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中国历史,看历史知识,尽在讲历史网

​世界临终关怀的历史发展

来源: 2017-07-04 10:42:04 人气:
字号: 小号| 大号
【内容导读】一、世界临终关怀起源(一)hospice的含义如前所述,“临终关怀”这个译自英文hospice的名词,如果翻开《牛津双解辞典》或《新英汉辞典》,人们将会发现

一、世界临终关怀起源(一)hospice的含义如前所述,“临终关怀”这个译自英文hospice的名词,如果翻开《牛津双解辞典》或《新英汉辞典》,人们将会发现辞典编者都把“hospice”译作“招待所”、“济贫院”,或译为“小旅馆”、“客栈”。据史料记载,最早的hospice,可以追溯到公元4世纪一位罗马贵妇人,她在自己家为贫穷者提供食物和饮料,为贫困无衣遮体者提供衣物,为贫穷的病患者提供照护,为的是实现自己“积德行善”的愿望。hospice开始出现于中世纪的欧洲,当时是指设立在修道院附近为朝圣者和旅行者提供中途休息和获得给养的场所。中世纪的hospice多隶属于宗教团体,是一种慈善服务机构。在这里,教士、修女无偿地为长途跋涉的朝圣者和旅游者提供膳宿和服务,精心照顾病患者,替死去的人祈祷和安葬。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尤其是现代临终关怀浪潮的兴起,使这个词的词义发生了明显的改变。hospice这个词的含义极为深刻,它最为接近一个古词根“hospes”,即“人们之间的相互关心”。医院“hospital”与“hospice”同源于“hospitium”。后来由于性质不同,语义也跟着有所区别。hospitium同时也代表对客人的热情接待,即表示主人与客人之间亲密、善意、友好的关系。原先在很长一段时间里,hospice、hospital(医院)、hostel(客栈)和hotel—dieu(贫民院)等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相互转换使用,只是后来才有了特定的含义。对于hospice的解释还有一种说法,据说当时的国王和君主都在修道院“招待所”的院子里接见臣民,而不是在显示王公贵族身分的宫廷里接见臣民。于是,这种用于会见社会中下级各阶层人士的地方,就叫作“hospice”,以示君主对臣民的关心和爱护。(二)临终关怀的发展中世纪的欧洲,修道院的教士、修女,出于宗教旨意,往往在修道院中或修道院旁边附设房间,用于照顾长途跋涉的朝圣者或客商,无偿的为贫病者服务。中世纪的欧洲hospice曾遍布各地,在朝圣的崎岖山路边,河水流经的地方,地处这里的修道院均设有hospice。当时旅途遥远,交通工具落后,即使有交通工具,出于虔诚,也必须自己一步一步万里跋涉走到圣地,所以,疾病和死亡是常见的事。修道院附设hospice的出现,在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很自然的。还有许多经商的商人长途跋涉在罕无人烟的沙漠荒野,这些长途的跋涉者,步履艰巨,饥渴难当,疾患缠扰,在前不着村、后不着店之时,矗立在旷野大漠之边的修道院,无疑便是这些人的诺亚方舟。在这些hospice也就是临终关怀机构中,教士或修女给他们饮食,为他们治病。一部分人解除了饥渴的威胁,又振奋精神,踏上征程。而那些疾病濒危的、受伤严重的,眼看已没有生还的希望,则在慈善温良的宗教人士的照护下,在同一个信仰的神面前,安详舒适地死去。死后还能得到教士的祈祷和祝福,得到妥善的安葬。历史上较为著名的临终关怀院有位于瑞士阿尔卑斯山的圣伯纳德临终关怀院,至令那里修道院的教士们仍然向朝圣者和旅行者提供帮助。所以,从hospice这个词的溯源上,就可以体验到原始的人道主义精神及强烈的宗教慈善意识。当时的hospice并不是专为临终病人服务的机构。在那里收到接待的既有临终病人,也有一般患病的人以及饥渴者、穷人、孤儿,甚至身上系着铃铛的马蜂病患者。修女、教士为他们提供食物、清洗伤口,但他们的工作主要是为了使这些人恢复体力,继续上路,而不是医学角度的治疗。据说,当时英格兰斯蒂芬国王曾赐给某人一处庄园,专门用于收留和招待贫病的旅人和香客。为了防止旅人迷途,每天黄昏,还令人专门站在城堡上摇铃、吹号角。从保留至今的9世纪瑞士圣·盖尔斯修道院平面图上可以看出,收容朝圣者和贫民的救济院,大都隐藏在粮仓和牛马棚的旁边。后来,随着西方宗教改革,许多修道院关闭了,hospice也随之衰败下来。新教的牧师们把人们遭受的痛苦和疾病,看作是对违背上帝意志罪行的惩罚,所以认为不必设hospice给予人们以帮助。在维多利亚女王时代,人们甚至认为,富有的人濒死是由于身体虚弱;而贫穷者面临死亡,则是因为他们平时言行违背了上帝的旨意,所以应受此惩罚,不必怜悯。