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声(1881—1911),字百先,号伯先,曾用名宋王孙、葛念慈等。江苏丹徒(今镇江)大港镇人。1903年2月,东渡日本考察,与黄兴结识,同年夏回国,任南京两江师范教员和长沙实业学堂监督,积极宣传革命思想,曾撰写七字唱本《歌保国》。1909年10月,担任广州起义总指挥,并制定具体计划。1910年6月底,与孙中山、黄兴在南洋商决大举之策。1911年3月29日率部赶往广州参加起义未遂。5月18日,怀着壮志未酬的悲愤溘然长逝,年仅30岁。
赵声(1881—1911),字百先,今江苏省镇江市镇江新区大港街道人。
幼极聪明,仗义执言,习文练武,8岁能文,9岁应试。14岁时有乡人无辜被污吏拘捕,其母泣请声父营救;而声已入狱砸枷,救出乡民。
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秋,以第一名成绩考取江南水师学堂。在校日渐倾向反清,深得同学拥护。学生苦于封建管束,举声与校方交涉,因言论激烈被迫退学。一次偶代陆师学堂某生作文,被该校监督俞明震发现,大为赏识,破格收其就读。课余研究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深感国事非改革专制体制不可。常向同学说,我们今天发愤苦读,不是为了发财做官,而是准备以后亲手从黑暗中拯救国家,毕业后赴日本,得识黄兴、何香凝等,深信中国大有希望,革命贵在实行。不久回大港创办书报社、小学堂、体育会,宣传救国主张。
清光绪二十九年秋,任南京两江师范教员,写《保国歌》,痛斥清王朝的残暴罪行,号召人们团结起义建立共和国。章士钊为之翻印散发,影响极其深广。时值全国掀起拒俄运动,声参加北极阁学生集会,借俄事演说革命,听众无不义愤填膺。为地方官吏所嫉恨,欲加缉捕,遂走湖南,任长沙实业学堂教员。湖南学界的革命思想得声灌输,更磅礴一新。
次年6月,闻袁世凯扩练北洋军,遂北上保定。但袁知声为革命党人,委文书职,暗加监视。遂入京,遇党人吴樾,互倾胆肝,共谋反清大计。别后曾寄吴诗,有“大好头颅拼一掷,太空追攫国民魂”之句。清光绪三十一年秋,北洋陆军在河间举行秋操,声入某镇任队官,相机发动起义,筹划未成。适江南创建新军,入九镇督练公所任参谋官、江阴新军教练。
后随郭人漳至广西任管带,常借洪杨事激发部下,但官吏防范甚严,志不得逞。回宁任九镇三十三标二营管带,不久升任标统,次年加入同盟会,更倾力于培植革命力量,其部队“文明为全国陆军冠”。九镇统制徐绍桢赞扬说:“现在能扎硬寨、打死仗的,只有伯先一人。”尝率部至明孝陵,痛叙朱明兴亡故事,清军残杀汉人罪行,士兵无不切齿振臂,誓死跟从主将报仇。事为两江总督端方侦知,想借此加害赵声,得徐绍桢力保,以免职了事。
十二月,萍浏醴起义爆发,端方派徐前往镇压,声随军同行,暗中派人与起义领袖联系,约以阵前接应,不料至萍乡时义军已败。遂走广东,任新军二标二营管带,因治军有方升为标统。未几,廉州豪族刘思裕以抗糖捐起兵,声奉命与郭人漳前往镇压,暗中派人与刘思裕计议共图大事,并约郭接应。郭借口拒绝,向起义军突然袭击,致使起义军惨败。声知事不可为,单骑劝刘转移,刘不听而为郭镇压。
七月,同盟会员王和顺起义钦州,孙中山派人联系郭人漳、赵声策应,郭表面答应而告密于粤督。及起义军攻钦州时,郭率部阻击,致使起义军大受损失,转攻灵山而失败。声驰往灵山助攻而不及,回师廉州时,与诸将校痛饮,酒酣吟咏,有“八百健儿多踊跃,自惭不是岳家军”之叹。
清光绪三十四年春,回驻广州,因郭告密,被贬为陆军小学监督,后任第一标标统。
