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历史,看历史知识,尽在探索历史
刘铭传

刘铭传

(清朝名臣,洋务派骨干之一)
中文名:
刘铭传
别名:
省三
国籍:
中国
人物简介:

刘铭传(1836年9月7日—1896年1月12日),字省三,自号大潜山人,因排行第六、脸上有麻点,人称刘六麻子,安徽合肥(今肥西大潜山麓)人。清朝名臣,系台湾省首任巡抚,洋务派骨干之一。1864年,授直隶提督。无锡之战中,率中路淮军俘太平军黄子隆以下两万余人。先后于黄陂、潍县、寿光等地败东捻军。后向李鸿章献计,将西捻军引到黄河、运河、徒骇河之间的狭长地带,铭军在西捻军被围后与之决战,致西捻军全军覆没。以收平西捻军的全功而晋爵一等男。1884年,以弱胜强、以少胜多,于淡水等地率军击败法国舰队的进犯。1885

清朝名人推荐
中文名
刘铭传
别名
省三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出生地
庐州府合肥县(今安徽肥西)
出生日期
公元1836年(丙申年)
逝世日期
公元1896年
职业
政治家,军事家
主要成就
俘太平军黄子隆以下两万余人;黄陂、潍县、寿光等地败东捻军,收平西捻;淡水之战,开启台湾近代化
代表作品
《大潜山房诗钞》《刘壮肃公奏议》
谥号
壮肃
追赠
太子太保
荣誉
台湾近代化之父

人物生平

早期经历

刘铭传,公元1836年9月(清道光十六年七月)出生于合肥西乡(今肥西县)大潜山麓的刘老圩。刘家世代务农,父刘惠,生6 子,刘铭传最幼,排行第六。儿时患过天花,乡里称“刘六麻子”。刘铭传11 岁时,父亲病故,随后大哥三哥又相继去世,其他几个哥哥各自成家,此后便与母亲周氏单独生活。母子相依为命,靠贩私盐为生。刘铭传性情豪爽,同当地青年人相处甚好。有一天,刘家因缴不出团队的粮食,被当地土豪侮辱。刘铭传向土豪警告道:“你们不能再作威作福,欺侮乡民,否则,我就要宰掉你!”土豪见是一个赤手空拳的毛头小子,狂笑道:“孺子还敢阻挡我吗?”刘铭传夺下土豪的佩刀,手起刀落,劈下那土豪的头颅,跑回乡里大呼:“某土豪给我杀死了,你们要保卫家乡,就跟我来吧!”当即有数百名乡里青年表示拥戴。刘铭传便领着这些青年,在大潜山修圩筑寨,开始了团练生涯。 

领铭字营

公元1862 年(同治元年)二月,李鸿章受曾国藩指派,到合肥招募淮军。刘铭传同张树珊、潘鼎新、吴长庆等各领本部团练投奔。曾国藩对这批新募淮勇极为重视,所有器械粮饷的供应悉仿湘军,手订营制,亲到校场检阅,命刘铭传充任“铭字营”营官。“铭字营”中多为刘家子弟,刘铭传在营中职务最高,辈份也最高,其骨干将领皆为刘家子弟和刘铭传办团练中结纳的“同里敢战之士”,他们绝对服从刘铭传的指挥,成了刘铭传起家的重要帮手。

四月,刘铭传率领“铭字营”和张树声的“树字营”等淮军一起,从安庆乘坐外国商船驰往上海驻防。五月二十日刘铭传率部与太平军初次接战,先后占领杭头和新场两地,直迫南汇城下。此时,南汇太平军守将吴建瀛和刘玉林发生动摇,通过当地团练头目前来“乞和”。因吴建瀛还有所犹豫,刘铭传一面派部将前往刘玉林处联络劝降,一面与潘鼎新率部进逼城下,刘玉林乘机挟持吴建瀛出城投降。吴建瀛是安徽人,部下士卒也多是皖北籍,刘铭传以乡情、高官厚禄相引诱,将吴部驻南汇太平军1 万多人中老弱裁剪淘汰,收编为8 营,大大扩充了自己的实力。五月三十一日,刘又率部击退从川沙方向来攻的太平军,于第二天乘胜攻占川沙。刘铭传因此升游击并获赏戴花翎。 