在此期间,即使有少数hospice坚持下来,也步履维艰。伦敦的一个济贫院,一间小塔楼里挤住了三十余人。心脏病、梅毒、伤寒、结核病、佝偻病人混杂在一起。在另一处,四十多人住在只有十三张床位的房间里,没有褥子,没有食物,只以汤水给病人充饥,鼠虱横行,令人惨不忍睹。1538年,伦敦修道院被关闭,修女被驱散,对朝圣者、贫病者不再提供帮助。是时瘟疫横行,许多人暴死街头、田野而无人过问。伦敦居民不得不联名写请愿书给亨利国王,要求建立收容院,使流浪者和无家可归者“能有住处,得以帮助,重新焕发力量”。(三)临终关怀机构的复兴经过了漫长的一段时间,直到17世纪,临终关怀在欧洲才又重新兴起。这不能忘了法国牧师文森特·德·保尔的功绩。
文森特在1600年被海盗掠去,作为奴隶卖掉,经历了沉重的劳役和非人的生活,前后换了三个主人。他因而深切体会社会底层人的苦难。宗教的虔诚和人生的教育使他决心尽自己的全力,给其他穷苦受难的人以最大的关怀和帮助。在他的感召下,他的第三个主人皈依基督,成为基督徒。于是,他也得以解放为自由人,回到法国。回国后,他四处募捐,为穷人建立了许多慈善机构,包括为奴隶建立的临终关怀院和孤儿院。在他所管的教会中有个护理组织,许多修女真诚耐心地为贫病者服务,像奉献上帝一般地为贫病者奉献爱心。当时有位男爵赞颂道:“修女们内心的平静、安宁、无私、无邪和精力充沛,给病人以良好的、仁慈的护理。病人以无比的信任把自己的身心托付给了她们。”在谈到临终关怀的复兴时,也不能忽视法国珍妮·加尼尔夫人的功绩。她在访问里昂贫民区时,在街道上看到不少濒死的癌症病人,无人过问,惨不忍睹,于是创建了一个专门照护临终病人的机构,并以“hospice”命名。现代护理学的鼻祖佛罗伦斯·南丁格尔,也应在临终关怀史上占有光辉的地位。她放弃殷富的家庭,在凯泽斯沃思由修女做护理人员的基督教会医院中充满爱心地为临终病人服务,在战地医院,南丁格尔为垂死战士们精心照护的慈爱形象称为护理学界光辉的典范。二、世界临终关怀的现状(一)桑德斯与现代临终关怀现代临终关怀始于20世纪60年代。最早作为护士的西塞莉·桑德斯女士,在长期工作中看到濒死病人的痛苦景象,心情很沉重,于是她着手研究如何使病人舒适地渡过这一阶段。后来她因此发奋读书,先后获得了医学学士学位和社会学学士学位,这样她有充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把护理学和医学、社会学等结合起来,创建了临终关怀学,用临终关怀的知识积极地为临终病人服务。1967年她在英国的伦敦创办了世界上第一座临终关怀护理院,即著名的圣克里斯多弗临终关怀院(st.christophershospice),标志现代临终关怀运动的开始。在临终护理院里临终病人可以得到心理和精神上的关怀,症状得以有效的控制,痛苦得到最大限度的减轻,从而获得人生的满足,使临终病人生命的最后一段历程变得平静、安逸而有尊严。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英国已经建立各种临终关怀机构430多个,遍及全国城乡。(二)其他国家和地区临终关怀现状继英国之后,美国、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新加坡及香港和台湾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相继开展临终关怀服务。近年来,临终关怀运动在全世界又有了长足发展,成为社会医疗卫生保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自1971年成立第1所临终关怀护理院,到1988年止已发展至1800多所,到1995年已有2510家。1994年约有34万病人住在临终关怀医院。在美国,临终关怀已发展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既有独立的中心管理系统,又与其他各部门协作;既有独立的临终关怀院,也有属于综合医院的临终关怀护理病房,另外还有社区临终关坏护理中心和居家照护。在美国,2/3病人死在家中,居家照护可能是最主要的临终关怀形式。目前美国有临终关怀护理学会专门来指导这项工作的开展。随着美国人口的日益老龄化和正规医院费用的日渐高涨,临终关怀医院在美国正日益受到病人及家属的欢迎。临终关怀医院虽不能使病人的死亡提前或推后,但却能尽可能地让病人减少痛苦,坦然愉快地走向人生的终点。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美国人意识到,生死其实都是生命中必然的过程。他们坦然地面对着死亡的到来,在临终关怀院里平静、快乐地度过了生命中最后的日子。(据心脏病信息网)
  • 曲美辛古纪念碑祭奠