两广总督爱其才,拟升声为第一协协统;端方获悉,上书陆军部长荫昌,并密电粤督称:“声才可重用,但思想危险,不要养虎贻患。”声遂被降为督练公所提调。
次年三月,终因处境艰难归里。端方得讯,令文武协捕,幸得报走脱,其家受骚扰两月。不久,赴香港筹划广州新军起义,被推为总指挥,倪映典为副,决定于清宣统二年(1910)春节起事。不料新军与警察除夕发生冲突,倪于初三返省了解情况后,未及向声报告,率部进攻,旋遭惨败。声去顺德运动会党再起而未成。清吏探知事变主谋为声,悬五万元购其头,致声愈难藏身,匿名租田耕种于香港。清宣统三年六月,应召去日,深得孙中山器重,曾与谭人凤等以多次起义失败的教训,请以长江流域为革命中心,惜未被采纳。
十一月,孙中山特召声往槟榔屿研究起义问题,决定集全党精英,与清廷决一死战。广州得手后,趁势北伐,直捣清廷老巢。声十二月二日致书孙中山:“先生到欧似仍以速进为是。”“弟以身许国,断不能偷此无味之生。”表示了为革命献身的精神。
次年一月底,成立统筹部,黄兴任部长,声为副部长,定于三月十五日起义,声被推为总指挥。不料党人温生才暗刺驻防首领孚琦,清吏大震,全城搜捕,起义延迟至二十八日。黄兴于事前三日入粤,见形势紧张,复将起义日期延迟一天。二十八日夜,声得黄兴急电:“速来广州起义。”而当时香港已无船开广州。
次日声至广州,事已失败,无可挽回。大志未遂,战友多殁,身为总指挥,未得亲临战场,徒见同志牺牲,抑郁悲愤,回港成疾,病笃昏迷时犹呼“黄帝”、“岳武穆”,后召同志于榻前,勉励甚切:“我对不起死难同志,报仇雪恨就靠你们了。”并吟“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诗句。
四月二十日逝世,葬于香港,匿名树碑,书“天香阁主人之墓”;章炳麟为讣报国殇,“中外之士,识与不识,闻之皆为流涕”;黄兴、胡汉民代表同盟会作“告南洋同胞书”;江南新军士兵闻耗,痛哭遥祭,哀悼不已。
民国元年(1912),孙中山明令追赠赵声为上将军,迎遗骨归葬于镇江竹林寺旁。民国15年镇江人民建伯先公园,作为纪念。
作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赵声年轻的生命化作推翻封建、开启共和的惊天巨雷,为中华民族的崛起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在中华民族的历史画卷中写下了辉煌的篇章。
赵声(1881—1911)原名毓声,字伯先,号百先,汉族,江苏丹徒(今镇江)大港镇人。革命党人。他少怀大志,能文善武。17岁中秀才。光绪二十七年(1901)考入江南水师学堂和陆师学堂,开始接触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学说。1903年2月,东渡日本考察,与黄兴结识,同年夏回国,任南京两江师范教员和长沙实业学堂监督,积极宣传革命思想,
课余,他秘密创作了《保国歌》。这是一篇类似民间小调的文艺宣传品,共938字。歌词对于如何实现推翻清政府和建立新国家,以及新政府的基本施政纲领,提出了一些基本方针和若干措施。大意是:团结一致,各地区革命力量密切合作;禁鸦片烟;破私见,立公德;加强武备,收回国家主权;开办实业;普及教育;不盲目排外;加强宣传,渐开民智;强化中央政府,民主选举议会;强调国家独立,力拒外国干预内政等等。