连战连捷

淮军在上海站稳脚跟后,随即奉命进兵苏南。刘铭传与潘鼎新、张树珊等率3000淮军,由水路直扑福山。登岸后,骄兵轻进,在同观山与太平军遭遇激战,被打溃。

后来,在由外国雇佣军组成的洋枪队援助下夺下福山。刘铭传升“以总兵补用”,不久担任江苏狼山镇守使。随后,刘率部同其他淮军一起,连占太仓、昆山,攻下江阴县城。刘铭传又被升为记名提督。十二月,刘铭传乘机向无锡太平军发起进攻,经过一天巷战,俘守将黄子隆、黄德懋父子以下2 万多人,被清廷“加恩赏头品顶戴”。公元1862 年(同治二年)十二月,刘铭传奉命率部参加合围常州的战役,由于城内太平军“顽强抵抗,寸土必争”,刘铭传等部淮军数次进攻均被打退,伤亡惨重,经过4个多月激战,才攻下常州这座孤城。淮军入城后,疯狂屠杀了护王陈坤书以下太平军将士近万人。刘因功被“赏穿黄马褂”。攻下常州、苏州以后,淮军实力大为扩展,刘铭传部已独立成军。辖有左、中、右3 军,每军6 营,共18 营,另有炮营1 营,加上亲兵营及幕僚人员,铭部拥有9000多人,洋枪4000多支,成为淮军中的劲旅。公元1863年(同治三年)七月,太平天国洪秀全之子洪天贵福由洪仁玕等护送到广德,后又被堵王黄文金迎往湖州,不久复回广德。刘铭传奉令跟踪追击,攻陷湖州、打下广德,毙太平军堵王黄文金。洪仁、洪天贵福辗转至江西,先后被俘殉难。刘铭传被清廷“补授直隶提督”。年仅28 岁的刘铭传,一步步登上清朝军队的最高军阶,成为当时淮军将领中任军职最高的人。 

镇压捻军

公元1864年(同治四年),曾国藩督师剿捻军,刘铭传奉令率军由广德北上。时清将僧格林沁正率精锐骑兵尾随捻军左奔右突,疲于奔命。铭军秉承曾国藩、李鸿章旨意,保存实力,驻六安、霍山一带按兵不动。僧格

林沁部1.1 万多人马被捻军全歼,僧格林沁毙命。清廷闻讯震怒,严旨申饬曾国藩,给刘铭传以革职留任的处分。十一月,刘铭传尾追捻军,冲过周家口,强渡沙河,在宏济桥与捻军赖文光、任化邦、牛洛红等遭遇,铭军凭借洋炮队火力,杀伤捻军甚众,于次年三月攻下黄陂县城,刘铭传因此官复原职。九月,捻军赖文光部与张宗禹部冲破曾国藩的沙河防线,进军河南中牟,分为东、西捻军。曾国藩河防战略失败,引咎辞职,清廷令李鸿章接任。 

李鸿章趁机扩充淮军,由4 万人扩展到7 万人,铭军马营增加尤为迅速,在淮军28个马营7000多匹战马中,约有13营3500多匹隶属铭军。铭军负责追剿东捻军,历时三载,最后在杨州瓦窑铺将东捻军战败。清廷授予刘铭传三等轻车都尉世职,赏给白玉柄小刀等物品。刘铭传以封赏太少,告积劳成疾不能坐骑为由,请假回乡养病。在东捻军垂危之际,西捻军闻讯驰援,直逼天津。清廷惊恐,严旨不停催促刘铭传率军护卫。刘铭传向李鸿章献计,将西捻军引到黄河、运河、徒骇河之间的狭长地带,铭军在西捻军被围后与之决战,致西捻军全军覆没。刘铭传以收平西捻军的全功而晋爵一等男。 

