随你去了!”便跳江自杀。

后人唱道:

葫芦结籽生孟姜,喜结良缘遇范郎。

千古一帝秦始皇,拆散一对好鸳鸯。

范郎修筑长城死,孟姜哭倒长城墙。

贞烈女子性情刚,为保全节跳了江。

后世影响

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在民间广为流传,其夫万喜良被魏王征召修筑长城(今卫辉与辉县交界的战国长城)劳累饥饿而死,埋于长城之下。孟姜女寻夫哭至卫辉池山段长城,感动天地,哭塌长城,露出丈夫尸骨。至今在卫辉池山乡歪脑村一带还流传其故事,山上能见到孟姜女哭塌长城的泪滴石。新乡市区有孟姜女河,孟姜女路,孟姜女桥等名称。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孟姜女传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文物。

2014年07月16日,孟姜女传说被正式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孟姜女的家乡为山东省莱芜市茶业口镇(古称莱芜为嬴牟)。 

纪念庙宇

孟姜女庙

孟姜女哭倒长城的故事,在我国广为流传,可说是家喻户晓。后人为了纪念她,便修了贞女祠,俗称孟姜女庙。这座贞女祠,坐落在秦皇岛市山海关区城东6.5公里处的望夫石村北凤凰山小丘陵之巅。1956年,被公布为河北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整个景区由长阶、山门、神亭、前殿、后殿、望夫石、梳妆台、振衣亭、海眼、孟姜女苑等景点组成,布局合理,错落有致。庙宇四周林木蓊郁,掩映着青砖红瓦,显得格外古朴清幽。

长阶是通往姜女庙正门的必由之路,青石砌成,随地势而逐渐增高,直达山门。长阶共一百零八级,抬头仰望,使孟姜女庙增加了几分庄严。

孟姜女祠

铜川姜女祠铜川姜女祠位于郊区金山山麓,距铜川古城约1.5公里。这里交通便捷,环境幽雅,兼有神奇、悲壮的姜女传说,使其蒙上了几分神秘色彩。据《陕西通志》、《大名一统志》、《郡国志》以及山海关孟姜女庙刻记载“孟姜女是陕西同官(今铜川市印台区)人。

铜川姜女祠修建于1000多年前,历经宋、元、明、清修葺扩建,到清代乾隆年间时,已成为规模宏大,庙宇林立,影响久远的名胜古迹。民国末年,由于国民党反动军队的破坏,姜女祠日渐荒祀。1990年郊区人民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开始整修扩建姜女祠。经过四年的辛勤工作,如今以全新的面貌对游人开放。新修姜女祠的山门、祭亭和孟姜女雕像及踏步层层错落,浑然一体,山门面阔三间,仿清代歇山式建筑,半拱飞檐,正中门额悬挂“孟姜女”牌匾,山门院内,矗立着高达4.5米的孟姜女塑像,高达1.5米的基座上镌刻着明代陕西巡抚秦扬的《过节妇孟姜祠祀》,两侧竖立着古人歌咏姜女祠的诗文碑。孟姜女的故事在我国,尤其在民间流传极为广泛,具有鲜明的个性,在众多的孟姜女的故事中,铜川姜女祠是最值得人们旅游光览的一处胜地古迹。

故居纪念馆

孟姜女故居纪念馆,位于山东涌泉齐长城风景区。相传,齐人姜女为寻夫沿齐长城来到劈山脚下,饥寒交迫,昏睡在劈山脚下,被一孟姓夫妇搭救,养病半年有余使得康复,为答谢再生之恩,姜女冠以孟姓,并认其为义父义母,因此史传“孟姜女”。姜女住过的孟宅后来也称“孟姜宅”。现恢复为孟姜女故居,并在此基础上建成“孟姜女故居纪念馆”。 

同时,为了纪念这位忠贞的爱情女神,在景区内的劈山岭建有孟姜女文化园,这里是游览涌泉风景区齐长城遗址保护园中天门的承前启后的纽带,是到达古齐长城与南天门的起点。公园内有纪念孟姜女的雕塑群、纪念亭、望夫石、石瓢、孟姜女石屋、牵手树、岩画群、中天门、古登山口、哨亭、姜女庙、夫妻树以及观音大士留下的足迹和孟姜女化神的石印等景点及建筑。

相关考证

一说认为,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纯属虚构,因为山海关长城修建于秦朝以后,秦始皇时代修筑的长城,距山海关北去数百里。既然当时当地并无长城,哭长城之事自然是子虚乌有。