《保国歌》是一篇以诗歌为载体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宣言书,堪与陈天华《警世钟》、《猛回头》及邹容《革命军》相媲美,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革命文献。当时,章士钊秘密印刷了数十万份《保国歌》,由曹工丞装入大口袋,沿长江步行千里散发,引起了极大反响。《保国歌》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宣传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流传广泛,对唤起民众投身辛亥革命起了积极有效的鼓动作用。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前夕的1911年10月5日,《民立报》刊登了这篇战斗檄文(该报一度为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机关报)。
1903年,沙皇俄国违约,不撤走于义和团运动时入侵东北的俄军,并向清政府提出7项无理要求,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愤慨。12月,南京各新式学堂(包括军校)的学生纷纷集会、请愿,要求“请增武备课;练习兵操,养成军国民之体格;效死疆场,以御外侮”。
1903年12月22日,南京“水陆师、高等师范、练兵学堂数百人,大会于北极阁,赵声登上大会讲坛。与别的演讲者不同,他因势利导,进一步向听众灌输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当局怕南京的拒俄运动演变为反清革命,遂下令通缉革命党嫌疑分子赵声、章士钊,二人闻讯避走他乡。
1905年,南洋新军扩征。两年来在北洋新军中开展兵运而未见成效的赵声赶回南京入伍,并回家乡广泛动员有知识的热血青年参军。“故第九镇兵士,镇江人最多,而文明为陆军冠。”赵声因征兵有功,统兵有方,被第九镇统制(师长)徐绍桢任命为第33标标统(团长)。赵声奉行“军事救国”方针,一心把部队造就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武装。他在军营设“阅书报社”,向官兵灌输进步思想和文化知识。他创作了一首充满爱祖国、爱驻地南京的激情的军歌,以激励、鼓舞士气:“散步散步江南道,一幅画图位置英雄好。钟山如龙城如虎,长江匹练西北来环绕。绿杨夹道杏满城,锦绣江山锦绣何能较!国家恩我恩无限,生此带砺以慰我怀抱。吾侪何以报国家?愿将赤血染上青青草!”赵声常于星期日率部行军至明孝陵,对着明太祖遗像,“演说有明兴亡及满族凌虐事。言至痛心处,常放声大哭,闻者无不堕泪。于是兵士皆知祖国之仇,誓以死从烈士起义”。他自奉简朴,对贫苦士兵却慷慨解囊。说:“愿交天下士,罄我怀中藏。”对军事训练,他更是常抓不懈。由于他“治军纪律严明,勤加操练”,“军士受其训练久,精锐整肃,遂为江南冠。”徐绍桢称赞说:“方今能扎硬寨、打死仗者。唯(赵)伯先一人耳。”赵声广泛联络第九镇革命志士,培植了冷遹、李竟成、柏文蔚、林述庆、倪映典、巴泽宪、彭大松、熊成基等一大批革命骨干。
1906年春,同盟会“江淮别部”负责人吴春阳奉命来南京发展组织。吴与柏文蔚、倪映典、胡维栋、龚振鹏等“岳王会”(安徽秘密革命团体,会长为陈独秀,总部设在芜湖,南京设有分部)成员接头,经过秘密联络、酝酿,第九镇军官赵声、林述庆等人“暨陆师、将备、师范各校同志密会于鸡鸣寺,加入同盟会者数十人”。其中许多人原为岳王会成员。同志们推举赵声为同盟会的“长江盟主”,即沿江的苏、皖等5省的负责人。此决议上报设在日本东京的同盟会本部,得到孙中山的批准。于是南京的同盟会组织遂在鼓楼之东某宅(一说在仪凤门内)设立秘密机关。 正当赵声酝酿起义之时,不料端方抢先下手,他得知赵声的部下放火焚烧了玄武湖湖神庙中供奉的镇压太平天国革命的刽子手曾国藩的画像,便想借此追究、兴大狱,并咬牙切齿地说:“33标皆革命党,可用炮轰!”后经徐绍桢劝说方罢休,但他坚令赵声退役。