失意闲居

随后赴陕甘,配合左宗棠镇压回民叛乱。至陕甘后,刘铭传头伤后遗症复发,加之李鸿章保荐出任陕西巡抚未成,以“脑痛欲裂”为由,奏准获假3个月回籍休养。此时铭军已有2万人马,刘铭传推荐甘肃提督曹克忠统领。刘回家不久,铭军武毅右营士兵因不服曹克忠管理而发生哗变。因此,刘铭传以荐举非人而受革职处分。刘铭传心灰意冷,退志更坚,即在家乡大兴土木,修建庄园,修成合肥西乡的刘老圩和六安麻埠的刘新圩。 

保卫基隆港

刘铭传闲居十几年中,国事日益衰败,外患也日益严重,在同一些办洋务和具有改良思想的人士交往中,其思想发生了很大变化,常常中夜彷徨,不能安眠。

1883年,中法战争爆发。已解甲归田,在乡间隐居多年的刘铭传愤然而起,准备重赴沙场,杀敌报国。清政府任命他为督办台湾事务大臣,筹备抗法,不久又授福建巡抚,加兵部尚书衔。1884年六月,法国侵略者把战火烧到台湾海面,清廷诏令刘铭传入京,他当即上了一道《遵筹整顿海防讲求武备折》,慷慨主战。6月26日,清廷下诏,命刘铭传督办台湾军务,就在同一天,法国政府下令将驻越南的东京湾舰队和南中国海舰队混合编组,成立一支特遣舰队。刘铭传于1884年7月16日抵达基隆,第二天即巡视要塞炮台,检查军事设施,并增筑炮台、护营,加强台北防务。在他到达基隆的第15天,战争就爆发了。1884-1885年的中法战争,分为前后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在越南北部及中越边境进行;第二阶段战火扩大到福建台湾沿海,有陆战和海战两个战场,尤以台湾陆战最为激烈。

1884年8月4日,法舰直逼基隆,法军远东舰队司令孤拔和副司令利士比派一副官上岸,要求守军“于明日上午八时以前将炮台交出”,守军置之不理。5日,法舰在利比士的指挥下齐向基隆炮台猛烈开火,摧毁了清军数处炮垒及营房,守军于死伤十余人后向内地撤退。法军登陆,占领基隆港,将港内各种设施和炮台进行破坏。6日下午,法军陆战队向基隆市街搜索前进,并攻击附近高地。守军在刘铭传亲自统率下奋勇从各个方向进行反击,逐渐缩小包围圈。经过几小时的激战,法军伤亡100余人,狼狈逃回军舰,侵占基隆的计划破产了。

法军侵犯基隆首战即告失败,于是又向清政府提出新的和议条件,清政府再次拒绝。此时,法舰已有预谋地集中于福州马江,乘清军将吏相信“和谈大有进步”、丝毫不作准备之际,于23日下午发动突然袭击,把福建水师所有战舰全部击沉,然后炮轰马尾造船厂和马江沿岸各炮台。从此,法军就牢牢地掌握了台湾海峡的制海权,得以随心所欲地全力侵台。

孤拔再犯基隆。守军奋勇抵抗约两小时,伤亡百余人,最后被迫后撤。法军乘势登陆进攻,基隆港湾及周围阵地尽失,基隆市区告危。这时,法军在利士比的指挥下正进攻沪尾。刘铭传在得到大批法军猛攻沪尾,沪尾不断告急要求增援的消息后,考虑到台北府城是统帅部所在地,军资饷械集中于此,不可稍有疏虞。为保台北,沪尾重于基隆,于是决定撤离基隆,移师沪尾。法军占领基隆后,于8日又对沪尾发起进攻。利士比以战舰七艘轰击沪尾市街和各处据点,然后登陆,分几路前进。法军不惯于陆战,一进丛林,便失去了统一指挥,只得各自为战。这时,预先埋伏在各处的清军从北、东、南三个方向奋起截杀,锐不可当。在短兵相战中,守军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展开近战,而法军却溃不成军,伤亡累累。到最后,法军弹药已罄,全线崩溃,只得奔向海滩,逃回舰上。在这场战斗中,法方自认死27名,伤49名;刘铭传在给朝廷的奏折中说:“我军阵亡哨官三员,死伤兵勇百余人,法军被斩首二十五级,枪杀三百余人。此外又俘获法兵十四名,枭首示众。”通过这次战役,法国人不得不承认:“淡水的败战突然发生,它一方面使我们看出中国兵力的强大,一方面使我们明白局势的危险。这次败战是难以补救的。”自此以后,法国舰队只能轮流在淡水河口对这个海港实施封锁,再没有能力发动进攻了。