一说认为,孟姜女的故事发生在春秋时期。据《左传·襄公二十三年》记载:齐庄公四年(前550),齐伐卫、晋,回师攻莒时齐大夫杞梁战死。杞梁妻迎丧于郊,相传她哭夫十日,城墙为之崩塌。后世以讹传讹,把杞梁妻说成是秦始皇时代的人,演绎出哭长城的故事。

有人指出,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是随着历代时势和风俗不断变化而变异的。战国时,齐都盛行哭调,杞梁(后演化为喜良)战死而妻迎柩,便是悲剧的素材。西汉时,盛行阴阳五行、天人感应之说,杞梁妻的悲苦便造成了城崩山裂的感应。至六朝、隋唐间,乐府中有送衣之曲,于是又增添了送寒衣的内容。可见,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是在长期的文化演变中逐渐丰满起来的。

修筑长城是历代封建王朝各种劳役中最为残酷、最具代表性的一项劳役,从春秋至明,近两千年漫长的岁月中,长城屡修屡补,强征了无数的民夫,任何时候都可能产生像孟姜女那样的遭遇。因此,孟姜女和范喜良,是劳动人民在承受无限度的劳役中塑造出来的两个典型人物,集中表现了千百万下层百姓被劳役逼得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的灾难。动人的哭长城故事,是对封建统治阶级暴虐行为的控诉,也是对被奴役者不畏强暴、坚贞不屈精神的歌颂。正如南宋名臣文天祥在孟姜女塑像旁书写的楹联:“秦皇安在哉,万里长城筑怨;姜女未亡也,千秋片石铭贞。”这当是中允之论。

民歌

《孟姜女》

正月个里来是新春

家家户户喜盈盈

人家夫妻团圆聚

孟姜女传说

孟姜女的丈夫去造长城

夏夜里银河飞流星

那是牛郎织女点燃的红灯笼

孟姜女望长空

泪眼雾蒙蒙

我与杞良哥何日能重逢

九月里来九重阳

菊花煮酒空相望 空相望

落叶飘秋风凉

窗前月如霜

我给亲人做衣裳

线是相思针是情

针针线线密密缝 密密缝

再把心口一丝热

絮进寒衣伴君行

大雪纷飞北风急

孟姜女千里送寒衣

从秋走到年关过 年关过

不知丈夫在哪里 在哪里

声声血泪声声唤

天也昏来地也暗

哭倒长城八百里

只见白骨满青山

文学作品

《孟姜女诗》 李家荣

八月雁门开,良人去未回。

九月深闺思念瘦,碧空无雁寄书来。

远路送寒衣,胡天白雪飞。

寒衣送到长城畔,噩耗袭来肠欲断。

风色吼斜阳,伤心哭杞梁。

哭倒长城八百里,戍楼画角悲声起。

秦氏慕娇容,投江死不从。

征夫白骨埋荒草,天若有情天亦老!

君不闻今世未成连理枝,来生但愿续佳期。

尽说讹传事,不妨夸节义。

墨客称扬此性情,世人千古叹忠贞。

君不闻济宁梁祝双游侠,眷恋人间犹化蝶。

——摘自《铜川吟——“药王故里,锦绣铜川”征文作品集》,2012年9月

孟姜女姓氏

孟姜女并不姓孟,“孟”为“庶长”的意思;“姜”才是其姓氏。“孟姜女”实际的意思是“姜家的大女儿”;而且,孟姜女不是单指一个人,而是一类人的通称。据《毛传》:“孟姜,齐之长女。”陈奂传疏:“孟姜,世族之妻”等文献记载,先秦时期,“孟姜”一般称齐国国君之长女,亦通指世族妇女。也就是说,当时很多齐国公室的贵族妇女,都可称“孟姜”。此点除文献证据外,有文物桓子孟姜壶为证(此壶为春秋时期齐庄公姜光的大女儿姜蕾和丈夫田桓子无宇共铸,以悼念田桓子无宇的父亲田须无)。 

历史解密 战史风云 野史秘闻 风云人物 文史百科

慈禧的三大罪过,对中国造成了什么影响?

慈禧太后曾经统治中国47年,她虽然只是太后,但是实际上的女皇帝。关于这个人,大家可能从电视里边见过好多次了,那么我今天讲的呢,是历史上真实的慈禧太后。有些电视里的情节、有些电影的情节,那是艺术创作,并不可靠。那么我今天呢,希望给大家介绍一个比较可详情>>

5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