1906年6月,孙中山专门派人来请赵声去广东担任军事领导工作。
1911年4月,广州起义的失败,大批革命精英的损失,长久的劳累,使得赵声积劳积愤成疾。
1911年5月18日,赵声怀着壮志未酬的悲愤溘然长逝,年仅30岁。
章士钊著
壬寅冬,愚年二十一,挈弟勤士游学金陵。时山阴俞明震+,以儒吏长江南陆师学堂,号得士,遇英年能文者厚,愚一小时,草“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论”数千言,辞趣敏妙,为俞君激赏。既至校,知有赵声伯先其人,文章风义冠绝于堂,则大喜。引而亲之,相许备至。愚性和易而伯先豪纵,情反而爱至。有莫之为而为者,此为余交伯先之始。
伯先,丹徒大港人。而魁梧多力,相貌不类苏产,又激于意气,跅驰不霸,被酒大言,无所避就,尤与寻常苏人异撰。伯先年十九为秀才,文名噪甚,顾抑塞不安于乡,浪游江、淮间,复无所遇。尝僦居南京僧寺,寺近陆师学堂,伯先偶代某生执笔,为俞君研诘得实,则亟延致伯先,特要入校,此伯先治兵学之所由也。
愚在校未久,辞赴上海,主《苏报》,言革命,伯先循资完业,曾一渡日本,考询军政,归两江师范学堂为教员,非其好也。时排满之论,起于江湖。愚喜昌言,而伯先则谋济事,尝秘草“七字唱本”激劝士卒,号《保国歌》,文辞肫至,读者莫不感泣,余为印布数十万份。湖北曹工丞且为麻鞋负櫜,走数千里散之。一时长江上下游之兵若匪,人手一纸,习其词若流,而不审为伯先手笔也。
癸卯秋,愚潜反宁,为会于北极阁。假借俄事,极论革命。南京学生咸集,为内地公开演说之蒿矢,声势甚盛。顾伯先少之,以为徒招吏忌无裨于实。是夕,果为宁绅缪荃孙举发,牒地方吏捕余,愚既宵遁。伯先亦坐是不安于校,则走长沙,同人羁为实业学堂监督,尤非其好也。又起北行,入观禁城,潸焉出涕,更出榆关,放歌无侣。适保定有秋操事,伯先投某镇充队官,冀有所图,亦无大验。久之,反宁,任江宁督练公所参谋官。旋教练江阴新军。
时道员郭人漳好与革命党往还,党人亦欲倚以集事。伯先则随人漳入邕,年余,而志不逞。适本省拟行征兵制,伯先趋归,成之,以功管带三十二标第二营,旋升标统。恒为兵士阴述种族大义,满人端方再为江督,惎伯先甚。伯先部兵习闻湘乡曾氏扶清灭太平军不道状,因火后湖神座,毁曾遗像,一军尽欢,讦者指伯先为乱,端方将假是兴大狱,统制徐绍桢隐右伯先,得以身免。往就粤督张人骏于广州,任督练公所提调,旋统带新军第二标。
时郭人漳为防军统领,势张甚。廉州人士刘恩裕以抗税起兵,志士有从之者,人骏檄伯先率步兵一营,炮兵一队剿之。伯先以其机可用,大喜。则密遣人与恩裕计事,而约人漳为应。人漳告密,说浸传于外,伯先审事坏,而恩裕亦下材不足言大计,乃驰告同志,使散去。并于阵中单骑往讽恩裕他窜。恩裕卒不之省,遮伯先击之。伯先不得已,挥兵进,廉事一战而定。伯先设宴廉之南郊海角亭,与将士痛饮,席间赋诗,有“八百健儿齐踊跃,自惭不是岳家军”之句。顾伯先隐痛益深,而人漳媢疾益甚,日讦伯先于人骏所,适端方亦有来电,称赵声才大,而志不测,不可用,人骏惑焉。伯先不自安,弃职归,而终不能忘情于粤也。
复走香港,为倪映典密筹攻粤策,事败,映典殉.伯先乃往顺德,谋再起,卒以会党志异,省中又名捕急,因返港,躬耕以乐其意,时从者数十人,易散难集,又贫无所得食,留戌至艰,略师汉赵充国遗意,相约租田而耕.伯先朝执锄,夕执笔,自食其力,并以食同人,若旷然有遗世独立之思也。