法国新的和议条件,其中一条是法国占领基隆、淡水作为可以接受第三者调停的先决条件。由于淡水大捷,清政府断然拒绝这样的条件。为了挽救进攻受挫、和谈停顿的困境,法国侵略者宣布自10月23日起封锁台湾。法军的封锁使台湾对外贸易交通中断,生产停滞,粮饷支绌。但在这种情况下,全台军民同仇敌忾,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支援前线。许多大陆大小船只,不顾风浪和被截捕的危险,采取夜航、偷渡或在东南部海岸登陆等方式,突破法军封锁线,把3000名淮军、60门钢炮、9000支步枪、200万发弹药、40只鱼雷和10万两饷银安全运到台湾。沿海地方当局也纷纷“协饷馈械,南洋最多,北洋次之”。此外,云南广西两省军队也相机向安南边境的法军阵地进攻,以为牵制。在全国上下的大力支援下,台湾终于度过了法军封锁所引起的社会经济危机,使敌人的封锁计划完全破产。

法军自淡水惨败后,即集中注意力于基隆。从11月以来,双方冲突时断时续。1885年1月以后,战斗加剧。3月初,法军增兵大批到达,3日法军派出精锐1300余名猛扑月眉山,5日又出动2000名直攻戏台山。守军腹背受敌,抵挡不住,月眉山失守,退守基隆河南岸,河北地区悉为敌所占据。两军隔河对峙,直至战争结束。法军多次进攻,用了不少气力,而始终局促于基隆港周围一隅之地,经常受到强大守军反攻的威胁。为了摆脱进退维谷的困境,法军于3月29日向澎湖发起进攻,31日占领澎湖岛。但与此同时,法军在镇南关大败,导致茹费理内阁倒台,中国占有了极其有利的形势。清政府决定“乘胜即收”,《中法合订越南条约》在天津正式签订,中国承认越南为法国的保护国,开放蒙自、龙州两地与法国通商,法军撤出基隆、澎湖,并撤销对于中国海面的封锁。在中国军民的英勇抵抗下,法国侵占台湾的战争以失败而告结束。 

督办台湾

公元1885 年(光绪十一年),清廷任命刘铭传为首任台湾省巡抚。刘铭传在台湾任职期间,修建铁路,开煤矿,创办电讯,改革邮政,发展航运事业,促进台湾贸易,发展教育事业,促进了台湾近代工商业的发展,台湾防务也日益巩固。清廷加刘铭传兵部尚书衔,帮办海军军务。公元1890 年(光绪十六年),刘铭传因通商口岸税务问题上与外商交涉及基隆煤矿招商承办等事,遭到顽固派官僚的激烈反对和清廷的严厉申斥,忧病交加,被迫向清廷提出辞呈。次年清廷准其辞职。刘铭传怀着忧郁之心乘船离开他苦心经营7 年之久的宝岛。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清军溃败,清廷令刘铭传出山,刘因病重辞命。不久,《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来,刘铭传得知自己一生中花精力最大创置的台湾省被割让给日本,忧思郁结,口吐鲜血,于光绪二十二年一月十二日在六安刘新圩病逝。 赠太子太保,谥壮肃。 

轶事典故

常州获宝

公元1864年(同治三年)四月,刘铭传率部占领常州后,住在原太平军将领陈坤书的护王府。一天夜里,刘铭传听到院子里有金属撞击之声,急呼亲兵到院中搜查,结果发现是马笼头上的铁环撞击马槽发出的声音。他命亲兵将马槽移开并刷洗干净,这才发现原来是一个铜盘,上面还有蝌蚪形的文字。后经人鉴定,这个铜盘叫“虢季子白盘”,是西周时期的宝物。刘铭传自然十分高兴,告诉家人妥善保管。后来刘铭传回乡养病(原拟3个月,实际赋闲13年),各地名士纷纷慕名参观此盘,刘铭传也很是得意。