    勿忘惨痛历史,矢志报效祖国。10月6日下午4时,参加纪念江孜抗英斗争100周年活动的西藏部分代表和日喀则地区康马、亚东县1500多名干部、群众和驻藏部队、武警官详情>>

    2017-07-04
  • 世界临终关怀的历史发展

    一、世界临终关怀起源(一)hospice的含义如前所述,“临终关怀”这个译自英文hospice的名词,如果翻开《牛津双解辞典》或《新英汉辞典》,人们将会发现详情>>

    2017-07-04
  • 殡葬文化漫谈(二)

    这些制茶、饮茶的操作方式,茶具实物,以及对茶的认识等等,均可归入所谓“茶文化”范畴。于其中,包含了人们的生活爱好、习俗、情趣,对生活意义的认定,尤其是价值观念和详情>>

    2017-07-04
  • 下葬:死者停留在世间的最后时刻

    经过了初丧、哭丧、做七、送葬等仪式之后,最后的环节就是下葬了。这是死者停留在世间的最后时刻了,一般都非常郑重其事。由于各个民族所处的生存环境不同等原因,形成了很详情>>

    2017-07-03
  • 襄汾殡葬礼仪之灵堂应如何设立

    孝子服孝后,接着便是设立灵堂,筹备祭奠。首先要在寿棺前放一张八仙桌,称“祭桌”。祭桌上放有蜡台、香炉、干果和食品等。食品中又有青狮、白象、黄老虎等面食和花食。灵详情>>

    2017-07-03
  • 论西藏原始祭祀习俗、仪式和艺术(一)

    早期宗教性祭祀文化艺术,以驱鬼逐疫、祭神祈祥为目的,以巫术和祭祀仪式及其诸多习俗、艺术活动为中心内容,是世界上所有古老民族共生的一种人类原始文化现象。在中国内地详情>>

    2017-07-03
  • 殡葬文化探究(三)

    殡葬文化的本质及特征就其本质而言,殡葬文化就是人们在观念形态、操作形态和实物形态中所表现的一整套价值认知系统。其一、观念形态。即人们知识、规范、价值观念和思维方详情>>

    2017-07-03
  • 早期社会祭祀活动中的酒文化

    酒,在我国有着深厚的渊源。从古至今,在各种重要场合都少不了酒,祭祀活动中也是如此。祭祀活动中的青铜酒器祭祀活动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现有的文献来看祭详情>>

    2017-07-03

历史解密 战史风云 野史秘闻 风云人物 文史百科

慈禧的三大罪过,对中国造成了什么影响?

慈禧太后曾经统治中国47年,她虽然只是太后,但是实际上的女皇帝。关于这个人,大家可能从电视里边见过好多次了,那么我今天讲的呢,是历史上真实的慈禧太后。有些电视里的情节、有些电影的情节,那是艺术创作,并不可靠。那么我今天呢,希望给大家介绍一个比较可详情>>

溥仪:大清朝卖官是我同意的,还有收据呢!

在中国历史上,买官卖官的事时有发生。一般到了王朝末期,国库空虚时,政府就会通过卖官来增加收入。其中最出名的,当属汉朝。东汉末年,桓灵二帝无道,卖官之事十分猖獗,直到后来曹操主政,才通过唯才是举的方法改善了官员的层次。网络配图同样,清朝末年详情>>

天龙八部里的钟灵是怎样的人?如何评价钟灵

钟灵的美,并非美在绝美的丽容,而是美在美目盼兮,巧笑倩兮灵动,一提裙时的天真娇俏,脸上的笑容,春水一样荡漾,又若三春暖阳的明媚,即使是不笑的时候,俏丽的脸庞也蕴满了笑意,真是说不出的令人喜爱,还记得段誉触到她脚的时候,小脸儿羞羞的,满面红晕流霞,详情>>