扬州熊成基者,伯先江南所部卒也。清西后母子死,成基骤起兵安庆,事败,走海外,复谋刺载涛于哈尔滨,事泄,死之。伯先固不以国土期成基,至是乃太息曰:“昔在南京俊士如云,若成基者,殊碌碌,今所成已如是,吾辈何面目见天下士”。闻者泣下。
番禺汪兆铭刺载澧于京师。未中,下狱。伯先益愤励,起往南洋群岛稍备军实,还香港,设同盟会,伯先被推为总部部长,议以广东为发难地,分东西两军,取道北伐。西军经广东,入湖南,会师武汉,黄兴主之。东军贯江西,出湖口,直下江南,则伯先为帅也。顷之,伯先所养士邓明德,密布机关,陷于粤捕,死焉。夙计不得不变,则谋以一队劫杀水师提督李准。一队攻取督署,一队堵塞满营,一队占火药库、军械局。一队接应各路,一队进攻兵工厂,队员皆同人自充之。新军一二两标届时策应,即各部署定。期以辛亥四月一日一举而取广州,黄兴为中总司令,先率同仁入粤。伯先与胡汉民留守香港,至期会合。于是吴、楚、闽、粤、滇、桂、洛、蜀、越、皖、赣十一省制才士乐赴国难,无所图利者,相继来集,临发前一夕置就高会,仰天而歌,群有死之之心焉。革命党人,于斯极盛。
会粤人温生才自南洋袖弹归,击将军孚琦,殪之。粤垣大索,十一之士者,大抵不习广州方言。又归自东京,服态殊异,易为逻者所得。三月二十日,均奉兴暂退令,纷纷旋港,伯先大惊。拟次日自行入粤规划。夜接兴电,谓事尚可为,促均更进,择又大喜。明日,全部以早晚轮渡分赴战地。伯先取晚轮,以晦日晨达广州,而事已前败。七十二烈士俱殉,世所传黄花岗之役者也。伯先乡人宋建侯、石经武、华逐电、阮德山、徐胜西、封冠卿等六人均死之。
伯先甚痛,扶病赴顺德,谋再举,不就,擎枪自裁,遇阻未遂。乃奄奄经澳门归港寓,而伯先大病矣。四月八日,腹痛不止,医者谓是盲肠炎,非割不治。十七日割之,血黑色,肠有腐者。十八日晨,口吐紫血,势已莫救。十九日午后,神志忽爽,勉侍疾诸君甚切至,并吟:“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之句。泪随声下。同人亦各复流涕,张目曰:“吾负死难诸友矣!雪耻唯君等。”言讫,目闭而泪出不已,自是不复能言。翌日下午一时,遂逝。时辛亥四月二十日也。年三是有二。初葬于香港茄菲公园近山巅,碑曰:“天香阁主人之墓”民国元年,移葬镇江南郊竹林寺。
自伯先为将,以至死事,中更十年,愚由上海而日本,而英吉利,以学自遮,不省国事,兹篇所纪,盖无一役身与。耻何如也。伯先死耗,愚与长沙杨守仁居泥北淀,共闻之,守仁至狂愤自沉其身。独愚逡巡返国,逢民国纪元,事去伯先之死已半岁,自尔以来,国人所为,几无一不负先烈,而愚之自暴自弃,深愧死友尤不胜言。追念曩事,怀惭何已,谨状。
赵声著名的革命宣传品《保国歌》,就是在这里撰写的。《保国歌》是用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七字唱词形式写成,全文共134句,近千字,辞语激昂慷慨,读之悲壮感人。它猛烈地抨击了清王朝专制横暴,对内残酷压榨人民,对外卖国投敌的罪行,号召人们挺身起来进行革命斗争,推翻满清政府的统治,创建一个独立富强的民主共和国。
歌词开头,赵声以满腔热情的语调,召唤全国四万万同胞,热爱自己伟大的国家。词曰:
莫打鼓来莫打锣,
听我唱个保国歌:
中国汉人之中国,
民族由来最众多。
堂堂始祖是皇帝,
四万万人皆苗高。
嫡亲同胞好弟兄,
保此江山其壮丽。
接下来他沉痛控诉满清统治者自入关以来,残酷屠杀中国人民的罪行,激发人们对满清王朝的极大仇恨。 鉴于满清专制王朝的种种倒行逆施,对中国人民所犯下的不可饶恕的罪行,赵声号召:
我今奋兴发大愿,
民族主义大复仇,
要与普天雪仇怨!