这个消息被光绪帝的老师翁同龢知道了,这位酷爱古文物的老夫子赶紧派人游说刘铭传,说是愿以重金购买,结果被刘铭传一口回绝。后来,翁同龢又派人向刘铭传表示双方结好之意。刘铭传知道这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还是谢绝了这种好意。这下彻底惹恼了翁同龢,也为刘铭传以后的官场生活埋下了祸根。 

陕西督军

清廷派左宗棠为陕甘总督并督办陕甘军务,镇压当地的捻军和回民起义。公元1869年(同治八年)十二月,回民起义军击毙左宗棠爱将刘松山,一路南下。西太后急命李鸿章入陕督办军务。左宗棠唯恐李鸿章抢功,指使手下奏报陕西“匪患”已经肃清,则李不必西来。李鸿章也不想自讨没趣,因此派刘铭传前往。左宗棠对此也深表不满,不愿刘铭传插手其中。刘铭传自然对左宗棠的阻挠也不满,此时又接到西太后命令他随时密报左宗棠军情的密旨,因而对左宗棠上奏不实之处予以揭露。左宗棠得知内情,与刘铭传交恶。后来刘铭传到台湾督办军务时,左宗棠进行报复。 

将计就计

据说法国人得知刘铭传督办台湾军务的消息后,决定在海上谋害他。刘铭传表面上装得非常害怕,征调了不少水师船只保护自己。到了上海后,更装得畏畏缩缩,使法国人误认为他不敢到台湾去督师。正当法国人放松警惕的时候,刘铭传在一个风雨交加的晚上,早已微服坐船前往台湾了。 

还我台湾

刘铭传始终心系台湾,听到清政府甲午战败、割让台湾的消息后,他整日沉默无语,“忧思郁结”,终至卧床不起。据说,刘铭传死前还面朝东方高呼:“苍天啊,还我的台湾!” 

历史评价

曾国藩对李鸿章评价刘铭传:“脸上有麻者帅才也!” 

台湾被日本占据后,林朝栋仍然穿华装不归日,说:“吾不忍负刘公也!” 

台湾学者称刘铭传为“理台政治家第一人,其功业足与台湾垂不朽矣”!有学者称他为台湾洋务运动之父和台湾近代化之父。 

赵尔巽在《清史稿》评价刘铭传:“刘铭传才气无双,不居人下,故易退难进。守台治台,自有建树。” 

连横《台湾通史》评价刘铭传“溯其功业,足与台湾不朽”,“倡淮旅,练洋操,议铁路,建台省,实创中国未有之奇”。 “台湾三百年间,吏才不少,而能立长治久策者,厥维两人:曰陈参军永华、曰刘巡抚铭传。” 

戴逸认为:“洋务派是19世纪下半叶中国早期改革舞台上众多派别里的主流派,以李鸿章为首的淮系集团是实力最强的一个,而刘铭传在台湾兴办洋务则成效最大最成功。” 

人物故居

刘铭传故居位于肥西县铭传乡(原南分路乡和井王乡合并)的大别山区末端大潜山北麓2公里处。 刘铭传晚年自号“大潜山人”,可见他对故乡的怀念。

占地面积近百亩,四周筑有内外两道深深的壕沟,壕沟内的水是从大潜山引来的金河水。四周的围墙用石头砌成,其上共建有五座碉堡。故居的外壕东南、东北角各建有一座大吊桥(现已改建为石桥)。各桥分别有两层门楼七间,旧时住有兵勇保护圩子。

过外吊桥进圩,便是内壕沟,再是吊桥和门楼。进入内壕沟,才是刘铭传家族居住的内宅。正大厅为三进,每进十三间,头进与二进之间的天井院是回廊包厢,第三进为两层堂楼,主要为女眷居所,正厅大门面对外壕沟的月牙塘,月牙塘的两尖角内弦是一个矩形荷花池,池中有花圃。

