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声洋(1905—1931,一说1902—1938年),湖南临澧人;1924年加入国民党,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后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两次东征和北伐战争,1926年任副营长、叶挺独立团第2营营长,后在第9军任少校营长,后调任北伐军左翼军宣传队副队长,后赴苏联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1929年回国,在中共中央军事部工作;1930年入中央苏区,任中国工农红军军官学校第一分校学生总队长,主持日常工作,后任中国工农红军第12军军长,1931年,在扩大化的“肃反”运动中被错杀(一说1936年病逝于上海,时年36岁);新中国
贺声洋(1905 —1931,一说1902—1938),又名沉洋,字靖亚,原籍湖南临澧夹山镇官渡桥新桥村(今属石门县),早年毕业于本县余市乡高小及湖南公立工业专门学校。
1924年初,由林永言(大元帅府军政部科员)、石盛祖(国民党中央农民部干事)介绍,加入国民党;由谭延闿(驻粤湘军总司令)保荐,考入黄埔军校一期第2队,后加入中国共产党;毕业后任第三期入伍生总队少尉排长,中尉区队长,第四期入伍生部第一团上尉连长,参加第一、二次东征和北伐战争,1926年任第34团第2营上尉副营长;第34团改为叶挺独立团,任第2营代理营长,后在第9军第1师贺龙部任少校营长。9月中旬,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决定由第9军、第10军(军长王天培)组成北伐军左翼军,肃清湘西之敌,会师武汉;此时,贺声洋调任北伐军左翼军宣传队(队长周逸群、黄埔二期)副队长;10月,贺声洋奉派赴苏联,入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
1929年初夏返沪,在中共中央军事部(部长杨殷)工作;1930年初,贺声洋奉命进入江西中央苏区,任中国工农红军军官学校第一分校学生总队长,主持日常工作;不久,红21军(代军长谭希林、黄埔五期)余部与闽西红20军(军长胡少海)合编为新编第12军,由贺声洋任军长,施简任政治委员,谭希林任参谋长;新编第12军成立,归中共粤闽赣省革命军事委员会领导。
1931年春,在中共“肃反”扩大化中,贺声扬被中共闽西党组织开除党籍,所遗新编第12军军长由左权接任;不久,在扩大化的“肃反”运动中被错杀,年27岁(一说在战友的掩护下离开苏区前往上海,专事军事理论及苏联文学作品的翻译、著述,后于1938年病逝)。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贺声洋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贺声洋(1905—1931,一说1902—1938),族名贺家振,别号靖亚,又名沉洋,笔名贺佛;1902年出生于湖南省石门县官渡桥新桥村;声洋祖辈务农,家居澧水支流道水河边,父亲贺兴财,字福桃,农闲时节兼营船业,同时开窑挖煤,烧制石灰。由于持家勤俭,致富有方,不久就成为拥有田土70余亩的小康人家。少年时代,声洋就读于离家不远的临澧县佘市乡高等小学,毕业后,就读石门中学,后考入湖南公立工业专门学校。
1924年,声洋由国民政府民政部科员林永言、国民党中央农民部干事石袒盛介绍,加入中国国民党,不久,由湖南省长兼湘军总司令谭延闿保荐,报考广东黄埔军校;1924年5月,入黄埔军校第一期第二队学习。
黄埔军校是孙中山先生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共产党帮助下创办的一所新型陆军学校,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产物。黄埔军校一期共在全国招收500名学生;当时,石门县共有贺声洋、王尔琢、郑洞国三人报考,均金榜题名,感情格外亲密,情同手足。
声洋在黄埔军校学习期间,多次聆听孙中山先生的教诲,坚决拥护孙中山先生“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政策,不久,即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4年11月30日,声洋从黄埔军校毕业,旋即任黄埔军校第二期中尉区队长,第四期入伍生部第一团上尉连长。1925年2月1日,声洋参加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2月上旬,受孙中山大元帅府部署,声洋先后两次参与东征,讨伐大军阀、原陆军部长陈炯明,连克海丰、汕头等地。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去世,声洋在军中参加了孙中山追悼大会,决心继承中山意志,后任革命军副连长、连长、副营长等职。11月,声洋赴肇庆任叶挺独立团第二营营长兼中共第二营小组长。1926年春,声洋调离叶挺独立团,任国民革命军第六军副团长,参加北伐战争;不久,与周逸群一道,以国民革命军左翼总指挥部正副队长的身份来到常德,在国民革命军中做政治宣传工作。8月,声洋来到澧州(今澧县),协助贺龙开办政治讲习所,任讲习所副主任。
