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道学派
〖明道学派〗北宋程颢所创理学学派。颢洛阳人,字伯淳,学者称“明道先生”,因称所创学派为“明道学派”。颢十五岁时,听说周敦颐论道,遂与其弟程颐登门求教,慨然有求道之志。最初泛滥于百家,出入于佛老,后返求于六经。与其表叔张载和住在洛阳的邵雍往来甚密。在他们的影响下,颢刻苦钻研,认真体会,将各家思想融会贯通,终于建立了自己的理学体系。长期在洛阳讲学,宣传自己的主张,因形成“明道学派”。弟子众多,著名者有:刘绚、李□、谢良佐、杨时,游酢、吕大忠、吕大钧、吕大临、侯仲良、刘立之、朱光庭、田述古、邵伯温、苏□、邢恕、靳裁之、胡安国、李俊民、陈□等。此派宣称“吾学虽有所授受,天理二字,却是自家体贴出来”(《二程外书》卷十二),把周敦颐的“无极”、“太极”和邵雍的“先天”发展为“天理”,作为最高范畴,认为“理”或“天理”永恒存在,是先于自然和社会而存在的最高原则。认为“一阴一阳谓之道(理)”万事万物皆出于理,有理则有气,再由阴阳二气交感而生万事万物,“独阴不生,独阳不长。偏则为禽兽、为夷狄,中则为人”。又以为“天理”在伦理上则体现为封建的“三纲五常”,主张为学以“识仁”为主,认为“仁者浑然与物同体,义礼智信皆仁也”,识得此理,便须“以诚敬存之”。又提倡“立静立极”之“定性说”。
认为性无内外,强调人心与外不可分,使“物”、“我”浑然一体。提出“天者理也”和“见心便是天,尽之便知性”的命题,宣扬心即性,理即命,故“穷理尽性以至于命”本为一事。又认为“良知良能无不丧失”,知识、真理的来源,只是内在于人的心中。在认识天理的方法和步骤上,强调内心静养,“当处便认取,更不可外求。”(《遗书》卷二上)这种学说,后来被陆九渊和王守仁所继承发展,成为“心学”之先导。主要著作有程颢《识仁篇》、《定性书》等。此学派与程颐“伊川学派”奠定了宋代理学基础,为南宋朱熹所继承和发展,形成系统程朱理学。其中,此派部分学说又为南宋陆九渊所吸收,形成理学中的“心学学派”。参见“伊洛之学”条。
儒学,亦称儒家学说,起源于东周春秋时期,和“道家”、“墨家”“法家”“阴阳家”等诸子百家之一,汉朝汉武帝时期起,成为中国社会的正统思想,如果从孔子算起,绵延至今详情>>
什么是犬儒学派?犬儒学派的思想主张是什么?今天,我翻开书籍,发现了一个新的名词“犬儒学派”,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查了查这个词的定义,了解了犬儒学派到详情>>
什么是犬儒学派?犬儒学派的思想主张是什么?今天,我翻开书籍,发现了一个新的名词“犬儒学派”,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查了查这个词的定义,了解了犬儒学派到详情>>
儒家自春秋战国兴起,一路发展,在汉代被奉为“经典”,自此,儒家一直被框定在正统思想的椅子上,是古代思想界的主流。因此,虽是古代的封建思想,但儒家思想是有可取之处详情>>
儒学自春秋战国以来,延续到清朝乃至现今。儒家思想的地位一直都是思想的中心,是思想界的主流。为什么儒家思想经久不衰,是因为儒学经典不断推陈出新,适应时代的发展。在详情>>
儒学自春秋战国以来,延续到清朝乃至现今。儒家思想的地位一直都是思想的中心,是思想界的主流。为什么儒家思想经久不衰,是因为儒学经典不断推陈出新,适应时代的发展。在详情>>
凝斋学派〖凝斋学派〗创始人杨名时(1661一1737)。名时,字宾实,号凝斋,清江阴(今属江苏)人。此学派因其号而名。名时出李光地门下,并对李服膺终身。他有从弟详情>>
齐学〖齐学〗秦汉时期的经学派别之—。代表人物为辕固生、公阳寿。辕固生。齐地人,汉景帝时因为研究和传授《诗经》即《齐诗》而为博士。公羊寿,齐地人,是子夏的弟子公羊详情>>
大明王朝是汉族人在中华大地建立的最后一个王朝。它的建立,使中华大地的汉族人民摆脱蒙古贵族的残暴统治,又一次赢得了民族独立;它的灭亡,又让汉族人民成为满洲贵族奴役压迫的对象,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舞台。明朝为什么会灭亡?详情>>
在这场诱敌深入的经典战例里,面对顶级用兵高手司马懿,诸葛亮不仅展现出了其强大的带兵指挥能力,更以其高出一筹的卓越智谋,从头到尾把司马懿往沟里带,叫对方输的鼻青脸肿。全程每一个片断,都值得反复回味。详情>>
清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在诸多人的印象中对于晚清时期的清政府都是懦弱腐败无能的,然而在清朝初期的强盛还是有目共睹的,那么“强大”的清朝,为何一步步走向落寞,究竟是什么原因致使它灭亡?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详情>>
在我国近代有许多著名的将领,今天我们就来说说,高岗高谈阔论,碰上了此人,却鸦雀无声,如同猫见了老鼠,他究竟有多厉害?详情>>
黄巾起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宗教形式组织的暴动。黄巾起义震惊了东汉王朝也同时改变了东汉王朝的政治格局。最终正式拉开了三国的序幕。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