刘铭传故居正大厅的西南角是西式洋楼,三间两层,小巧玲珑,楼上藏书,楼下住人。正大厅北面又有一座两层五间的“钢叉楼”。据说,故居的对面大潜山侧有一“老虎洞”,故而特建“钢叉楼”用于“压邪镇圩”。

“盘亭”是刘铭传专为陈列国宝“虢季子白盘”特地建造的。位于“钢叉楼”的后面,它四面环水,只有一座石桥可以相通。1950年元月,刘铭传的曾孙刘肃曾先生亲自护盘进京,将“虢季子白盘”献给国家。从此,这件“虢季子白盘”一直珍藏在中国历史博物馆。

“盘亭”北面的九间厅,是刘铭传居家时宴客会友的场所。故居的西北有座霸王墩,为古人类的遗址;故居的东南有个大堰,是当年为建造故居取土烧砖瓦形成的一大片水面。堰中有小岛两座。较小的那座小岛正好位于九间厅后,曾经是刘铭传居家时的弹药库。大岛上面是一座读书亭,仅架一座栈桥与外相通。 

后世纪念

遗骨墓园

2011年4月12日,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遗骨在其家乡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大潜山安葬,海峡两岸上千名专家学者、社会贤达及刘氏嫡系后裔、刘氏族人等来宾参加了安葬及公祭仪式。

安徽省肥西县政府还斥资2000多万修建了刘铭传墓园,建于肥西县境内海拔高大的大潜山北,借山建陵,墓园高达146米,占地3.34公顷。此次刘铭传遗骨就安葬在这座墓园内。刘铭传逝世至2011年的115年间,他的遗骨曾历经六次搬迁,现存放于合肥其后人家中。除了此次在肥西县的安葬外,刘铭传的一部分骨灰还将安葬在台湾。 

铭传大学

台湾铭传大学是一所由家族兴办的私立大学,校名是为了纪念清朝台湾巡抚刘铭传。铭传大学由包德明博士与李应兆博士共同创办,于1956年开始筹备,1957年批准设校,并由包德明担任校长,原名为“铭传女子商业专科学校”,为台湾最早设立的女子商业最高学府,也是台湾著名的“新娘学校”之一。 

家族成员

刘家祖籍江西进贤。据《刘氏宗谱》记载:“始祖赛公,江西进贤县紫溪村人也。”公元1357年(元至正十七年),陈友谅农民起义军进入江西,战乱频发。刘赛遂随大流“跑反”到合肥西乡,后定居大潜山下。 

刘家世代务农,铭传父刘惠,母亲周氏, 生6 子,刘铭传最幼,排行第六。 

影视形象

1997年《台湾第一巡抚》张国立 饰 刘铭传

2004年《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刘德凯 饰 刘铭传

2007年《台湾1895》刘德凯 饰 刘铭传

2014年《龙飞凤舞》萧大陆 饰 刘铭传

历史解密 战史风云 野史秘闻 风云人物 文史百科

慈禧的三大罪过,对中国造成了什么影响?

慈禧太后曾经统治中国47年,她虽然只是太后,但是实际上的女皇帝。关于这个人,大家可能从电视里边见过好多次了,那么我今天讲的呢,是历史上真实的慈禧太后。有些电视里的情节、有些电影的情节,那是艺术创作,并不可靠。那么我今天呢,希望给大家介绍一个比较可详情>>

溥仪:大清朝卖官是我同意的,还有收据呢!

在中国历史上,买官卖官的事时有发生。一般到了王朝末期,国库空虚时,政府就会通过卖官来增加收入。其中最出名的,当属汉朝。东汉末年,桓灵二帝无道,卖官之事十分猖獗,直到后来曹操主政,才通过唯才是举的方法改善了官员的层次。网络配图同样,清朝末年详情>>

天龙八部里的钟灵是怎样的人?如何评价钟灵

钟灵的美,并非美在绝美的丽容,而是美在美目盼兮,巧笑倩兮灵动,一提裙时的天真娇俏,脸上的笑容,春水一样荡漾,又若三春暖阳的明媚,即使是不笑的时候,俏丽的脸庞也蕴满了笑意,真是说不出的令人喜爱,还记得段誉触到她脚的时候,小脸儿羞羞的,满面红晕流霞,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