1927年10月,贺声洋奉派赴苏联,据盛岳在1971年出版的《莫斯科中山大学和中国革命》一书中说:“我于1926年10月20日到上海时,遇到了不少熟人,其中两个人是我本省的朋友,吴家钰和何(贺)声扬……何(贺)是我中学同班同学,黄埔一期毕业,后已升任营长之职。
1927年初,贺声洋进入苏联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1929年初夏返沪,在中共中央军事部(部长杨殷)工作;1930年初,奉命进入江西中央苏区,同年春,中国工农红军军官学校第一分校(又称彭杨军事学校)在福建龙岩虎岗成立,由朱德兼任校长,毛泽东兼任政委;贺声扬任学生总队长,并主持日常工作;不久,朱德不再兼任该校校长,遗缺由贺声洋接任。11月,中央先期派往闽西开辟工作的施简在龙岩召集总行委、21军军委、红校校委联席会议,成立工农革命委员会,由施简、张鼎臣(闽西工农民主政府主席)、郭滴人(特委书记)、贺声洋(红校校长)等15人出任委员,施简、贺声洋、张鼎臣等为常委;不久,红21军(代军长谭希林、五期)余部与闽西红20军(军长胡少海)合编为新编第12军,由贺声洋任军长,施简任政治委员,谭希林任参谋长。
新编第12军成立时,共3100余人、1600余支枪,归中共粤闽赣省革命军事委员会领导,担负着闽西根据地的巩固和扩大任务。
1931年春,在中共“肃反”扩大化中,贺声扬因有“阶级异已分子”嫌疑,被中共闽西党组织开除党籍,第12军军长由左权接任,不久,贺声洋远赴上海治疗疾病,后不幸去世。
贺声洋结局另一说是:贺声洋被开除党籍后不久即被错误杀害。
根据有关记载,贺声洋在上海期间,一直与中共组织保持联系,其遗孀万华松(湖南常德人,常德女子职业学校毕业,因参加学生动动曾被捕入狱,1948年病故)生前常说:在艰苦的战争环境里,贺声洋感染了肺结核,1933年由组织护送到上海医治。初到上海时住在租界上,手枪放在枕头底下,有时一夜转移两个地方,加以抱病通宵达旦写作,所以病情日益沉重,住进万国红十字医院治疗后,守护在他病榻前的一直是两位中共党组织的同志;所以在日寇逼近上海,形势十分危急的情况下,已经身怀有孕的万氏,才放心地离开丈夫,带着孩子提前撤离——由此可见,贺声洋在上海期间,并没有与中共党组织断绝联系。
也有史料说贺声洋曾被“错杀”;1997年,湖南省常德市举办了一次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70周年图片展览,说贺声洋1931年在闽西根据地任代理军长时,在“肃反”扩大化中被错杀;也有公开发行的出版物如是说。
贺声洋避居在上海期间的主要活动是译著和个人著述,他主要译作有加仑元帅的军事著作和高尔基的长篇小说《我的大学》等;他个人的著述《论日俄战争》等也是介绍苏维埃政权自十月革命以来英勇抗击日寇武装干涉及领土掠夺的斗争经验。
贺声洋留下的二、三百万言的文字著作,曾给故乡亲友赠送多部;湖南省石门县人民医院原副院长熊越群先生,就保存过五部。
据黄埔一期生郑洞国在《我的戎马生涯》一书中所说,当他于4月份到达广州报考黄埔军校时,见到了石门同乡兼好友王尔琢,还见到了另两位朋友:“其中一位中等身材、眉清目秀的青年名叫贺声洋,也是我在石门中学读书时的同学。”另一位是黄鳌。
郑洞国在文章中称:“第一期同学中,对我思想影响较大的是王尔琢、黄鳌、贺声洋三人。我们都是湖南同乡,又曾在一起报考军校,思想也比较接近,故入军校后感情格外亲密,情同手足;更多的时候,我们是在上课、训练的间隙,坐在黄埔岛临江的树丛中讨论政治问题。谈话的题目一般都是当时的时局和国民革命的前途等等。我们在讨论中难免经常发生一些争论,有时甚至争得面红耳赤,但彼此都从未因此产生过任何隔阂。那时除我以外,他们三人又都是共产党员(但身份不公开)。”
据郑洞国说,自黄埔一期毕业后,他就再没见过贺声洋:“贺声洋则听说曾去苏俄留学,回国后因犯“立三路线”错误而受到党内严厉处分,不久又患了肺病,他在消极中脱了党,后于30年代初因病死去。”
慈禧太后曾经统治中国47年,她虽然只是太后,但是实际上的女皇帝。关于这个人,大家可能从电视里边见过好多次了,那么我今天讲的呢,是历史上真实的慈禧太后。有些电视里的情节、有些电影的情节,那是艺术创作,并不可靠。那么我今天呢,希望给大家介绍一个比较可详情>>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我国损失惨重,其中日军对我国的侵华战争,伤亡比例更是高达16:1,初期日军大半年就攻下中国,那么为何随后8年并没有再进一步?详情>>
绍兴十年,岳飞在北伐过程中,相继在郾城、颖昌大败金国,准备乘胜收复汴京开封时,宋高宗赵构以金字牌御札将其召回,北伐之功毁于一旦。假如说赵构在绍兴十年绝对信任岳飞,全力支持岳飞北伐,岳飞能取得多大的战绩?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买官卖官的事时有发生。一般到了王朝末期,国库空虚时,政府就会通过卖官来增加收入。其中最出名的,当属汉朝。东汉末年,桓灵二帝无道,卖官之事十分猖獗,直到后来曹操主政,才通过唯才是举的方法改善了官员的层次。网络配图同样,清朝末年详情>>
钟灵的美,并非美在绝美的丽容,而是美在美目盼兮,巧笑倩兮灵动,一提裙时的天真娇俏,脸上的笑容,春水一样荡漾,又若三春暖阳的明媚,即使是不笑的时候,俏丽的脸庞也蕴满了笑意,真是说不出的令人喜爱,还记得段誉触到她脚的时候,小脸儿羞羞的,满面红晕流霞,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