不为奴隶为国民,
此是尚武真精神。
野蛮政府共推倒,
大陆有主归华人!
赵声的《保国歌》,言简意赅,寓意深远,体现了他的革命思想,《保国歌》中所指出的革命对像是满清封建专制于朝,同时反对外国侵略;所采取的手段和途径是暴力革命;所依靠的革命力量是发动团结广大民众,最终所要达到的革命目标是实现民族独立,建立一个强大的民主共和国。赵声所宣扬的这些革命主张,在当时来说是符合历史发展潮流和革命历史使命的。它代表了革命党人所追求的目标,反映了人民的愿望,是一篇杰出宣言诗。对于革命党唤起民众进行革命斗争,起到了巨大的宣传推动作用.这篇声讨清王朝的战斗檄文,是革命党人一份非常重要的宣传品,直到武昌起义夺取辛亥革命最后胜利的前几天,《民主报》还在刊登此文。
一、 宣传革命
二、 培养了大量的革命人才
三、 运动九镇新军
四、领导广州新军起义
五、 指挥黄花岗决战
1881年3月16日 赵声出生于江苏镇江新区大港镇。大港始祖赵子褫,父赵蓉曾,母葛氏。
1894年 因大港的巡检司衙役无辜敲诈拘捕乡民,赵声直闯巡检司,解救无辜贫民,被誉为“义侠少年”。
1897年 赵声学业有成,考中秀才。
1898年10月 离家出游,考察民情。
1901年秋 赵声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南京的江南水师学堂,投笔从戎。同年,插入江南陆师学堂学习。
1902年年底 毕业于江南陆师学堂。
1903年2月 赴日本考察军政。
1903年夏 日本回国,在家乡创办了“阅书报社”、 “安港学堂”和“体育会”,集中培训热血青年。
1903年夏末 应聘担任三江师范学堂教师。在校期间,秘密编写七字唱本《歌保国》。
1903年9月 发起和组织了三江师范学堂、水师学堂、陆师学堂等校师生数千人,在鸡鸣寺北极阁举行集会,抗议沙俄侵占我国东北的暴行。同年,应聘到湖南长沙实业学堂任历史、兵操教师。
1904年6月 北上保定,投入北洋新军,策动革命。
1905年秋 出任江南南洋新军督练公所参谋官。因出色的军事才能,深受上司器重,委以江阴新军教练。同年,任广西新军管带(营长)。
1906年 任暂编南洋新军第9镇(师)17协(旅)33标(团)2营管带。同年,升任33标标统。2月,加入同盟会,并被举为长江流域同盟会盟主。冬,因鼓励士兵剪辫子,纵容士兵焚烧曾国藩神祠画像,筹划起义,被削去兵权并离开队伍。12月,回任第9镇营中军官。
1907年春 策应孙中山,赵声奔赴广东。任广东新军2标2营管带,旋即升任2标标统。
1908年春 任黄埔陆军小学监督。其间以黄埔陆军小学堂为基地,大力培植革命分子,积极筹划在广州发动新军起义。
1909年10月 根据孙中山的指示,赵声到达香港,担任广州起义总指挥,并制定了具体的起义计划。
1910年 组织领导庚戌广州起义。
1910年6月 应孙中山先生电召,启程赴日会晤孙中山。
1910年6月底孙中山、赵声、黄兴在南洋商决大举之策,赵声任香港同盟会会长。中国同盟会总部从东京迁至香港并设总机关部,同志举孙中山为外部总长,赵声为内部总长。
1910年11月 参加孙中山在槟榔屿召开的同盟会主要领导人会议。
1911年1月广州起义领导机关统筹部成立,赵声任副部长兼交通课长。3月10日,在统筹部召开的“发难会议”上,决定赵声任起义总指挥。会后,赵声深入各先锋队中作战斗动员和军事辅导。
1911年3月29日 赵声率部赶往广州参加起义。由于先期到达广州的副指挥黄兴,运筹不当,起义失败。
1911年4月8日 赵声积劳忧愤,盲肠炎发作。面对失败后的消极局面,他不顾自己的病情,深切勉励同志说:“吾负死难诸友矣,雪耻唯君等”。
1911年4月19日 病情恶化,临终前连吟“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4月20日下午13时,与世长辞,时年31岁。
1911年4月 以其弟赵念伯长子俊庠为嗣。
1912年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追赠赵声为上将军。4月,赵声灵柩由香港迁葬镇江南郊竹林寺旁,建墓、立碑、树牌坊,彰显其业绩。
1926年冷御秋等镇江地方人士,发起在镇江云台山建设“伯先公园”,缅怀赵声的丰功伟绩。
1931年 “伯先公园”落成开放;伯先路命名;赵伯先铜像建成。
1992年镇江市政府在赵声故里设立镇江经济开发区,简称“镇江新区”。命名主干道为“赵声路”。
2006年 新区实现“三年大变样目标”修缮伯先故居。
赵声故居为其太祖父留传,始建于19世纪中叶,占地923平方米,建筑面积735平方米。
故居为砖木结构,坐北朝南,前后四进,东侧为厢房,第三进为楼房,设书房“天香阁”,整个建筑为中国传统江南清式民居风格。赵伯先在此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代,其后裔也一直居住在这里。
1999年12月,赵声故居被镇江市政府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由于年久失修,故居损毁较为严重,也存在安全隐患,2006年6月起镇江新区投入500多万元,按文物管理部门修缮如旧的要求对故居主体进行了修缮。如今,赵声故居已成为革命教育基地和对外交流的窗口。
慈禧太后曾经统治中国47年,她虽然只是太后,但是实际上的女皇帝。关于这个人,大家可能从电视里边见过好多次了,那么我今天讲的呢,是历史上真实的慈禧太后。有些电视里的情节、有些电影的情节,那是艺术创作,并不可靠。那么我今天呢,希望给大家介绍一个比较可详情>>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我国损失惨重,其中日军对我国的侵华战争,伤亡比例更是高达16:1,初期日军大半年就攻下中国,那么为何随后8年并没有再进一步?详情>>
绍兴十年,岳飞在北伐过程中,相继在郾城、颖昌大败金国,准备乘胜收复汴京开封时,宋高宗赵构以金字牌御札将其召回,北伐之功毁于一旦。假如说赵构在绍兴十年绝对信任岳飞,全力支持岳飞北伐,岳飞能取得多大的战绩?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买官卖官的事时有发生。一般到了王朝末期,国库空虚时,政府就会通过卖官来增加收入。其中最出名的,当属汉朝。东汉末年,桓灵二帝无道,卖官之事十分猖獗,直到后来曹操主政,才通过唯才是举的方法改善了官员的层次。网络配图同样,清朝末年详情>>
钟灵的美,并非美在绝美的丽容,而是美在美目盼兮,巧笑倩兮灵动,一提裙时的天真娇俏,脸上的笑容,春水一样荡漾,又若三春暖阳的明媚,即使是不笑的时候,俏丽的脸庞也蕴满了笑意,真是说不出的令人喜爱,还记得段誉触到她脚的时候,小脸儿羞羞的,满面红晕流霞,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